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高餐大附中共築AI餐飲教育鏈

南台科大攜手高雄餐旅大學附中策略聯盟簽署MOU,共築AI智慧餐飲教育鏈。(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與高雄餐旅大學附中舉行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MOU)簽約儀式。除為兩校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更將南台在「AI應用於百工百業」的技術研發優勢,與高餐大附中在餐飲專業的深厚底蘊緊密結合。 此次合作由高餐大附中新任校長陳森杰親率教務主任朱婉菱、實習主任余珮荺等師長到訪。陳森杰表示,他在擔任南大附中教務主任及校長期間便對南台科大有著深厚認識,並提到一0八課綱強調「新興科技」融入教學的背景下,高餐大附中師生都積極探討如何將AI科技應用於餐飲專業,而南台黃能富校長開創的AI Maker平台,恰好回應這一需求,成為此次合作的最佳契機。 黃能富表示,位於台南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正是台灣第一個AI產業專區,將引領AI應用從沙崙開始向大南方地區擴散。他指出,南台執行的大南方智慧雨林計劃,已與漢來美食、三商餐飲、五花馬等餐飲企業合作,推動AI智慧點餐與廚餘減量等AI應用專案,為產業導入可提高營運效率與服務品質的AI解決方案。 此次策略聯盟將南台在AI技術上的前瞻布局,與高餐大附中餐飲專業實務經驗緊密結合,鼓勵師生深化新興科技的專業知能,攜手培育兼具專業技能與創新思考素養的新職人。

Read More

審閱建案契約 遭爆先付10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三日指出,經實地調查雙北三十三個建案,發現有部分案場會要求先付訂金或留證件影本才讓消費者帶回契約審閱,已違反無附加條件原則,籲政府應主動稽查。 消基會公布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日實地調查雙北三十三個建案的調查結果,調查項目包含是否主動提供完整契約書、是否可攜回審閱並提供至少五日審閱期、是否附加金錢、證件或借據等取閱條件、履約擔保機制類型、交屋保留款比例是否達總價百分之五等。 消基會常務監察人許宏宇表示,根據消保法規定,企業經營者在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應提供契約書並給予不少於三十日的合理審閱期,違者可處新台幣三萬至三十萬元罰鍰,而內政部公布的「預售屋買賣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也要求契約審閱期不得少於五日,以及交屋驗收保留款比例須達總價百分之五。 許宏宇指出,消基會這次在雙北實地調查,發現有建案契約審閱期落實度不足、有附加條件,包含需付定金或留證件影本、攜回契約須預付十萬元等,違反「無附加條件」原則,也有可能構成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五條顯失公平行為。 他也說,有建案僅讓消費者能現場翻閱或拍照契約書,這雖然形式合規,但實質上也削弱審閱期保障效果。不過,值得肯定的是,仍有許多案場明確提供契約書或以合理方式讓消費者攜回審閱。 在履約擔保機制部分,許宏宇指出,多數案場還是採「不動產開發信託」或「價金信託」,少數採「同業連帶擔保」或「價金返還保證」,但提醒消費者,目前履約擔保機制中,唯有「價金返還保證」是唯一安全的擔保機制;而在交屋驗收保留款比例,許宏宇說,全數案場都有符合總價百分之五規定,落實度較高。 許宏宇表示,依公平會近年案例,若業者要求購屋人先付訂金始能攜回契約書,屬利用資訊優勢限制消費者契約審閱權、影響交易秩序,符合公平交易法中第二十五條構成要件,二0二四年有建案要求消費者先付十萬元定金才能攜回契約書,遭裁罰共新台幣六百萬元。

Read More

崑大攜6高中職推3+2新五專

崑大攜手六所高中職推動「3+2新五專」,校長李天祥(左)聘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擔任企業導師與專技教授。(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推動「3+2新五專」計畫,獲教育部核定七個班兩百個名額,攜手長榮中學、新化、新營、慈幼高工、白河商工及旗山農工六所高中職校,共同打造兼顧升學與就業的新型教育模式。並聘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彭冠宇擔任企業導師與專技教授。 新五專計畫結合技高三年與科大兩年的完整學習歷程,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畢業可銜接台積電、優貝克科技、台灣荏原精密、辛耘企業等知名台積電供應鏈,落實「畢業即就業」。 崑大推動3+2新五專計畫,課程將涵蓋機械、電機、電動車暨智慧電子及環境工程等重點系所,融入企業導師制度、專業證照培訓及產業實作課程,讓學生免統測即可銜接科大,並在學期間提早接觸實務環境,掌握最新產業脈動。此外,學生完成科大二專課程後不僅可直接進入職場,也保有繼續二技或碩士升學的彈性,打造多元且暢通的職涯途徑。 崑大校長李天祥表示,校方除設立十六座類產線實作工廠與技術研發平台,並緊密結合產業需求,透過3+2新五專跨階段人才培育模式,讓學生在校園中即可接觸業界第一線技術。

Read More

風災慰助金審核標準引爭議

  倉庫非供人居住的場所無法列入風災慰助金發放標準。(北門區公所提供)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丹娜絲風災慰助金雖核發超過九成,但審核標準引起民眾疑慮,主要是民眾常將非慰助範圍計入,導致核定金額與預期不符。北門區公所表示,慰助金核發是以「實際損壞面積」為依據,而不是「修繕面積」,若民眾欲申復,應檢附符合規範的新事證照片,以利審查。 北門區公所提醒,內政部及南市訂定的慰助金規定,慰助金核發主要依據屋頂(含採光罩)及外牆(含門窗)的實際損壞面積來分級。損壞面積達二十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一百平方公尺者,每戶核發五萬元;損壞面積達一百平方公尺以上者,每戶核發十萬元。若損壞面積未達二十平方公尺,且為公寓大廈公共部分或非公寓大廈住屋,則分別有一萬元或三千元的專戶慰助金。 北門區公所指出,審查過程中,最常見的爭議是民眾誤將非屬慰助範圍的面積計入,包括以下項目不列入損壞面積計算:室內裝潢(如天花板、隔間牆)、圍牆、非供人居住的場所(如倉庫、畜禽舍、資材室、魚塭工寮、溫室或工廠等)。 部分民眾申請時,提供的照片與資料仍包含上述不符規定的項目,導致案件無法順利通過審核。核定金額是以實際災損為準,並非單純根據修繕單據上的費用或施作面積。 區公所指出,民眾若對核定結果不服,可檢附新事證照片(如更清晰的災損照片,或能證明損壞面積符合標準的照片),向原申請區公所提出申復。此外,若對申復結果仍有疑義,也可循訴願途徑尋求救濟。

Read More

成醫-茄萣 101都會公車啟航

台南市首條「101都會公車」三日正式啟航,行經台南四區和高雄茄萣,兼顧通勤、就醫、休閒等。(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推動市區公車路網重整邁入全新里程碑,首條「101都會公車」三日正式通車,由市長黃偉哲宣布正式啟航。交通局表示,全新「101成大醫院─茄萣」路線,行經東、北、中西、南區及高雄茄萣等行政區,串聯醫院、學校、火車站及購物景點,無論是日常通勤、就醫與休閒一次包辦,提供更便利的選擇。 首條都會公車由平日運量大的原1路公車重整轉型,日後南區子弟就學或茄萣民眾至台南,搭車無須再繞來繞去,黃偉哲也希望交通局力拚捷運明年動工目標。 黃偉哲表示,多元公共運輸不斷改善,包括郊區小黃公車、新興社區厝邊公車、市區首創九人小巴等,而路網重整最後一塊拚圖,即是推出「都會公車」,班次更密集、路線更直捷,101路將成為南北向重要交通動脈。 台南市首條「101都會公車」三日正式啟航,行經台南四區和高雄茄萣,兼顧通勤、就醫、休閒等。 (記者林雪娟攝) 市府推公車新路線,全國正面臨大客車駕駛人力短缺挑戰。交通局長王銘德指出,透過優化路線及引進新業者,目前調整路網已新闢三條路線並完成八條路線調整與增班,市區公車運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七,他也預告,101路公車上線後,接續還有102至107路將陸續上路營運,預計二0三0年全面電動巴士。 101都會公車由府城客運服務,路線調整依據業者、地方需求進行規劃,起迄點由台南火車站延伸至成大醫院,尖峰時段部分班次延駛至府城客運永康場站,路線沿途行經市圖、成醫、台南火車站、林百貨、新光三越新天地、鹽埕、南區公所、喜樹、灣裡至高雄茄萣,兼顧就學、就醫、休閒與觀光需求,貼近市民生活,兼具效率與便利。 公運處代理處長蔡世勛表示,101都會公車每日班次增加至八十八班,其中三十八班延駛至永康地區,尖峰時段班距縮短至十至二十分鐘、離峰時段為二十至三十分鐘,公車內並融入地標設計。

Read More

慰助金核撥九成 復原工作近尾聲

  丹娜絲颱風至今兩個月,各項復原工作大抵完成,市府表示,十、十一月左右可以暫告一段落。(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三日召開「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進度」記者會。秘書長尤天厚表示,目前屋損慰助金核撥率超過九成,復原工作目前來到尾聲,預計十、十一月可以告一段落。 市府表示,目前為止,發放金額超過十億元,若民眾有意整棟拆除,九月底前委託政府代拆,不分一般或弱勢戶,費用全額由政府吸收,自行拆除則可申請兩萬元補助。 尤天厚說,屋損慰助金已截止申請,受理超過五萬件,至二日已核撥超過四萬件,核撥率超過九成,發放金額超過十億元。修繕媒合工作正加速推進,發現部分民眾違法棄置廢棄物。 工務局說,受災面積二十平方公尺以上民宅共三五五九戶申請媒合,九成九完成現勘,九一八戶簽約,二五四戶施工中、四一0戶已完工。弱勢家庭三一三戶全額補助,一三七戶完成修繕,七十三戶施工中。至於由政府代拆一六六件、自行拆五十二件,相關水電廢止,也可由政府代辦。 廢棄物部分,目前尚有八處暫置區,環保局加以巡查,避免遭違法傾倒,土石磚瓦、石棉瓦都統一清運,石棉瓦已處理超過八千噸,為全年清運量二點五倍。環保局提醒,石棉瓦清運區公所只受理到五日,八日起改由環保局接手。 尤天厚強調,風災至今兩個月,所有復原工作持續穩定進行中,預計十、十一月可告一段落,中央提出的特別預算,市府也積極爭取,包括水利局提出的上百億治水、工務局四十億道路橋梁和農業局十八億等居前三名,其他包括地政、經發等單位都提出相關計畫。

Read More

新營醫院完成首例在宅急症照護

新營醫院完成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配合行政院「健康台灣」政策,強調醫療資源下沉與社區在宅醫療的重要性,新營醫院創新推出「在宅急症照護」服務,強化在宅醫療體系,近日成功完成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為一名患有嚴重蜂窩組織炎的卅六歲男性患者提供全方位、跨科室的居家急症醫療服務。 新營醫院指出,此案患者因蜂窩組織炎急診求治,當時傷口面積約十乘以七公分。以往需住院密集治療,但考量居家環境對患者的適應性與生活品質,醫療團隊立即啟動「在宅急症照護」計畫,由急診科、家醫科、護理部及藥師等多專業團隊緊密協作,進行精準的抗生素治療及持續傷口追蹤護理,讓患者能在家中接受安全完整的急症醫療,免於住院的不便與壓力。 此次在宅急症照護計畫不僅成功縮小患者傷口至二乘以二公分,顯著促進康復,更有效減輕醫院床位壓力,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新營醫院長莊毓民表示,作為公立醫院,肩負推動政府健康台灣政策的使命,打造完善的在宅醫療照護體系,讓社區居民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即時且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該院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標誌著新營醫院在推動居家醫療上的重要突破。 他強調,新營醫院將持續深化在宅醫療的整合能力,廣泛推動類似創新服務,期盼成為區域居家醫療的領航者,努力實現「醫療服務零距離」,保障民眾健康福祉。

Read More

台水攜手上益營造修繕 東山弱勢戶完工 歡喜入厝

  東山區公所為東正里弱勢戶舉辦房屋修復完工入厝儀式。(公所提供) 記者翁聖權∕東山報導 東山區公所三日為東正里「上益營造公益認養弱勢戶」房屋修復完工入厝儀式,包括台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長張煥獎、上益營造公司董事長張瑞文以及東山區長張政郎均到場參與,場面相當溫馨。 東山區公所指出,公所透過台灣自來水公司媒合上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東山區東正里東勢七十號弱勢戶修繕因風災受損之房屋。經過多日施工,已經修繕完工,為弱勢戶重新打造安全居所。該弱勢戶已於九月三日溫暖入住,讓災後生活逐漸步上正軌。 張政郎表示,此次修繕不僅是硬體環境的修復,更是社會溫情的體現。公私協力、齊心共助,正是東山區在面對災後挑戰時最堅強的後盾。今年「丹娜絲」颱風來襲,造成東山區多處房舍受創,農作物亦遭受嚴重損失,弱勢家庭面臨生活與安居的雙重挑戰,幸好台灣自來水公司媒合上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弱勢戶修屋,讓他們能重新擁有安全的住家。 上益營造公司董事長張瑞文說,該公司此次修繕工程的投入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願意發揮一己之力,協助災區民眾重建受損家園,讓居民能夠早日重返安定生活。

Read More

竹藝信手拈來 85歲李天生創作不懈

李天生製作竹椅。(市府提供,鄭佩雯攝)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左鎮位居淺山丘陵地區,泥岩堊地裸露崎嶇,耐旱又耐貧瘠的刺竹,是少數可在此生長的物種,因而有豐富的竹林資源。傳統農業社會中,竹子是最古老與普遍的房屋建材,還能加工製成家具及編製器物。左鎮竹藝職人李天生識竹懂竹,就地取材,設計製作各式產品,技藝精湛,現年八十五歲仍創作不懈,堪稱國寶級藝師。 市府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李天生是西拉雅族,十二歲就對竹藝產生興趣,無師自通,還曾參與竹籠茨建造工程。觀旅局二0二三年推出「探訪台南旅遊特有種」斜槓職人系列遊程時,邀請李天生親授竹編,並帶訪左鎮老街,非常受歡迎。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也邀請李天生參加「二0二五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活動,將於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在台北車站展出竹工藝作品,精彩可期。 李天生的竹編工藝品。圖中為迷你版西拉雅傳統魚簍,僅十四公分高。(市府提供,鄭佩雯攝) 李天生表示,國小畢業後在家務農,看到父親用竹子製作農具,覺得有趣,閒時便自己鑽研觀摩,十三歲時編竹簍得獎,十六歲幫人蓋竹籠茨賺錢,愈做愈起勁。他累積七十多年的經驗與技術,挑材、砍竹、剖篾、編製成器,全部一手包,作品美觀耐用,廣受親友、鄰居喜愛,受邀各地展示常有客人訂作。 曾有越南廠商邀請李天生去教學,但他仍希望把手藝留在家鄉,他抱持歡喜心,傳承手藝與參加社區教學,有人想學就去教,徒弟如李芝熒、張秋香也都出師,共同發揚竹文化。他也慶幸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左鎮的竹子物盡其用,不致荒廢。 李天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眼明手快。前幾年在公共藝術家林昭慶鼓勵下打造傳統竹屋,歷經大埔地震依然穩固。他對竹籠茨、柱仔跤茨等大型竹構在行,小型竹編籃筐穿繞纏邊等精細動作也難不倒。自己看到粗細不一的竹子就知道適合應用在什麼產品,只要邊想邊做,桌椅、菜櫥、搖籃皆可信手拈來。

Read More

南市老屋多 都更重建並行

  台南市老屋多,市府採取「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並行」政策。 (都發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因都市發展歷史悠久,屋齡三十年以上建物超過四十三萬戶,占比超過五成五,六都中僅次於台北市。為有效改善居住安全與城市老舊結構問題,市府採取「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並行」政策,鼓勵市民依需求選擇合適途徑,進行老屋翻新或重建。 都發局表示,九、十月將於安平、北與善化區,舉辦三場社區說明會,請有意辦理民眾注意相關訊息。 都發局指出,考量台南多為透天住宅,危老重建具審查程序簡化、核准速度快、基地限制少等特性,更能因應多數市民需求,部分原規劃以都更方式辦理案件,實務上會依民眾意願與實際需求轉軌至危老重建。 至去年底止,台南市危老重建已受理四0六件、核准四百件,核准率高達九成八五,居六都之首。 都發局說,今年度舉辦自主都市更新補助計畫,預計舉辦七場,透過面對面交流,詳協助社區掌握補助資源、順利推動自主更新計畫。 都發局強調,台南市因案制宜改善老舊建築,依建築狀況採取都更重建、整建維護或危老重建等多元方式,台南市都更整建維護案件達八十二案,為全國之冠。 考量重建型都市更新案件涉及財務規劃、市場行情等因素,推動難度較高,建議民眾採雙軌策略,同步評估都更及危老重建,選擇最具可行性的方案,市府也協助國公有土地推動公辦都更,透過都更捐贈台南社宅及協助興闢公共設施,節省公帑,實現公共利益,強化都更制度及配套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