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交響管樂團」展現風城文化魅力 《風火祭.風的傳說》8/30首演

「新竹交響管樂團」演出資料照。(新竹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一一四年傑出演藝團隊「新竹交響管樂團」將於八月三十日十四時三十分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推出全新原創鉅作《風火祭.風的傳說》劇場版。文化局表示,此次演出不僅是管樂團睽違一年的全新力作,更延續去年赴日本熊本縣巡演的國際文化交流成果,以跨域製作結合多元藝術形式,展現新竹「風城」的文化意象與城市藝術創造力。 文化局表示,自一一二年起,新竹交響管樂團攜手在地藝術團隊,多次受邀赴日本熊本縣進行交流演出,巡演足跡遍及菊陽町、大津町、山鹿市與熊本市等地。並舉辦結合音樂、舞蹈、戲曲與投影的原創演出,深獲當地觀眾喜愛,並獲得熊本多家主流媒體與電視台專訪報導,成功奠定雙邊長期合作的基礎。 文化局指出,《風火祭.風的傳說》以「四季之風」為創作主題,融合聲樂、管樂、電子音樂、現代舞、客家戲曲、香氛、火舞、LED表演與投影設計,作品中更結合香氛設計與詩詞吟詠,描繪新竹地景、節氣與人文情感,構築一場沉浸式的感官盛宴,是新竹在地文化與國際交流經驗交織下的全新創作,展現地方團隊參與全球藝文交流的能量。該作品也將於今年九月受邀赴熊本縣八代市演出,作為新竹市與八代市締結友好交流協定一週年的紀念活動, 文化局表示,此次製作由音樂總監沈旻峰領銜,集結多位作曲家、編舞者、影像設計師與客家戲曲老師共同創作,整合新竹北埔八音團與雲火INFERNO火舞團共演,展現藝術共創與文化融合的精神。新竹交響管樂團亦將進一步推動「竹熊文化藝術平台」的發展,邀請熊本優秀表演團隊來台訪演,促進雙向對話與創作共鳴,實踐城市文化外交與永續交流。 文化局補充,《風火祭.風的傳說》不僅是一場藝術演出,更是城市精神的展現,更多資訊可至新竹市文化局官網 ( culture.hccg.gov.tw/ )、「新竹交響管樂團粉絲團」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Read More

冬山鄉公所辦秋祭法會 冀後代子孫慎終追遠、思報孝恩

  冬山鄉公所在梅園生命紀念館舉辦「一一四年度秋祭法會」,冀後代子孫慎終追遠、思報孝恩。(冬山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冬山鄉公所二十四日在梅園生命紀念館舉辦「一一四年度秋祭法會」,冀後代子孫慎終追遠、思報孝恩。此次法會誠邀道教張天師派下李文貴法師主持超渡亡靈,祈讓仙逝之靈魂同霑法益得安樂,並廣為民眾祈福,庇佑家庭和樂、幸福安康。 為響應環保低碳政策,參加法會祭拜之民眾所攜帶的香燭紙錢,統 一由公所工作人員集中整理後載運焚化處理,並宣導民眾減少紙錢及焚香數量,鼓勵民眾「以祈福取代焚燒」或「廣為善事表孝思」迴向仙逝親人,落實「做環保、愛地球」的觀念。 鄉長林峻輔表示,今年秋祭法會為服務祭祀鄉親,除了加緊梅園第二期工程進度,聯外道路工程預計於八月底開工。

Read More

公車285路副線增立新國中站 上放學更方便

公車二八五路副線增立新國中站,上放學更方便。(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在開學前,為大里區立新國中、國小學生的通學動線做最好準備,自二十五日起東南客運調整二八五路副線公車路線。新增「立新國中」(去程單向)及「立中街」(雙向)站,配合學生上學同步調整首班車時間,「帝國製糖廠」站由原先七時四十分提前十分鐘至七時三十分發車,「竹仔坑」站首班車由原先上午六時延後十分鐘至六時十分,方便學生搭車。 交通局長葉昭甫說,立新國中及立新國小學生與當地民眾的公車服務,主要搭乘三十九路公車前往高鐵台中站後再轉乘其他路線公車,或是捷運及台鐵等軌道運輸,沒有直達台中車站的公車路線;補強大眾運輸需求,與東南客運協調規畫有行經台中車站的二八五副公車路線,行駛進大里區時,增設「立新國中」站(去程單向)及「立中街」(雙向)站,並取消停靠「立仁四立仁路口」及「立元路停車場」兩站。 交通局說明,台中市推動「雙十公車」優惠政策,至今已超過一百九十萬人次綁卡,每年平均創下八千多萬人次的載客量,是台中市最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民眾持綁定後的交通卡搭乘公車十公里內免費,超過十公里最多收十元,開學在即,提醒有綁定交通卡需求的民眾,可前往市府公告的一0七處綁卡點申請。

Read More

花蓮壽豐鹽寮山嶺路復建工程 施工中請減速小心慢行

壽豐鹽寮山嶺路段屬於海岸山脈不穩定地質,日前遭杜蘇芮、凱米颱風及0四0三地震等天然災害,道路沿線多處邊坡滑動。(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壽豐鹽寮山嶺路段屬於海岸山脈不穩定地質,日前遭杜蘇芮、凱米颱風及0四0三地震等天然災害,造成道路沿線多處上下邊坡滑動,鋪面龜裂破損情形,已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目前花蓮縣政府辦理復建工程已在施工中,提醒用路人行經該路段務必減速慢行、注意安全。 縣長徐榛蔚表示,天災過後花蓮縣政府即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申請復建經費,共核定新台幣七千一百八十八萬元,計畫修復山嶺路沿線十七處路段,現已完成招標作業並進場施工。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明,本工程於一一四年度五月六日申報開工,工期為二百七十日曆天,預計於明年二月底完工。規劃的十六處施工區域,採分批分區施工以降低對用路的影響。 陳淑雯強調,日前進行道路上邊坡刷坡清除作業,因坡面裸露遇急降雨勢致使土砂滑落造成路面泥濘濕滑,發現時即派員清除路面土砂以降低影響,並設置擋土設施,避免土砂再次滑落影響道路通行安全。 徐榛蔚表示,完善基礎建設與改善道路附屬設施,是縣府持續努力的目標,同時也請鄉鎮市公所就轄內既有設施加強管理維護,以保障用路人安全。施工期間如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並請行經施工區域的民眾配合交通管制減速通過。  

Read More

裸露垃圾整理整頓 花蓮縣環保局加速全面去化

花蓮縣是目前全國惟二無焚化爐的縣市,導致民眾產生的垃圾累積堆置於各垃圾掩埋場,造成環境二次汙染隱憂。(花蓮縣環保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是目前全國惟二無焚化爐的縣市,縣內垃圾因缺乏垃圾處理設施,長期倚賴掩埋和外縣市焚化廠協助,營運中掩埋場之餘裕量捉襟見肘,外縣市焚化廠又優先處理自身的廢棄物,導致民眾產生的垃圾累積堆置於各垃圾掩埋場。 縣府表示,一一二年十二月在縣府努力下,與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促參合作,設置再生資源利用中心開始營運,始能自主積極去化本縣垃圾。 雖然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已正式營運,但經一一三年0四0三地震造成道路中斷及台泥設施受損,垃圾處理量能不如預期。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於一一四年開始加強光華掩埋場堆置之垃圾去化,從五月起垃圾最高堆置量達六千三百二十公噸,目前已逐月下降,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裸露垃圾量已下降至三千零一十二公噸,經環保局努力調度,去化量超過百分之五十二之裸露垃圾,預計今年度可望將光華掩埋場裸露堆置之垃圾全面去化,降低附近村民生活之影響。 縣府強調,目前已積極向中央爭取裸露垃圾整理整頓計畫,已核定新臺幣九百萬元,將支援各鄉鎮掩埋場垃圾整理整頓以及推平覆土作業。另花蓮縣政府也積極與台泥公司協調提高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處理量能,並增加其他去化管道,希望能加速縮短去化垃圾期程,以零廢棄為本縣垃圾處理的最終目標。

Read More

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藥學術論壇 醫法實務交流經驗回響熱烈

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中西醫藥學術論壇,吸引了花蓮縣醫師、中醫師、護理師等十二醫事職類公會理監事會大表及會員參加。(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中西醫藥學術論壇,吸引了花蓮縣醫師、中醫師、護理師等十二醫事職類公會理監事會大表及會員參加,透過醫業與法界的溝通、理解,為保障病人權益、促進醫病關係和諧、提升醫療品質的目標一起努力。 台灣醫法實務論壇花蓮場「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專題演講,由花蓮慈濟醫院法制長李毅醫師以「風險還是疏失」為題,分享他處理醫療爭議事件與關懷實務近二十年的經驗。 另外,臺灣高等法院檢察官陳玉華主講「醫預法分析」,她指出,醫預法核心原則包括即時關懷病人、調解先行(先調解再訴訟)、以及事故預防(通報、根因分析),她期許能更完備制度,落實醫預法精神,有助於減少訴訟。 慈濟醫院強調,醫法實務論壇專題演講,醫界與法界代表透過更多的溝通,了解醫預法實施一年來,那些問題需要更完備的制度來落實,在保障病人權益的同時,能更積極促進醫病和諧,並提升醫療品質,這過程也獲得各醫事類公會與會代表熱烈迴響。

Read More

慈濟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 帶動蔬食祈平安

慈濟草屯聯絡處舉辦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記者張瑞惠攝)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南投慈濟二O二五年舉辦多場農曆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首場於二十四日在慈濟草屯聯絡處舉行,縣長許淑華率縣府人員出席與民眾一起祈福,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草屯鎮長簡賜勝也帶領各村里長獻供素菜,共同響應茹素護生。 農曆七月為佛陀的歡喜月、吉祥月、孝親月,慈濟為推動茹素護生救大地,特在社區舉行吉祥月祈福會上,邀村里長帶動社區民眾一起參與,由村里長引導與會大德參與齋戒茹素饗,活動中,播放慈濟人在社區投入救災、訪貧工作的影片,印證慈濟人實踐佛陀教義的精神。 許淑華去年參加祈福會後,與慈濟一起在縣府推動一周一蔬食餐,由南投慈濟人每周輪流烹煮美味佳餚送到南投縣府,讓縣府人員感受蔬食飲食的無負擔與健康,獲得縣府人員好評,縣長也希望各鄉鎮鄰里社區一起響應。 草屯鎮長簡賜勝表示,草屯有慈濟帶動善的循環,扶助弱勢家庭讓人感動,農曆七月辦理吉祥祈福活動,推動齋戒茹素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竹美館第二場「社區UP培力工作坊」 以實務分享激發社區團隊創新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前排右一)館長表示,透過本次培力課程,期待激發社區團隊在未來計畫中深化文化行動的策略實踐,打造更多具有在地性與創新力的社造成果。(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日前辦理「社區UP培力工作坊」,邀集來自宜蘭、臺北、新竹、苗栗等地之社造夥伴齊聚參與,經由工作坊的辦理,深化團隊文化行動力與公共敘事能力。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此次工作坊在議題選擇與講師安排上兼具理論與實務,提供社造夥伴一套可運用於行動場域的知識工具與思考視角。透過本次培力課程,期待激發社區團隊在未來計畫中深化文化行動的策略實踐,打造更多具有在地性與創新力的社造成果。講師們分享的案例與策略,啟發學員反思如何將課程所學轉化為切合在地需求的行動方案,並促進更多夥伴投入社區營造的行列。 美學館表示,此次課程包含現場出席與線上互動,共有三十餘位學員參與,針對「集體記憶與審議式民主」、「劇場介入社區與社群藝術」、「文化記憶庫線上策展」等主題提出觀點與提問,課程現場討論熱烈,交流氣氛活絡。 上午場次邀請竹松社區大學執行秘書沈華葦老師講授「百年香山的過去與未來」,從地方生活史出發,反思文化再生與社造路徑;接續由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葉欣怡老師講授「集體記憶與審議式民主」,帶領學員認識審議式對話工具與其在文化公共性中的應用方式。 下午則轉向劇場行動與數位應用實務,張嘉容老師以「探索介入社區的劇場與社群藝術」為題,分享自身藝術介入經驗與如何激發社區能動性;隨後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員黃柏華老師介紹「國家文化記憶庫二點零線上策展平臺」,提供社區團隊進行數位文化資料整理與展示的實作方法。

Read More

芋見幸福歌唱大賽熱鬧登場 競爭激烈優美音樂揚溢

大甲區農會慶祝創會一百一十週年舉辦「芋見幸福歌唱大賽」,一百二十九位分四組角逐,名次出爐即時頒發獎金。(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區農會慶祝創會一百一十週年,二十三日舉辦「芋見幸福歌唱大賽」,來自全台各地共一百二十九位,分四組參賽,角逐激烈,美妙音律揚溢,下午冠亞軍名次出爐,即時頒發獎金後圓滿結束。 芋見幸福歌唱大賽,分為童星組三十人、偶像組 四十五人、長青組四十一人及自創曲組十三人參加。上午進行自選曲初賽,各組取前十五名進入總決賽。下午則進行自選曲決賽及自創曲競賽,各組選手無不傾盡全力、展現精湛歌喉。 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參賽者年齡最小僅五歲、最長者接近七十八歲,足見歌唱魅力不分年齡、性別與地區。值得一提的是,最遠還有來自台北及屏東的選手專程南北奔波報名參賽,展現對歌唱的熱情。 經過激烈競賽,於下午頒獎典禮揭曉:自選曲組各組分別取冠軍一名(獎金三萬元)、亞軍二名(各二 萬元)、季軍三名(各 一萬元)、優勝五名(各五千元);自創曲組則取冠軍一名(獎金二萬元)、亞軍一名(一萬五千元)、季軍一名(一萬元)。所有得獎者均獲頒精緻獎盃,以及大甲農會精選禾樂米、鮮芋塊禮盒及社區小舖禮券,充分展現在地特色。 黃總幹事表示,農會舉辦 110 週年系列慶祝活動,以「芋見幸福」為主題,象徵大甲盛產芋頭的幸福意象,也透過歌唱比賽凝聚社區情感,展現農村活力與文化特色。農會將持續推動多元化活動與行銷模式,讓「大甲芋頭」及在地農特產品走向全國,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邀請大家共同關注農業發展、支持地方產業,攜手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Read More

桃園暑期科普講座圓滿落幕 壓軸登場探索月球爭霸點燃孩子的太空夢

桃園暑期科普講座圓滿落幕,壓軸登場探索月球爭霸點燃孩子的太空夢。(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隨著暑假接近尾聲,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一樓微光廳二十四日上午化身為「太空探索教室」,為「二0二五暑期科普大師講座」系列活動畫下壓軸句點。本場次由中原大學物理系孫維新講座教授主講「當阿緹米絲遇上嫦娥-大國爭霸在月球」,張善政市長、金志聿副秘書長與教育局劉仲成局長也親臨現場,與親師生一同投入在這趟跨越地球疆界的知識之旅,感受科普教育結合國際視野與想像力的力量。 桃園暑期科普講座圓滿落幕,壓軸登場探索月球爭霸點燃孩子的太空夢。(教育局提供) 孫維新教授長年致力於天文與科普推廣,連續三年受邀參與桃園暑期科普講座活動。繼二0二三年「邁向太空-工作與休閒在地球之外」與二0二四年「火星拓荒紀行-從電影《絕地救援》談起」後,今年的壓軸講座以全球太空競賽為主軸,深入剖析美國「阿緹米絲」與中國「嫦娥」計畫的進展與背後的戰略角力,並回顧七十年來美、中、俄探月的歷程。 孫教授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結合歷史畫面與最新的太空資訊,將艱澀的科學與國際局勢轉化為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故事。當他提出「未來月球資源該如何開發與共享?」等前瞻性問題時,激發學生對科學與未來世界的思考與想像,講座結束後,仍有許多親師生主動與孫教授交流,展現濃厚的學習熱情與好奇心。 教育局表示,暑期科普講座不僅讓孩子們接觸最新的科學趨勢,也培養他們對世界議題的關注與思辨能力。今年度的系列講座,邀請多位重量級專家,包括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李旺龍處長、臺灣大學張慶瑞教授與陳竹亭教授、文化大學馮翠珍助理教授,以及壓軸的孫維新教授,在市立圖書館微光廳共舉辦五場,並由東吳大學陳秋民副教授於同德國中辦理一場,場場獲得親師生熱烈回響,成功將科普教育帶入更多家庭與校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