台中大坑風景區14條登山步道多處災損封閉  市府搶修中

  台中大坑步道十號坡頂滑動。(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坑步道是知名景點,受近日西南氣流挾帶強降雨影響,大坑風景區十四條登山步道出現多處災損,聯外道路崩塌,全線封閉,包含步道設施受損及聯外道路崩坍;台中市觀旅局風景區管理所初步災情盤點,目前一號步道體訓場出現停電,三、四、五、六、八、九及十號步道有多處邊坡土石滑動與步道設施毀損。 觀旅局表示,災害範圍廣泛,且涉及水利局、建設局與風景區管理所等多個權責機關,目前各單位已積極展開聯外道路搶通作業,風景區管理所同步進行步道災損設施修復與重建工作。 市府考量登山安全及災後地質較不穩定,已於七月三十一日公告將大坑十四條步道全線封閉,呼籲市民近期暫勿前往大坑山區登山活動,確保人身安全,後續將視災損復原進度滾動式更新開放資訊。

Read More

台灣科技人書法篆刻聯展-格物致知 明宗書法館展出 

  十一位科技界的書篆家,即日起在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展出「台灣科技人書法篆刻聯展-格物致知」。(記者蔣謙正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十一位科技界的書篆家,即日起在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展出「台灣科技人書法篆刻聯展-格物致知」,開幕式原訂三日,因豪雨停班停課故延至八月十日(日)下午兩點半在明宗書法館舉行,特別邀請蕭世瓊老師作專題演講,題目是:「書法的古與今!」,難得的科技人藝術創作歡迎各界參觀。 策展人黃敬宏指出,在科技大發展的這個年代,人工智慧、機械學習、大數據、機器人以及超級計算機,推動人類往更文明更進步的方向奔跑,而外在的硬體,內在的軟體,加上日新月異的演算法,各種千古難題,亦會在未來迎刃而解。藝術,也會面臨到相同的挑戰。 十一位科技界的書篆家,即日起在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展出「台灣科技人書法篆刻聯展-格物致知」。(記者蔣謙正攝) 人工智能可否成就二王的書風,或是金石名家的印風,亦或是開創無與倫比的藝術型態與表現?黃敬宏說,這個答案是「可能的」!但是,不管是否需要巨大的花費(人工智能的算力中心),以及長時間構件模型與演算法,這樣的藝術,會缺少了精神與靈魂。試想王羲之的曲水流觴,米元章的癡醉拜石,文彭的流派篆刻,我們所追求的豈止是藝術成就,亦對其心境與態度,神往之。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的美好來自於感性的涵養,有高度與氣質的涵養更是來自於藝術的浸淫。而最好的方式是懂得運用科技,在藝術中加入變因,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亦有機會產生質變與形變,還可以保有核心的精神與靈魂。 此次的聯合展覽十一位書篆家,其中書法家有十位為王政麟、王新維、梁潤生、張尚為、曾元宏、黃敬宏、趙順卿、蔡弘凱、蔡東波、蘇梓靖(依筆畫順序),篆刻家一位為李夢鈞。當中不乏有服務於全球前三大市值科技公司的主管,或是任職於創造台灣成為科技島的筆記型電腦與供應鏈翹楚公司,或是國家研究單位的一級主管,也有自己成立公司的大老闆。當然,護國神山也沒有在這次的藝術盛會中缺席,不管是在職亦或退休,身處科技領域的展出者,除了零與一的理性,更懂得在中間尋找感性的介質,讓理性更加柔軟,讓感性更有溫度。執筆或是執刀,在行雲流水間,刻畫出對書法篆刻藝術的熱情與神往。

Read More

夏戀礁溪、礁心一夏 國內外團隊接力演出萬人共賞

  宜蘭礁溪鄉「二0二五夏戀礁溪、礁心一夏」活動現場燈光秀耀眼,吸引萬人觀賞。(礁溪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礁溪鄉「二0二五夏戀礁溪、礁心一夏」二日晚上七時在礁溪國小操場登場。今年結合「藝術、國際、融合」三大核心理念,安排「熱氣球光雕秀」、「義大利垂直劇院」、「即將成真火舞團」與「東方藝術團」四大特色,吸引近萬人流擠爆會場,點亮礁溪的夜空更加耀眼動人。 夏戀礁溪、礁心一夏二日晚上登場,義大利垂直劇院的高空演出。(礁溪鄉公所提供) 「夏戀礁溪、礁心一夏」在萬眾期待中華麗登場,由「天際航空、熱氣球光雕音樂秀」以震撼磅礡的聲光揭開序幕,隨著夜幕低垂,「大型熱氣球」與「超萌迷你熱氣球」在節奏強烈的火焰噴發中緩緩升空,七彩光束與投射燈交織揮灑,映照著星空與翠綠地景,宛如夢境般的視覺饗宴,這場象徵「夢想啟航、自由升空」的光雕秀揭開序章,宣告礁溪今夏最閃耀的藝術盛會正式啟動。 隨即登場的是來自台灣的跨界表演團隊「東方藝術團」,該團體以台灣傳統民俗技藝為創作基礎,融合現代劇場語彙與當代表演形式,打造獨樹一格的舞台風格,以氣勢磅礡的「千手鼓」和優雅細緻的「日本舞」二大精彩舞碼,肢體美學交錯展現,詮釋東西文化交融的深度與美感,兼具力量與柔美,帶領觀眾展開穿梭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感官旅程,體現這場藝術盛會「藝術、國際、融合」的核心精神。 緊接著由全國火舞比賽冠軍舞者郭彥甫,攜手法國達人秀總決賽亞軍蔡宏毅共同創立的「即將成真火舞團」震撼登場。壓軸演出邀請來自義大利,享譽國際「義大利垂直劇院」精采獻藝,該團以高空懸吊表演聞名全球,曾於多個國際藝術節與博覽會開閉幕演出,屢屢引發熱烈迴響。

Read More

屏東市公所表揚六十位模範父親  周佳琪頒贈「父德楷模」賀匾

屏東市長周佳琪(前排中)表揚各里推出的模範父親。(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市公所三日表揚六十位模範父親,市長周佳琪頒贈「父德楷模」賀匾,以誠摯的心向各位辛苦的父親獻上最深的祝福。 居住豐田里的九十歲李金釗,為今年模範父親中年紀最長者,自小勤儉刻苦,善盡為子之責,雖然僅有國小學歷,卻自學考上公務員,相當不容易,其育有二子一女,用心照顧家庭,栽培子女茁壯成人,子女目前各有所成。 李金釗個性堅毅踏實、力求簡樸,工作時善盡職守,與人為善。在擔任鄰長時,以開朗樂觀的個性,廣結善緣,敦親睦鄰,熱心公益,服務鄰居,其言教及身教表現出色,足堪表率。 屏東市長周佳琪(前排中)率公所團隊,祝福全天下爸爸父親節快樂。(記者毛莉攝) 周佳琪致詞時表示,獲選的六十位模範父親代表,來自各行各業,有消防員、退休的教育工作者、退役的軍官、工作超過三十年的水泥工、自耕農、製餅業等,無論其家庭背景如何,背後都有其令人感動的故事,每位模範父親在教育子女及處事方面,表現都相當傑出,足稱表率,其精神與付出值得被社會看見。

Read More

台北市環評宣導活動圓滿落幕 共推淨零建築 邁向永續台北

  參訪LaLaport管理中心。(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響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及推廣淨零建築理念,台北市環保局日前在南港LaLaport舉辦「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及教育宣導」特色活動,藉由法規說明與實際案例分享,強化業者在開發行為初期即應納入建築能效與節能作為設計,更共同見證淨零建築的最新發展與實踐成果。 環保局三日表示,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政策,台北市所轄環評開發已自一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起,要求新建建築物應取得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標章,另需同步申請取得建築能效分級第1+級。 此外,台北市非屬環評開發規模的新建建築物,亦將分階段從市有新建建築物推展至所有新建建築物,配合納入建築能效評估申請,期大幅提升能源效率與減碳成效。 環保局指出,該案於環評階段即承諾納入綠建築、節能設備規劃及低碳建材選用,並結合智慧能源監控系統。與會者藉由參訪深入了解以黃金級綠建築為目標的建築設計理念,南港LaLaport以監控及管理系統進行建築物能源調度,使用電設備於最佳效率運作,藉此分享有助各界業者於未來開發及規劃階段即導入淨零建築元素相關設計。

Read More

台中連日降雨影響 大雪山道路樹木倒塌阻斷交通

  台中市和平區雪山路三十二公里處昨日發生樹木倒塌,阻礙道路通行,警方獲報現場實施交管,林業署台中分署派員清除倒塌樹木。(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連日降雨影響,台中市和平區雪山路三十二公里處三日上午發生樹木倒塌,阻礙道路通行,警方獲報現場實施交管並設置三角錐警示,林業署台中分署派員清除倒塌樹木。 台中市和平警分局表示,雪山路三十二公里處昨日上午十一時十二分發生樹木倒塌,全面阻礙道路通行,影響唯一通往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交通動線。和平警分局雪山派出所接獲通報後,派員趕赴現場實施交通管制,設置三角錐警示,防止後續車輛誤闖發生危害。 警方同步通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鞍馬山工作站,派員儘速前往現場清除倒塌路樹。和平警分局已派員警戒,提醒前往大雪山風景區的民眾注意路況資訊,暫時避免行經該路段,以免延誤行程或發生意外。

Read More

新竹縣加速清運裸露垃圾 目標115年底前妥善處理

  新竹縣高效能熱處理設施今年內將完工,屆時將可有效紓緩竹縣垃圾處理問題。(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近年受垃圾代處理量量能減少影響,新竹縣境內逐漸累積大量裸露暫置垃圾,為減少災害風險,新竹縣配合環境部一一五年底前達成裸露垃圾妥善處理目標,除辦理相關列管的掩埋場暫置垃圾的清運、燃料化或再利用,亦積極辦理相關的整理整頓及覆蓋工程。 環保局表示,至六月底止,新竹縣已陸續完成新埔鎮、竹東鎮等掩埋場的妥善處置,並向中央爭取補助,於新豐鄉、橫山鄉、峨眉鄉等掩埋場進行整頓及覆蓋計畫,其中,新豐鄉掩埋場的一期工程先於北側施作,工程整頓裸露暫置垃圾及覆土,也增設消防水砲與儲水桶,可大幅改善裸露垃圾問題,目前進度進度達百分之十七。目前也向中央爭取新豐鄉掩埋場二期工程的補助,期望能增加覆土面積、減少裸露暫置垃圾。 為長期解決竹縣垃圾處理困境,新竹縣政府於一0九年簽約辦理「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00案」,去年十二月廿六日進入試運轉階段,已逐步完成單機及系統測試,目前持續推進全廠試運轉進度,並確認設備安全及正常運作,今年內正式運轉。 待「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00案」正式運轉後,結合新竹縣熱處理設施及他縣市代處理量能,將加速去除暫置垃圾,依中央焚化為主的垃圾處理策略,達成裸露暫置垃圾妥善處理目標。

Read More

新竹青年化身「幸福花藝師」 新瓦屋成果展浪漫登場

  新竹青年化身「幸福花藝師」,即日起至九月底於新瓦屋辦理成果展。(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匯客市藝文設計「幸福花藝師」成果展即日起至九月卅日登場,設置五0款「婚禮主題佈置」及三款「婚禮小物展區」,有傳統、也有創新的花景樣式,邀請民眾前來新瓦屋浪漫一夏。 竹縣府表示,教育局青年事務科辦理青少年職涯探索計畫,以「全能職事所」概念出發,首場「幸福花藝師」一日婚禮布置體驗活動,邀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進駐單位匯客市藝文設計蔣育鳳老師親自帶領花藝團隊教學。 活動對象為新竹縣市廿位年齡十五至廿九歲不等的青少年,融合實際主題佈置教學、分享美感養成方法、色彩搭配的原理與應用及花藝設計技巧(修剪、造型、配置),深入走進花藝世界,感受色彩、創意與職人精神,體驗「當花藝師的一天」後完成大型作品,盡情展現青少年的創意與浪漫。 竹縣府指出,「幸福花藝師」成果展作品皆是由學員們齊心協力,現地創作完成的大型佈置作品,雖是一日職人體驗卻有超凡的專業呈現,各異其趣的主題,是青少年們跳脫現實框架,用自己的方式,希望分享給所有到訪者溫暖與幸福。

Read More

龍潭表揚33位模範父親 感念無私奉獻慶祝父親節

  龍潭區公所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三十三位模範父親一起合照留念(照片龍潭區公所提供) 記者丘安/龍潭報導 感念父親無私的奉獻與偉大的愛,桃園市龍潭區公所三日在婦幼館演藝廳隆重舉行「一一四年慶祝父親節暨模範父親表揚活動」,由桃園市政府賴淑華副秘書長頒給三十三位模範父親獎牌並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今年受表揚的父親中,不乏感人事蹟與典範人物。其中,高齡百歲的丁松林先生,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服務,退休後,依然秉持奉獻精神,積極投入公益事務,不僅高齡擔任環保志工,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更熱心協助社區關懷據點推動各類課程,其活到老、學到老。 另一位受表揚的模範父親,富林里的呂燕堂先生。呂先生擁有光電博士學位,投身中山科學研究院服務逾三十年,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良多。退休後,轉任研究協會理事長,持續透過提供獎學金的方式,積極鼓勵大專院校學生投入學術研究,為學術界培育新秀,子女更事業有成。 賴淑華表示,每位父親都在無聲中付出,奉獻青春與歲月,守護家庭、教養子女;她強調,父親就像一座可靠、堅強的高山,給予家人依靠和保護,希望藉由本次活動傳遞溫馨與感恩,也提醒社會大眾常懷孝心,珍惜與父親相處的每一刻。 本次受表揚的模範父親包括:丁松林、張武鎮、賴清炎、呂燕堂、彭瑞應、徐雙源、韓招育、李清風、張金銓、黃遠龍、張金汀、張少華、陳福來、吳年富、邱垂龍、劉興宏、鍾延銘、陳添慶、陳添增、古福亮、莊瑞庭、彭德金、黃永銓、葉倞睿、陳金來、張顯輝、鄧紹樑、葉步煒、江廷君、黃月賢、張明華、孫鎮方、李宗展等。

Read More

新竹動物園攜手宇辰系統科技製作遊具 促進動物行為豐富化

宇辰系統科員工及家眷為狐獴製作「轉轉覓食遊具」,及為馬來猴製作「洞洞樂食物板」遊具。(新竹動物園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推動企業ESG「新竹市立動物園動物環境豐富化設施計畫」,獲第七家企業宇辰系統科技響應,號召三十位員工及家屬至市立動物園發揮巧思設計,為動物狐獴及馬來猴製作專屬遊具,促進動物行為豐富化、提升動物福祉。 宇辰系統科員工及家眷為狐獴製作「轉轉覓食遊具」,及為馬來猴製作「洞洞樂食物板」遊具。(新竹動物園提供) 新竹動物園表示,為了此次計畫合作,宇辰科技於今年三月起前往動物園了解動物習性與環境,攜手園方發揮創意巧思並兼顧動物安全,為狐獴 量身訂做「轉轉覓食遊具」,和為馬來猴打造「洞洞樂食物板」。 宇辰系統科技表示,同仁們為狐獴製作遊具,使用木工機具將寶特瓶鑽洞並放入食材,讓狐獴透過翻轉玩具享用到食物,從玩樂中激發動物本能、豐富動物行為,也讓同仁觀察到更多元的動物行為表現;馬來猴的部分,同仁們則參考兒時戳戳樂遊具,製作兩組「洞洞樂食物板」。以衛生紙筒和衛生紙為素材製作,讓馬來猴藉由打破紙面獲取蔬果。 宇辰系統科員工及家眷為狐獴製作「轉轉覓食遊具」,及為馬來猴製作「洞洞樂食物板」遊具。(新竹動物園提供) 宇辰系統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何瑞祥表示,此次與市府所屬動物園合作,是公司首次跨界進入野生動物領域,同仁從剛開始懷疑動物真的需要遊具嗎?直到完成製作後看到動物的行為,發覺動物和人類一樣需要各種不同刺激,才能維持身心的調和與健康。 新竹市立動物園表示,一般民眾在園區觀看單一動物的時間多半只有數十秒到幾分鐘,很少超過十分鐘。為了讓民眾更深入了解動物的習性與生活樣貌,園方與企業合作設計遊具,讓動物能夠體驗。同仁觀察動物們使用這些遊具的時間普遍超過十五分鐘,顯示這類互動設施不僅成功吸引動物興趣,也有效幫助民眾深入了解、關心動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