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加強涉漁外國籍船舶港口國檢查和管理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六部門加強涉漁外國籍船舶港口國檢查和管理,中共農業農村部、外交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移民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打擊非法捕撈活動、加強涉漁外國籍船舶港口國檢查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推動各地加強涉漁外國籍船舶港口國檢查和管理。 該意見指出,履行《關於預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報告、不管制捕魚的港口國措施協定》相關要求,進一步健全港口國監管體系,提高打擊非法捕撈能力,展現負責任漁業國家形象。高度重視漁業資源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零容忍”打擊非法捕撈,主動履行港口國義務,積極參與全球漁業治理,強化漁業執法國際合作。堅持以依法治漁、依港管漁、防懲並舉、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協定》實施工作。 依意見規定,嚴格實施進港審查,公佈指定港口名單,明確管控船舶範圍,實施船舶進港報告,拒絕非法船舶進港。規範開展港口國檢查,依規抽檢進港船舶,公正開展船舶檢查,規範提供在港服務,嚴厲打擊違規行為。提升履約監管能力,及時做好資訊通報,加強涉漁中國籍船舶管理,保障船舶合法權益。強化各項支撐保障,強化落實管理責任,建立部門協作機制,提高港口國監管能力,加強國際合作交流。

Read More

產業界大聲疾呼國內廠商採用台供應鏈 經部逐項回應KPI追蹤啟動

經濟部龔明鑫部長與產業公協會理事長合影。(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龔明鑫部長上任隨即與產業公協會展開對話,邀請七大工商團體,包含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的理事長及秘書長交流座談,傾聽業界心聲,共同交流對產業發展與經濟未來的看法。 行動創新AI內閣2.0展現行動力,各公協會理事長肯定龔部長積極傾聽業界心聲,並在會中提出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具體建議,與部長熱烈交流。討論焦點涵蓋多項產業重要議題,包括:提供產業穩定的電價與匯率、碳費緩徵減輕產業負擔、反映中小企業對最低工資調漲的困境、強化對產業的金融支援、透過政策鼓勵國內廠商採用台灣的供應鏈、補助台商參加國際展及海外設立台灣館爭取國際訂單、建立海外產業園區擴展在地市場、爭取鬆綁勞動法規優化外國人力引進、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的法規與環境等。 龔部長強調經濟部未來不僅要與公協會保持聯繫互動,更要深入第一線傾聽廠商需求,本週將與機械、工具機、水五金、塑膠及扣件等受衝擊產業舉行座談會。經濟部將運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特別預算,提供金融與貿易支持、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協助企業應對國際變局。 公協會所提出的意見非常完整,龔部長不但逐項回應,且表示會與經濟部同仁分工努力達成,各項意見會建立績效追蹤機制(KPI),三個月後再召開會議與公協會共同檢討推動進度,持續與產業公協會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出席會議者有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潘俊榮理事長、呂正華秘書長;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許舒博理事長、劉守仁秘書長;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吳東亮理事長、邱一徹代理秘書長;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李育家理事長、林芬岑秘書長;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劉揚偉理事長、林全能秘書長;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許正雲理事長、洪清水秘書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邱銘乾總會長、謝戎峰秘書長。

Read More

基隆關展績效進出口報單量大增逾552萬份 進口快遞占87%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於9月2日擴大舉行秋季記者會,由關務長張世棟主持,張關務長表示,海關核心工作包括通關徵稅及查緝走私,在通關徵稅方面,基隆關今年1月至6月處理進出口報單逾552萬份(其中進口快遞貨物近480萬份,占全部報單量約87%),較去(113)年同期增加約27萬份。各項稅收逾新臺幣(下同)1,266億元,其中進口關稅收入逾411億元,約占全國關稅總收入55%。 在查緝走私方面,今年1月至6月緝獲走私案件共1,047件,裁處沒入的私貨價值逾3,400萬元,整體績效良好。張關務長強調,基隆關能夠展現如此施政績效,除歸功於全體同仁的努力外,更要感謝各夥伴機關的緊密合作、相關業者的鼎力配合,以及媒體界的正向報導,未來亦期盼港區媒體、各業務相關機關及公協會持續給予支持。 為加深外界對關務業務的認識,會中除發布該關上半年貨物通關及查緝績效外,並進行業務面意見交流,各方互動熱絡,有效增進港區媒體及外界對海關各項施政措施的瞭解。

Read More

海關啟動行政檢查 保稅倉庫及物流中心業者個資管理須全面到位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表示,保稅倉庫及物流中心業者應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以落實個人資料檔案之安全維護及管理措施,防止個人資料遭竊取、竄改、毀損、滅失或洩漏,確保資訊安全與營運穩定。 依「保稅倉庫及物流中心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規定,該計畫內容應涵蓋辦法第3條至第22條所定各項組織架構與作業程序,包括人員權責、資料分類管理、存取控管、風險評估、通報機制等,並應隨法令修正及實務需求定期檢視更新,維持制度適法性與有效性。 臺中關提醒,海關自112年起即定期辦理行政檢查,實地查核業者是否依規定訂定並落實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檢查方式包含審查計畫書內容及作業執行情形,協助業者提升資安風險應對能力。該關呼籲業者主動遵循法令規定,落實制度建立與定期檢視,共同打造安全可信賴的保稅與物流環境。

Read More

CIMC預判今年貨櫃新櫃需求仍將有穩定的基本面支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全球第一大貨櫃製造商中集集團CIMC(見圖)預判貨櫃未來需求認為,今(2025)年貨櫃新櫃需求仍將有穩定的基本面支撐。 對於下半年市場展望,中集集團認為,2025年貨櫃新櫃需求預計仍將有穩定的基本面支撐。雖然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引發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進而短期內衝擊全球貨櫃船運市場的用櫃需求,不過兩點原因仍將給貨櫃需求帶來支撐,一是貨櫃船運市場因不確定性事件帶來的備備需求,二是穩定的舊櫃淘汰置換量。 全球第一大貨櫃製造商-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中集集團)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中集集團營收以760.9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滑3.82%;歸屬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淨利潤12.78億元,則比去年同期增長47.63%。貨櫃務持續發揮作用,佔中集集團總營收的28.57%,貨櫃製造業務營收217.35億元減少12.88%,淨利潤14.44億元增長13.2%。 中集集團當期乾貨櫃銷量112.59萬TEU,受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下滑約18.57%。與此同時,由於南美水果出口需求旺盛,冷鏈運價保持在高位運行,冷藏櫃需求呈現增長,中集集團冷藏櫃銷量為9.2萬TEU增幅105.82%。 針對貨櫃製造業務的業績表現,中集集團分析稱,貨櫃供應鏈景氣指數仍處於景氣區間,這源於全球商品貿易韌性,以及國內市場積極動能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及關稅衝擊等影響,全球商品貿易呈現出一定韌性,中美商品貿易摩擦帶來的損失,被全球其它地區貿易增長所抵消。紅海繞航長期化、歐亞港口擁堵、航運碳減排監管加強等因素,也都降低了貨櫃運輸效率,使得出口用標準乾櫃的新櫃需求維持在常規水準。 另一方面,大陸國內市場呈現積極態勢,依託貨櫃標準化物流運輸在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上的優勢,疊加“一單制”“一櫃制”應用提速,多式聯運在規模、樞紐佈局、通道網路等方面成效顯著。此外,得益鋼材成本下降,大陸國內客戶對貨櫃標準乾櫃新櫃的需求顯著增長。

Read More

夜駕視茫茫 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

台大新竹分院醫師李承雍提醒,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與及早就醫,是預防白內障惡化、守護視力的重要關鍵。(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55歲的竹科工程師日前夜間長途駕車返鄉,發現對向車燈刺眼、視線模糊,甚至錯過交流道,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惡化,到醫院檢查發現,真正原因竟是「核硬化性白內障」,經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後,他的視力明顯改善,不僅能安心駕駛,也重拾生活品質。 新竹臺大分院李承雍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因眼睛水晶體混濁所致,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結構逐漸改變,可能出現視力模糊、炫光、夜間視力減退、顏色變黃或雙影等症狀。其中,「核硬化性白內障」是最常見且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類型,若延誤治療,會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安全。 李承雍表示,除了老化外,高度近視也是重要風險因子。研究顯示,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者,罹患白內障及接受手術比例明顯高於一般人;這是因為高度近視會改變眼球結構及水晶體代謝,造成氧化壓力升高與營養供應異常,使白內障更早發生。臨床上,甚至有40多歲高度近視病人,已水晶體混濁、影響日常生活。 其他高風險族群也不可忽視,包括:吸菸者罹患風險為非吸菸者數倍;長期曝曬如戶外工作者、登山、釣魚、沙灘活動愛好者;糖尿病病人尤其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出現快速進展型白內障;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特別是口服與吸入型類固醇。 醫師指出,目前沒有藥物能逆轉白內障,但良好生活習慣可延緩病程。例如:戒菸、避免過度日曬並配戴抗UV太陽眼鏡、控制血糖、減少不必要類固醇使用,以及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於降低眼球氧化壓力,維持水晶體透明度。 李承雍也提醒,若有視力模糊、夜間駕駛困難、眼鏡度數頻繁更換卻無改善,或出現光暈、色彩變暗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並規律追蹤,才能守護清晰視界。

Read More

高雄登革熱+8 今年單週新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在高雄市鼓山區及三民區,創今年單週最高,雖都屬登革熱第二型,但是否為跨區疫情,尚待基因定序驗證,感染源亦待釐清。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新增8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6例為高雄市鼓山區群聚案,發病日介於8月25日至8月28日。 另2例居住於高雄市三民區,其中指標個案於8月28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8月29日就醫並通報採檢後,確診為登革熱第二型,另一位為指標個案同住家人,8月31日接受採檢亦確診感染登革熱病毒第二型,研判為一起家庭群聚事件,因2名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及鼓山區活動史,感染源尚待釐清。 目前疾管署透過基因定序,驗證鼓山區疫情應該與越南境外移入個案有關;另三民區個案初步調查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及鼓山區活動史,感染源尚待釐清。 李佳琳表示,另上週新增9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越南(5例)及印尼(4例)移入。今年累計12例本土病例,均居住高雄市,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155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介於7-193例),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以印尼(53例)為多,其次為越南(35例)、菲律賓及泰國(各18例)。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提醒,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近日國內各地晴朗悶熱,午後多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及傳播,請民眾澈底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並於雨後加強巡檢,以降低病媒蚊密度;另戶外活動時請落實防蚊;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旅遊活動史。

Read More

兼顧營養運動 養骨又增肌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骨質疏鬆症加上肌少症,長者恐陷入「骨肌減少症候群」危機!這種雙重威脅大幅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影響生活品質。嘉義市衛生局日前舉辦專題講座,邀請骨科醫師現場示範,提醒長者兼顧營養與運動,才能同時守護骨力與肌力。 嘉義市衛生局長廖育瑋說明,根據國健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每7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每3人就有1人有肌少症。骨鬆症是骨頭密度及力量下降,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來測量,T值低於-2.5即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則因肌肉流失、力量或功能下降而導致容易跌倒,可用儀器檢測肌肉量,也可測握力、步速來檢視。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謝明宏說明,均衡飲食與運動是最有效預防骨肌減少症候群的方法。建議採531運動,每週5天、每天(或分段累計)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110下,並結合有氧、阻力、平衡與柔軟度訓練。此外,鈣補充品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或不適合特定族群,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師。 局長廖育瑋指出,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的情況愈來愈普遍,「骨肌減少症候群」大幅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但多數長者往往不自覺。 為提升警覺,嘉義市整合性健康篩檢針對50歲以上民眾,引進胸部X光影像運用AI技術,快速判讀骨質密度,異常者將轉介至骨科做進一步檢查;另為65歲以上長者進行握力測量,以預測肌少症風險,並協助及早介入預防。

Read More

3縣市擴大試辦全人整合照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今年起推動「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並擴大試辦,目前於全國7縣市、9個區域展開試辦。健保署2日指出,今年擴大試辦區域包括包括花蓮縣秀林鄉、連江縣北竿鄉、桃園市復興區等,計畫共編列3億元,受惠人數達3萬人,期能從偏鄉推廣到都會區。 健保署2日舉辦 「APEC建構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工作坊」,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8個亞太地區,共同探討支持以人為中心的整合式健康照護之最佳治理、問責與框架實踐等主題,並分享推動過程。 健保署代理署長龐一鳴表示,今年起健保署推動「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並擴大試辦,今年共編列預算3億元,於全國7縣市、9個試辦區域。 龐一鳴說,擴大試辦計畫區域包括花蓮縣秀林鄉、連江縣北竿鄉、桃園市復興區,以及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茂林區,與嘉義縣大埔鄉、宜蘭縣大同鄉、南投縣信義鄉,預計匡定照護人數約3萬人。 他提到,花蓮縣秀林鄉居民約7000多人,於2022年開始試辦「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為最早試辦區域且布局許久,家戶建檔等配套措施相對完善,並配合當地政府、衛生所等,目前其他區域也正著步整合資源。

Read More

菲律賓香蕉醬驗出非法著色劑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日公布本週邊境檢查不合格名單,北岸有限公司自菲律賓進口的3批香蕉醬,全部檢出含非法著色劑橙黃G,另有3批自越南進口的鮮榴槤被檢出農藥殘留量超標,食藥署將對菲律賓調味醬及越南進口的鮮榴槤採最嚴格的100%查驗措施。 食藥署指出,這3批香蕉醬共重4704公斤,已要求業者退運或銷毀。而橙黃G為工業用著色劑,不只在台灣屬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的添加物,國際上應該都不准用於食物。食藥署統計近半年受理菲律賓報驗的調味醬,報驗批數為164批,檢驗不合格批數為3批,不合格率為1.8%,檢驗不合格原因為橙黃G不合格。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表示,即日起至明年9月2日止,對菲律賓報驗調味醬在邊境採監視查驗,也就是100%檢驗著色劑合格後才可輸入,即使未再驗出不合格產品,也不會提前調降抽驗比率。 食藥署指出,3批自越南進口鮮榴槤被檢出農藥殘留量超標,分由不同業者報驗,2批分別被檢出滅達樂0.01ppm、克美素0.01ppm,違反不得檢出規定;另1批被檢出亞托敏0.02ppm及撲克拉0.06ppm,都超過容許量標準之0.01ppm容許值。 食藥署表示,近半年受理越南報驗鮮榴槤723批,不合格19批,不合格率2.6%,食藥署已從今年7月22日起至10月1日止,對越南報驗鮮榴槤採逐批查驗,抽驗比例10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