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創作獎 得獎名單揭曉

藝術類首獎黃少思《from_thrive_within_the_soul》以熱溶膠模擬菌絲體與大自然共生的哲學。(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第八屆纖維創作獎得獎名單揭曉,設計類首獎由范郡琦以《珊瑚幾何形式》奪得,香港的黃少思則以《from thrive within the soul》摘下藝術類桂冠,分別獲得十二萬元獎金。 文化局指出,來自台灣及在台居留的外籍人士計二一九件作品參賽,其中包括三位香港、一位越南籍參賽者,最後評選出「設計類」和「藝術類」共五十件得獎作品,頒發總獎金六十八萬。 設計類首獎得主范郡琦,去年以《台灣守護神獸》作品獲頒設計類三獎,今年再以《珊瑚幾何形式》一舉奪冠,創作靈感源自台灣「珊瑚王國」的獨特地理位置,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解構珊瑚的生長邏輯,透過羊毛纖維的天然合抱特性,實現「一體成形」創新設計理念,展現深厚的自然觀察與材質研究功力。 藝術類首獎得主黃少思為香港人,其作品《from thrive within the soul》以熱溶膠材質模擬菌絲的透明質感完成的禮服,呈現菌絲體與大自然共生關係的微觀視角,全手工創建的繁複過程,象徵關係從零開始的累積與成長,探索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生命力量,展現對生命哲學的獨特詮釋。

Read More

「二0二五正港雄有戲」高雄在地四檔原創節目接力登場

「二0二五正港雄有戲」高雄在地四檔原創節目接力登場,圖為打醫陣的昭香戲劇團《封起大漢的那些往事》,主演吳奕萱挑戰一人分飾多角。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年度小劇場盛會「二0二五正港雄有戲」將於秋季接力登場,文化局指出,本屆精選四檔由高雄在地劇團創作、風格迥異的原創作品,橫跨傳統戲曲、現代劇場與舞蹈創作,從歷史思辨到身體意識,從跨世代情感到自我探索,邀請觀眾走入駁二正港小劇場,感受每一場激盪感官與心靈的旅程,系列節目現正於OPENTIX熱賣中,劇迷們不容錯過。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正港雄有戲」系今年四部入選作品各具獨特語言與視角,呈現高雄劇場在地深耕的成果與創新精神,邀請全國觀眾一起進劇場體驗。 首檔登場的節目為昭香戲劇團《封起大漢的那些往事》,該團為知名歌仔戲天王陳昭香創立,此為團隊初次挑戰結合傳統與創新的作品,特邀擅長戲曲跨界製作的許柏昂導演,入圍第三十四屆傳藝金曲獎樂師吳祐弦進行音樂設計,並由新生代吳奕萱擔綱主演,挑戰一人分飾多角。 接著明華園星字戲劇團由明華園家族第三代接班人陳子權領軍,用青春和多元思維進行創作,《我的明星阿嬤》描繪一段橫跨三代的戲班人生,以阿嬤、中年母親與少女三代女性為主角,訴說夢想、親情與和解的旅程。作品靈感源自青少年文學作品,田子方創作之《阿嬤的歌仔戲》,融合現代與傳統元素,為歌仔戲注入嶄新情感與觀點,是一齣笑中帶淚、適合闔家觀賞的溫暖作品。 第三場次由藟艸合作社長期以獨到的前衛風格與肢體想像,持續拓展身體美學的可能,本次將帶來舞蹈創作《身體有詭 #3》,以三人成舞,從台灣城市歷史建築出發,思索身體與空間、歷史與記憶的多重關係。舞者挑戰身體慣性與彼此互動的極限,發展出屬於未來的「詭態美學」,在舞台上打造一場與土地記憶對話的『詭托邦』想像,是極具實驗性與空間感的創作。 最後由在小劇場空間深耕多年的橄欖葉劇團推出的《紅眼睛》為壓軸節目,由二0二三年憑《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中飾演婉君一角,榮獲第五十八屆金鐘獎新人獎之演員李夢純、劇場實力派演員張家禎擔綱主演,講述一位從劇場轉戰自媒體的女演員,已然成為百萬點閱網紅,因緣際會重返舞台後,對戲的竟是當年未竟的戀人。兩人在排練過程中重新面對過去與自己,透過角色交錯與情感辯證,展開一場自我、關係與夢想的深刻對話。

Read More

農地禁填營建廢棄物 經查獲一律法辦扣車

高雄市環保局查獲農地非法棄置、掩埋廢棄物,當場扣留怪手等機具。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防堵非法廢棄物棄置,高雄市環保局十八日指出,自去年以來,陸續在旗山、岡山、杉林、梓官、美濃、茄萣等地查獲八起農地非法棄置、掩埋廢棄物案件,當場扣留七部怪手及一部貨車,並將相關涉案人員函送司法機關偵辦,棄置行為人將面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環保局強調,農地是不可替代的生存資源,一旦遭破壞難以回復,除了純淨土壤外,嚴禁回填任何廢棄物,特別是營建或拆除工程所產生的建築及裝潢廢棄物,應依法委託合格清除處理業者處理,切勿因小失大,非法棄置或回填農地、魚塭,否則一經查獲,除刑事責任外,將依法扣押相關機具,並對違規行為人開罰,同時限期清除棄置物,繳清移置與保管費用後,始得發還扣留車輛。 此外,廢棄物的產出方即所謂「土頭」,同樣須負起連帶清理責任,依法視為共犯。 目前高雄市焚化爐正進行整改與更新作業,處理效能不若新設施,且以處理市內家戶垃圾為優先,導致事業廢棄物處理能量有限。為防止有心業者趁機違規,將事業廢棄物混入家戶垃圾或自外縣市偷渡入場,環保局已啟動專案稽查行動,加強垃圾破袋檢查,同時派員前往工業區及列管事業場所進行稽巡查,嚴防不法行為。 環保局呼籲,事業單位應落實源頭減量、分類及回收,暫存廢棄物時務必符合貯存設施規定,並委託合法清理業者處理。雖然廢棄物跨區清運並未違法,但須依法申請與處理,切勿藉此規避監管、暗中棄置。對於任何違法行徑,環保局將持續強化查緝,絕不寬貸。

Read More

大甲海域赤嘴仔 味美量少

  大甲鎮建興海域具有口味佳的貝類「赤嘴仔」每逢退潮,就有民眾攪撿味道鮮美「赤嘴仔」(國聖蛤),因量少卻價高,對在地民眾是一筆額外收入。(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甲鎮建興里海域一帶生產一種國內僅有的貝類「赤嘴仔」,數百年來不少居民靠檢拾此蛤為生,由於口味鮮美,能增強食慾,是餐廳一道佳餚,致量少卻價高。 大甲鎮建興里至松柏漁港海域,舖蓋數十公頃海灘,形成「赤嘴仔」又稱(國聖蛤)棲息地,牠體積不大、殼子薄,但肉飽滿,用九層塔、蒜頭、辣椒及醬油炒後,吃起來味道鮮美,是餐廳一道極好的佳餚。 大甲鎮建興海域具有口味佳的貝類「赤嘴仔」每逢退潮,就有民眾攪撿味道鮮美「赤嘴仔」(國聖蛤),因量少卻價高,對在地民眾是一筆額外收入。(記者陳榮昌攝) 附近老一輩,依然在每天兩次退潮時利用六個多小時的攪檢赤嘴仔賺錢,一個人平均可拾到三至六斤。居民表示,赤嘴仔大粒一台斤可賣三百元,小點二百元。 物稀為貴,赤嘴仔每天收成,都有大餐廳搶購,市面上很難見到,曾有民眾會一起前往前往攪檢,致曾出現嚴重銳減現象。政府前幾年在民意代表的反映下,也曾禁止攪檢,並放赤嘴仔苗保護、提升產量。

Read More

台北市持續推動母語扎根 深化客語文化藝術教育

來賓大合照。(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十八日表示,為持續推廣母語教育與語言文化傳承,邀請享譽國際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改編王爾德經典童話,以偶戲、真人表演與現場音樂,於十六、十七日,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音樂戲劇中心」演出全台首部客語版親子偶戲《自私的巨人》,呈現一場「母語扎根 × 親子共創 × 藝術參與」的感動盛宴。 北市客委會主委兼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文德表示,透過專業劇團創意轉化經典童話故事,讓孩童在藝術氛圍中自然親近客語,特別在演出前安排導聆活動,由金鐘獎兒少節目主持人彭浩秦引導觀眾認識角色與重點語詞;節目單亦貼心附上客語版劇本與字詞說明,將母語推廣落實於每一個觀眾體驗的細節。 劇中靈魂角色「說書人」由金鐘影后吳奕蓉擔綱,以溫柔親切的聲線,將王爾德的經典故事巧妙融合客語,使語言成為劇場敘事的橋梁。為了讓非客語觀眾也能自然融入劇情,從大小戲箱搭建的變形舞台,到結合真人與操偶師的表演,加上大提琴的現場演奏與詩意光影,此次演出完整展現「無獨有偶」獨有的敘事風格與深厚技藝。 推廣活動場的參與觀眾也回饋,「非常豐富又好玩的互動活動」、「很用心的設計,謝謝無獨有偶與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透過演出與推廣活動,希望將「看偶戲」、「學客語」與「親子共創」串連,讓客語成為藝術與家庭互動的重要媒介。

Read More

台中區段徵收結合LINE創新服務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首創將「LINE官方帳號」結合「智能客服」與「防詐機制」,打造即時、透明的智慧型溝通平台。目前已有「烏日九德區段徵收」、「前竹區徵報馬仔二點0」LINE官方帳號,民眾在行動裝置獲得正確資訊,防堵假訊息兼顧便民與安全。 地政局長曾國鈞說,烏日九德及烏日前竹兩大區段徵收案開發期程動輒數年,涉及居民權益、補償安置與工程進度,傳統透過紙本公文、電話或網站公告的方式,常出現訊息延遲或誤解。詐騙集團假冒政府人員傳遞不實開發訊息新聞頻傳,民眾面臨財產與信任雙重風險。 地政局推出運用LINE程式工具的創新服務,整合即時推播與互動查詢、智能客服自動回應與多元查詢功能,民眾隨時掌握最新資訊、快速完成各項服務,並在第一時間辨識與阻攔假訊息。 地政局指出,數位化服務的升級,結合LINE官方帳號、智能客服及防詐機制,民眾在行動裝置上即可隨時獲得正確資訊與服務。 這項全國首創的創新措施,突破過去單向、被動的資訊傳遞模式,轉化為雙向互動與即時回饋。截至一一四年七月底止,烏日前竹與烏日九德等二個區段徵收區的LINE官方帳號好友總數已達七八0人。

Read More

竹市敬老愛心卡11月起加碼至800點 農會及藥局點數上限增至200點

自今年十一月一日起,新竹市敬老卡及愛心卡每月社福點數提升至八百點,農會及藥局每月點數上限也各提升至二百點,提供長輩與身障朋友更完善的照顧與服務。(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積極優化敬老卡與愛心卡的使用機制,為擴大照顧長者及弱勢族群,代理市長邱臣遠十八日拍板決定,自今年十一月一日起,敬老卡及愛心卡每月社福點數提升至八百點,農會及藥局每月點數上限也各提升至二百點,讓政策更貼近長輩與身障朋友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完善的照顧與服務。 自今年十一月一日起,新竹市敬老卡及愛心卡每月社福點數提升至八百點,農會及藥局每月點數上限也各提升至二百點,提供長輩與身障朋友更完善的照顧與服務。(新竹市政府提供) 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致積極推動敬老卡及愛心卡的擴大使用,並以「先提升使用率、再逐步增加點數」為施政方向,從過去僅約百分之八的使用率,到一一二年提升至百分之二十一、一一三年達百分之三十,截至今年六月更突破百分之四十二,顯示市府所推動的政策達到預期目標,讓竹市長輩及身心障礙朋友們都能享有更優質的社會福利。 社會處說明,如對敬老卡與愛心卡使用項目及申請有疑問,可撥打一九九九專線、各區區公所社政課及市府社會處,市府已與各通路研擬規劃系統修正,歡迎民眾隨時關注市政新聞,市府將持續精進各項社福政策,落實照顧市民朋友,實現「安居科技城、幸福真永遠」的施政願景。

Read More

豐原天主堂重建募款

豐原天主堂去年火災毀損,天主教台中教區與堂區特別舉辦募款餐會,協助豐原天主堂重建。(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豐原天主堂(全名「豐原聖巴德利爵堂」),具有七十多年歷史,去年八月因電線走火引發火災而毀損,重建經費高達一億三千萬,天主教台中教區與堂區日前特別舉辦募款餐會,呼籲各界一起出錢出力,協助豐原天主堂重建,以延續教會公益精神,服務社區。 台中教區主教暨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指出,早期外籍傳教士來台,不僅建立聖堂、醫院、孤兒院及社福機構,也開辦幼兒教育,豐原天主堂曾由美國瑪利諾神父萬民寧創辦「海星幼稚園」,照顧學齡前兒童,後來因少子化停辦,現任本堂鄭文宏蒙席則在近年開辦「樂齡健康活力中心」照顧社區長輩。豐原天主堂受損後,各界一年來積極募款,只盼早日重建天主的聖殿,以提供更多的社區服務,延續教會公益精神。 豐原天主堂具有七十多年歷史,去年八月因電線走火引發火災而毀損,各界一起出錢出力,協助豐原天主堂重建。(記者陳金龍攝) 豐原天主堂主任司鐸鄭文宏表示,火災造成沉痛損失,但在艱難時刻感謝弟兄姊妹的支持,也堅信主的眷顧與恩寵無所不在。三年前,豐原天主堂在台塑基金會贊助下成立「樂齡健康活力中心」,已服務逾一百三十位長輩,每週安排課程並量測健康指標,持續關懷社區。災後重建艱鉅,募款需達到百分之六十(約七千八百萬元)才能動工。 豐原天主堂因火災毀損,天主教教友協助清理現場。(記者陳金龍攝) 天主教台中教區於十六日舉辦募款餐會及拍賣與義賣活動,原目標一百桌,最終達到一百零五桌。台中教區主教蘇耀文、新竹教區榮休主教劉丹桂、新竹教區主教李克勉與鄭文宏及多位教友皆捐出珍藏品拍賣,各地教友熱烈響應「聖巴德利爵勇士計畫」,可一次捐助,也可採分期三年內完成二十萬捐款,共同守護聖堂。

Read More

兩岸青年騎行汕尾百里濕地 共享文化與體育盛宴

來自台灣與大陸的騎手齊聚在汕尾品清湖畔,正式展開百里濕地騎行活動。(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綜合報導 汕尾濱海濕地迎百里騎行 兩岸青年以汗水灌溉友誼首屆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暨第十二屆台灣青年嶺南行潮汕文化尋根營汕尾百里濱海濕地騎乘活動16日在廣東汕尾盛大啟動,活動吸引來自台灣的200餘名青年與400多名大陸騎手齊聚品清湖畔,在車輪與汗水間,共同開啟文化與體育交融的新篇章。 身著統一服裝的兩岸騎手在啟動儀式上合影。(記者張翔翻攝) 活動啟動儀式在麒麟獅舞集英歌舞中揭開序幕,剛勁有力的動作與激昂鼓點瞬間點燃全場氛圍,展現汕尾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汕尾市委常委吳偉達致詞時指出,青年是兩岸關係的未來與希望,期待台灣青年能把在汕尾的所見所聞傳遞回去,讓更多人感受大陸的發展與熱情,汕尾將持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為台青提供廣闊的舞台。 廣東省體育局副局長楊海則表示,體育是一種跨越語言的交流方式,能夠促進兩岸青年在競技與合作中加深理解,未來將搭建更多體育交流平台,邀請台青一同參與。 活動現場熱情洋溢,兩岸青年代表接過台灣青年嶺南行潮汕文化尋根營營旗和海峽兩岸民俗文體匯騎行隊旗,並共同唱響走到一起来歌曲,隨著汽笛聲響,百里濕地騎行正式啟程。身著統一服裝的青年騎手們在海風中奮力踏騎,沿途交流彼此的成長故事,互相拍照留念,記錄下難忘時刻。 兩岸青年騎行隊伍穿梭濱海濕地,感受運動與自然之美。(記者張翔翻攝) 來自台灣的鄧先生表示,這段旅程讓他深刻感受到潮汕文化的底蘊與兩岸青年交流的真誠,他希望未來能帶更多朋友來大陸走訪;另一位台灣青年陳姓同學也分享,儘管此行受台風影響,但汕尾的文化魅力超乎想像,特別是英歌舞震撼人心,讓他感受到潮汕文化作為兩岸共同「根文化」的重要意義。 活動結束後,台灣青年還參加了汕尾盛大的開漁節,親身體驗祭海儀式的莊嚴與漁家文化的熱情,琳琅滿目的海鮮與多彩的民俗表演,讓他們沉浸其中,更加認識並親近這座充滿濃厚人文氣息的濱海城市。 此次兩岸民俗文體匯不僅讓青年在運動中增進情誼,也透過文化交流深化理解,隨著一段段踏實的車輪印記,兩岸青年的心更貼近,友誼之花也在汕尾的海風中盛放。

Read More

《大開潘朵拉戲劇節》秋紅谷跨界演出

大開劇團-冰雪皇后-以角色生動呈現環境保護的重要。(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推出「二0二五藝起Artgogo」,山海屯城打造四檔藝術節慶。上周末八月十六、十七日在藝術亮點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舉辦為期兩天的《大開潘朵拉戲劇節》,帶來十場橫跨親子劇、音樂劇、漫才喜劇和偶劇演出及工作坊,還有必之恩文創市集,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 大開劇團團長鄭芮蕎說,這次攜手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希望觀眾朋友將永續理念帶回生活中。藝術節慶的四場室內演出全數售罄,六場免費戶外節目在開演前索票一空,劇團別增設「戶外轉播區」,更多喜愛戲劇的朋友參與盛會。 文化局表示,《大開潘朵拉戲劇節》在城區舉辦,台中金藝獎得主「大開劇團」領銜策劃,攜手台中「不限電戲劇實驗室」、苗栗「你好漫才工作室」及南投「魚池戲劇團」等新銳團隊,以「藝術與永續」為策展核心,呼應秋紅谷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意涵,邀請觀眾打開「潘朵拉戲劇盒」,從新世代的機鋒對話到本土文化的再詮釋。 演出作品跨界多元,魚池戲劇團《做魚-偶們這一家》以青少年台語偶劇結合工作坊,從海底世界看世代溝通。你好漫才工作室《Taichill city冒險野郎》打造以秋紅谷地景為靈感的全新漫才與短劇,歡笑中探討人生哲理。 大開劇團《冰雪皇后》和《小木偶》是互動式親子劇場,討論環境保護的重要。不限電戲劇實驗室《潘朵拉的音樂盒》,重現五部被塵封的經典台灣音樂劇,喚醒文化記憶與情感共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