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局從速從寬從簡辦理 助美關稅政策影響營業人退還溢付稅額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因應美國政府宣布實施關稅政策影響國內整體經濟,政府已啟動相關應變機制,財政部為協助受衝擊營業人渡過難關,訂定發布「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受理營業人因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審核作業原則」(以下簡稱作業原則),該局將秉持從速、從寬、從簡原則辦理營業人申請退還溢付稅額作業。 該局說明,營業人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發生營運困難,有資金調度需求,可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9條第2項但書規定,報經財政部核准退還,惟逐案陳報財政部恐影響其資金運用效率,為簡化作業流程,財政部於114年6月4日訂定作業原則,只要在作業原則發布日為營業中營業人且符合一定條件者,即得於美國評估及實施關稅政策影響期間,檢具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所在地國稅局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不限次數累計可退還限額為30萬元,免逐案報部核准,以利營業人資金週轉並維持營運。 該局籲請營業人自行檢視是否符合作業原則規定,並利用金融機構帳戶直撥退稅方式申請退稅,以加速取得退稅款,相關資訊可至「財政部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財政支持措施專區」(https://www.mof.gov.tw/support)項下其他措施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查詢;另查定課徵營業人部分,如有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者,亦得向所在地國稅局申請調減查定銷售額及營業稅額,稽徵機關將提供稅務協助,依實際營業受影響情形覈實調減。倘需進一步瞭解相關作業,可就近向國稅局洽詢,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該局將竭誠提供服務。

Read More

江蘇海事發布水上甲醇/液化天然氣加注管理辦法生效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大陸﹁江蘇海事局﹂發布《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水上液化天然氣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兩部《管理辦法》自本(九)月一日起正式生效 消息指出,為推動“雙碳”策略落地保障水上清潔能源加注安全,江蘇海事局推出《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水上液化天然氣加注作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兩部《管理辦法》自本月一日起正式生效,該辦法針對LNG(液化天然氣)與甲醇燃料加注作業,構建全流程、精細化監管體系推動水上綠色航運。 管理辦法提出,江蘇海事局轄區有關LNG、甲醇燃料加注單位、船舶需注意加強作業資質與人員管理。兩類加注作業單位均需建立安全與防污染管理制度,配備應急設備並動態維護。運用智慧監控系統,確保視頻資料留存不少於三個月。LNG和甲醇加注船船員需按照規定取得有效的船員證書、船員特殊培訓合格證書。此外,LNG加注船船員和在南通沿海作業的甲醇加注船船員需按規定取得T11證書,船長、輪機長和輪機員還應取得T12證書。加注躉船作業人員則需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與船員特殊培訓合格證,且所有人員需定期更新專業知識。加注船、加注躉船船體、構造等應當符合國家法定檢驗法規、技術規範要求。 按管理辦法規定,各有關單位要加強作業全流程安全管控。時間方面,原則上加注作業均在白天進行;風力方面,江面風力超六級時,兩類加注作業均需暫停。作業前,單位要提前24小時向海事部門報告作業資訊,作業雙方需評估風險、制定方案,填寫對應的加注作業前安全檢查並簽字確認。作業中,雙方需不間斷值守,重點檢查管路連接、系統壓力等情況,嚴禁明火、無關人員進入等行為。作業後,填寫對應的加注作業後檢查表並簽字確認,做好管路檢查、記錄留存。作業雙方均需將LNG與甲醇加注單留存三年,作業前、後檢查表留存一年。 管理辦法同時要求各有關單位要加強應急保障與監督管理。加注作業單位需制定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演習並保存記錄。還應按照事件類型編制應變部署表,並在船上餐廳、會議室及作業現場張貼。如發生安全或者污染險情、事故要立即處置並報告海事部門。海事部門將通過現場檢查、電子巡查等方式進行監管,對違法違規單位及時處理,還會對近三年有事故、處罰等不良記錄的單位實施信用分級管理,保障加注作業安全、高效開展。 此外,兩類加注作業均明確選址需遠離通航密集區、水源地等敏感區域。海事部門將持續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守護水上清潔能源加注安全,助力航運綠色轉型。

Read More

企業領袖齊聚AI營運決策CEO班 商業署推動服務業智慧轉型再升級

首梯CEO班師生大合照,左二蘇文玲署長、左三詹文男院長。(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為協助企業因應人工智慧(AI)浪潮並提升競爭力舉辦「AI營運決策實戰CEO班」,來自餐飲服務、批發零售等產業共40位企業CEO與高階主管參與,展現服務業領袖對AI轉型的高度關注。 課程規劃三大核心模組:「AI智慧營運決策」、「AI虛實創新商業模式」及「AI投資成效與風險控管」。並邀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Ai3人工智能公司董事長張榮貴,以及多位具AI實戰經驗的專家,針對AI發展趨勢、新商業思維與實務應用進行深入剖析,透過案例討論與互動交流,協助企業領袖精準掌握AI在營運決策中的價值。 商業署表示,高階主管是推動企業數位轉型的火車頭,唯有領導者具備AI決策力,才能帶領企業在快速變動的市場中穩健前行。本課程透過實戰案例與專家引導,提供企業主明確的導入方向與投資風險評估,幫助企業邁向智慧服務新境界。 許多參訓的企業CEO均表示,AI對於提升顧客體驗、優化人力配置與強化供應鏈管理具高度潛力,未來將成為推動服務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本課程不僅帶來跨業對話的火花,也為服務業開創智慧化新局。 除了「AI營運決策實戰CEO班」,商業署也辦理AI基礎實務班、iPas班、AI實作應用班、AI導入工作坊、企業專班及企業菁英班等AI課程,歡迎業者報名參訓,未來將持續深化並推展不同層級課程。 詳細課程資訊與報名方式,請至官方網站:www.aocai.org.tw 洽詢專線:02-27010303

Read More

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暑運旅客量逾30萬人次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暑運期間旅客人次超過30萬,據廈門邊檢總站高崎邊檢站消息,暑運期間,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三次刷新客流高峰,峰值達7000人次,累計超過30萬人次旅客通過該航線往來兩岸,累計營運1400多艘次航班,比去(2024)年同期平均增長50%。 據統計,七月一日至八月31日暑運期間,廈門口岸出入境旅客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累計查驗出入境客運航班近6000架(艘)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7%、15%顯現暑運效應。 高崎國際機場暑運期間出入境旅客人數超7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近7%,暑期出境遊是廈門口岸出境增長點,七月以來,出境大陸居民數量超過30萬人次增長25%,出境目的國前三位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 除了出境遊火熱,外國人入境也有新亮點,高崎邊檢站表示,隨著一系列出入境便利政策深入實施,外國人來廈人數大幅提升,暑運期間高崎邊檢站累計查驗入境外籍旅客達4.7萬人次。此外,今年七月廈門“境外來賓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在高崎國際機場啟用,該中心集成“通關、文旅、通信、支付”四個板塊,為境外來賓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利服務。

Read More

中船兩大造船集團南北船合併成全球最大上市船企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兩大造船集團“南北船”合併宣告達成,同時成為全球最大上市船企。 消息指出,大陸中船“南北船”合併歷時一年。合併後的中船集團資產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躍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上市造船龍頭。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與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工)發佈公告稱,中國重工A股股票今(五)日終止上市,中國重工換股股東持有的中國重工股票將按照換股比例轉換為中國船舶為本次換股吸收合併所發行的A股股票。 公告指出,中國船舶擬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為吸收合併方,中國重工為被吸收合併方。本次交易於今( 2025)年七月中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關於同意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併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註冊的批復》。根據相關規定,中國重工於上(八)月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股票主動終止上市的申請,並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關於受理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主動終止上市申請的通知》。中國重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監管決定書《關於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上交所決定對中國重工A股股票予以終止上市,中國重工A股股票於2025年九月五日終止上市。 據瞭解,去(2024)年九月,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共同發佈重組交易預案,金額高達1151.50億元。本次重組交易是截至目前A股資本市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重組專案,也是截至目前全球船舶行業交易金額最大的企業合併案例。本次交易的換股比例為1:0.1339,即每一股中國重工股票可以換得0.1339股中國船舶股票。合併完成後,中國重工將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中國船舶將承繼及承接中國重工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中國船舶作為存續公司,總資產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年收入規模突破1300億元,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業務最完備的上市造船巨頭。 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均為中國船舶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其中中國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裝備和海洋科技應用領域,主要業務包括造船業務(軍、民)、修船業務、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主要產品為軍用艦船、集裝箱船、散貨船、液化氣船、大型郵輪、軍輔船、特種艦船、海工輔助船及其他機電設備等。業務主體為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廣船國際四家子公司,係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產品結構最全的造船旗艦上市公司。中國重工主要從事艦船研發設計製造業務,涵蓋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策略新興產業及其他;主要產品包括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科考裝備和海洋開發裝備等。旗下擁有大連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造船企業。 依據雙方財報,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業績均呈現大幅增長,其中中國船舶上半年營業收入403.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96%,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業務營業收入386.69億元增長12.26%;利潤總額35.18億元增長129.5%;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29.46 億元增長108.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8.91億元亦增長141.23%。 上半年中國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訂單59艘/543.98萬載重噸/489.05億元,修船業務承接130艘/11.17億元,海工裝備承接2艘/41萬載重噸/29.56億元,應用產業承接合同金額15.69億元。新接船舶訂單中,中高端船舶佔比超過90%,綠色船舶占比超過50%。截至2025年六月卅日,中國船舶累計手持民品船舶訂單333艘/2649.11萬載重噸/2334.87億元;修船訂單74艘/7.66億元,海工裝備合同訂單金額36.99億元,應用產業合同訂單金額 21.1 億元。 中國重工上半年營業收入326.21億元增長47.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45億元增長227.0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4.73億元增長231.91%。上半年中國重工新接及生效民船訂單共47艘838.26萬載重噸163.67萬修正總噸但下滑28.18%,新接訂單排期至2029年。新接訂單中綠色船型佔比達35.19%,主建船型佔比、批量訂單占比雙超90%。截至2025年六月底,中國重工手持訂單229艘3493.92萬載重噸,以載重噸計較去年底增長15.3%。手持訂單中,綠色船型、中高端船型佔比持續提升。 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共計4690.12萬載重噸,中國大陸船廠新接訂單量2632.21萬載重噸;截至六月底全球手持訂單38742.09萬載重噸,大陸船廠手持訂單量26065.萬載重噸。以載重噸計,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上半年共拿下全球29%的新船訂單,佔大陸船廠逾半(52%)接單量,手持訂單合計佔世界總量的16%。

Read More

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高雄盛大登場 國際青年齊聚挺海洋永續行動

黃向文副主委與日本參賽團隊師生及評審合影。(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5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自2019年起開辦,今年第七屆參與規模持續壯大,首次加入日本、菲律賓等駐台機構合辦,打造跨國交流新格局。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高度重視台灣海洋議題的國際合作,迄今已吸引來自約30國、近千位青年參與,以創新提案、跨國交流與實踐行動,展現新世代對海洋的熱情與責任感,向國際青年海洋交流典範平台持續邁進。 論壇的競賽環節是歷屆的核心,今年有162位青年組隊參賽,分別來自北美洲、亞洲、歐洲及非洲的14個國家,跨國參與的盛大格局已然成型。經過激烈初選,最終13組團隊挺進決賽,針對海洋污染防治、資源循環、科技安全與教育推廣等議題,提出兼具創意與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海委會黃向文副主委、各國駐台代表及國際嘉賓也親臨頒獎典禮現場,與國際青年分享她/他們對海洋的熱情創意,以及屬於這個世代的海洋承諾。 今年首度推出的「海洋許願池」企劃,是論壇最受矚目的亮點。來自全球的青年學子許下與海洋相關的願望,從國際學術交流、實地考察、到環境守護與創新交流提案,海洋委員會則作為「願望推手」,投入資源協助青年將夢想落地。青年們參加海保署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與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海洋政策、環境管理與治理實踐;走訪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與七股鹽田濕地,並登上麥寮除污船、探訪光泰環能生物炭製造公司,近距離了解污染應變與循環經濟實務;此外,也特別安排「一日海洋保育巡查員」體驗,讓每一份願望不只是心願,而是能落地實行的行動力。 決選團隊許願登上麥寮除汙船了解除汙設備及功能。(海委會提供) 海委會今年持續加碼資源支持青年將提案付諸實踐,每組決選團隊均獲得新台幣一萬元的參賽補助實作金,海委會也進一步邀請企業參與,黃向文副主委特別感謝智崴資訊科技公司,讓今年可新增「企業贊助獎」,提供資源協助青年將構想轉化為實際行動,活動總獎金超過新台幣55萬元,充分體現政府與企業對培育下一代海洋青年領袖的承諾。 經由激烈競賽與評選,青少年組由宜蘭縣立國華國中、臺北市立南門國中的不落蒂聯盟(No Butts Alliance)團隊勇奪金獎、日本青森縣立陸奧工業高等學校Team「ARIES」團隊摘銀、國立竹東高級中學、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蟹行者聯盟團隊榮獲銅獎;青年組則由國立中興大學的鰭跡FinTrek團隊奪金、美國紐約康爾乃大學的Cornell Currents for Change團隊摘銀、日本九州長崎縣長崎大學的Carpamun團隊榮獲銅獎。 黃向文副主委表示,今年論壇透過合辦單位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以及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高雄分處的協力與支持,為活動注入更多元的國際能量。現場不僅有首度來台參賽的日本學生,也有來自印度與摩納哥的師生前來觀摩與交流,呈現活動跨越國界、激盪創意的宗旨,也彰顯全球青年在海洋議題上攜手同行、共築永續未來的決心。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不僅是國際青年交流的平台,更是孕育行動與希望的搖籃。她期盼在2026年,論壇能持續擴大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海洋議題,並透過跨國交流與實踐行動,讓世代力量在互動中茁壯成長,攜手推動海洋永續與全球合作,並以臺灣為起點,向世界展現青年挺海洋的決心與承諾。

Read More

SCFI終結11連跌回漲大陸十一黃金週將抑制漲勢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航運交易所市場週報顯示,截至上週末(8/29) 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終結11連跌回漲,惟即將到來的中國大陸十一黃金週將抑制漲勢。 據上海航交所八月29日發佈週報,SCFI指數上週回29.7點至1445.06點,週漲幅為2.09%,終止11連跌態勢,四大遠洋航線當中,美國線止跌回升,歐洲線和地中海航線均持續下跌。 報告指出,當週遠東至美西線每FEU運價上漲279美元至1923美元,週漲幅16.97%;遠東至美東線每FEU運價上漲253美元至2866美元,週漲幅亦將近一成(+9.68%);惟遠東至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187美元至1481美元,週跌幅11.21%;遠東至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80美元至2145美元,週跌幅3.59%。 近洋線方面,遠東至日本關西每TEU運價較之前一週持平(314美元);遠東至日本關東每TEU運價亦呈持平(323美元);遠東至東南亞每TEU運價較前週漲21美元為419美元;遠東至韓國每TEU運價較前週持平(139美元)。 分析指出,今年第三季傳統旺季但貨櫃船運市場旺季不旺,運價連續11週下跌,隨著全球各大貨櫃船公司開始減班後,上週市場運價終於回穩。目前市場正在觀望旺季效應是否會在月顯現,預期運價回到平穩期靜待歐美年底耶誕節及新年拉貨潮。近期多家船公司九一喊漲,上週SCFI指數上漲部分反映這波喊漲氛圍,船公司通過抽船減班等措施維持運價,部分船班裝載率回升至約90%。 據稱,船公司選在本月推漲運價,主要是考量各國對美關稅落定,美國進口商將陸續補貨,耶誕、過年等拉貨也將開始,加上中國大陸十一長假將近,可能促使廠商提前出貨,有機會催出更多貨量支撐運價,但未知的因素是關稅普漲對購買力的影響,有可能壓抑貨量牽動運價走勢。 世界貨櫃指數亦顯示,上週第35週數較前一週下跌6%至2119美元/ FEU,比去(2024)同期則遽降59%,且係連續第十一週下跌。據分析,美國四月份宣佈新關稅後費率開始波動,引發五月至六月初的飆升。此後費率一路暴跌至七月中旬,此後持續走低。上週跨太平洋班輪現貨運價下滑,上海-洛杉磯班輪下跌3%(80美元)至每FEU 2332美元,上海-紐約班輪下跌5%(172美元)至每FEU 3291美元。受美國零售商加速採購推動的早期購物旺季已經結束。隨著美國經濟放緩和關稅成本上升,進口商現在更加謹慎地減少訂單,德魯里預計這條航線將進一步下跌。 亞歐航線運費也有所下降,上海-鹿特丹航線運費下降10%(312美元)至每FEU 2661美元,上海-熱那亞航線運費下降5%(136美元)至每FEU 2842美元。儘管歐洲的需求穩定且港口延誤,但船舶運能過剩仍在繼續壓低運價,德魯里的預測在未來幾周繼續走軟。

Read More

無進貨卻申報扣抵 國稅局示警虛報稅額恐遭雙重補稅與罰鍰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無進貨事實,取得不實憑證申報扣抵銷項稅額,以致虛報進項稅額者,除補徵營業稅並予處罰外,小心營利事業所得稅亦可能遭補稅及處罰。 該局指出,營業人無進貨事實,取得不實進項憑證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其虛報進項稅額已構成逃漏營業稅者,除補徵稅額外,應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5款規定,按漏稅額處5倍以下罰鍰。另營業人如將該不實憑證列報為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之營業成本或費用,核屬虛增成本或費用應予剔除,除補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外,應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1項規定,按漏稅額處2倍以下罰鍰。又營業人因短漏報營利事業所得額,致同步短漏報未分配盈餘,亦可能產生短漏未分配盈餘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情形,相關漏稅額應依所得稅法第110條之2第1項規定,處1倍以下之罰鍰。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經查獲110年度無進貨事實取具之不實統一發票〔銷售額新臺幣(下同)3,600萬元、稅額180萬元〕,申報扣抵銷項稅額,經該局查有漏稅額,除依法調整補稅外,並按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5款規定處450萬元罰鍰;該局亦查獲該公司將前述不實統一發票全數虛列為營業成本,致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及未分配盈餘申報均有漏稅情事,經剔除虛列之營業成本3,600萬元,補徵營利事業所得稅558萬元及未分配盈餘加徵稅額147萬元,並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按漏稅額分別裁處罰鍰。 該局呼籲,營業人無進貨事實,切勿以不實進項憑證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及列報營利事業所得稅相關成本費用。如自行發現違反相關規定,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只要在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主動向所轄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可加息免罰。如有稅務疑問,請洽轄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查詢相關規定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Read More

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發表支援多邊貿易體制聲明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近日結束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天津峰會發表關於支援多邊貿易體制聲明。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支援多邊貿易體制聲明指出,“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上升,限制性貿易措施蔓延,多邊貿易體制應為促進經濟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挑戰發揮重要作用。 該組織支援以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為基礎、決策基於協商一致、開放、透明、公平、包容、平等、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重申關於給予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的規定是世貿組織及其協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合組織反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和原則的貿易措施,強調上合組織成員國在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成果授權框架下開展建設性合作的必要性。對國際經濟關係日益緊張深感關切,這嚴重危害世界經濟、國際貿易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呼籲各方開展對話與合作,遵守包括世貿組織規則在內的國際貿易法,消除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限制措施。強調在保持世貿組織基本原則的條件下對其進行改革的重要性,以增強其有效性,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公平、包容的經濟增長。在此方面,我們重申需要儘快恢復一個完整、正常運轉、兩級審理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上合組織重申發展議題在世貿組織工作中的重要性,呼籲繼續推進發展議題工作,包括但不限於改進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推動貿易發展,助力發展中成員實現工業化、支持最不發達國家更好融入多邊貿易體制。認識到全球糧食安全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限制措施。因此應通過擴大農業生產、提高效率、保障糧食供應鏈多元暢通等方式,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尤其是維護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利益。支援加快推進世貿組織電子商務工作計畫討論,以及在世貿組織第14屆部長級會議上形成該領域各方可接受的決議,包括在遵守國內法和國家政策目標的基礎上,促進發展相關問題,克服數字不平等的重要性,發展數字聯通,提振消費者和企業對電子商務的信心。支援世貿組織框架下服務貿易領域的工作,包括推動經驗交流和最佳實踐分享。 該組織注意到世貿組織成員圍繞促進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所開展的討論,支援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就相關問題形成共同立場。強調,開放、包容、穩定、有韌性、多元化的供應鏈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並對破壞全球產供鏈穩定的措施表示擔憂,注意到世貿組織相關機構已就加強全球供應鏈國際合作開展的工作,並鼓勵繼續開展工作,推動就加強全球產供鏈韌性取得務實成果。強調進一步提升成員數量、提高地域代表性、擴大多邊貿易體制包容性、吸引更多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加入的重要性。 聲明中支援白俄羅斯共和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依據《馬拉喀什建立世貿組織協定》第12條儘快加入世貿組織,期待明(2026)年在喀麥隆舉辦的世貿組織第14屆部長級會議取得務實成果。 據瞭解,下一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將由吉爾吉斯共和國擔任,其主席國口號為“上合組織成立25周年:攜手邁向可持續和平、發展與繁榮”。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下一次會議將於2026年在吉爾吉斯共和國舉行。目前成員包括中共及白俄羅斯、印度、伊朗、哈薩克、  吉爾吉斯、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

Read More

拇趾外翻下班喊腳痛 微創截骨矯正

患者拇趾外翻(圖右)問題嚴重,尋求骨科診斷,採微創截骨手術進行矯正(圖左)。(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5歲女子高中時穿鞋常摩擦到拇趾造成不適,工作又須長時站立走動,腳部疼痛加劇;醫師指出,若出現穿鞋卡腳、紅腫疼痛或走路不穩,多與拇趾外翻有關,及早就醫,避免中足壓力集中、腳趾變形、關節炎。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表示,診間中出現許多年輕患者抱怨「鞋子穿不下」、「腳趾卡卡很難受」,這些小毛病多與拇趾外翻惡化有關,拇趾外翻與體質、足部結構異常相關。 洪煒竣指出,曾接診2名患有拇趾外翻患者,年僅25歲女性患者,在高中時發現穿鞋常摩擦到拇趾,紅腫與不適,近年從事物流理貨工作,長時間站立、搬運與走動,腳部負擔大增,疼痛狀況逐漸加劇;下班後常喊腳痛,為改善工作不適,決定接受微創截骨手術進行矯正。患者母親也有拇趾外翻問題,但因職業性質可穿拖鞋,雖有變形,卻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尚未考慮手術治療。 另名76歲婦人則多年來拇趾持續變形,腳掌側邊不僅長出厚繭,腳趾間也出現擠壓與重疊,走路久了便會疼痛,步態明顯不穩。長年忍耐下來,不僅嚴重影響行走能力,也導致中足結構變形,最終甚至需仰賴輪椅代步,家屬擔心再拖恐影響生活自理,陪同就醫後,醫師確認病況已不適合保守治療,安排進行微創手術矯正。 洪煒竣指出說,拇趾外翻因年齡、職業與個人接受程度不同,導致發現與治療的時間點差異極大,愈年輕發現、愈早處理,對足部結構保護就愈完整,拖太久才治療,常常已經造成中足壓力集中、其他腳趾變形,甚至關節炎風險。 拇趾外翻的嚴重程度可透過X光判定,當拇趾外翻的角度變大且合併紅腫疼痛、行走不穩或穿鞋困難,就應考慮手術介入,目前常見的微創截骨手術僅需4個小孔完成骨頭切割與鋼釘固定,手術時間約1小時,術後住院1至3天,約2至3個月可恢復正常步態。 拇趾外翻不只是外觀問題,當影響到行走與生活品質時就不應再拖延。腳掌是身體的地基,長期歪斜不補救,早晚會出問題,呼籲民眾若出現穿鞋卡腳、紅腫疼痛或走路不穩,應及早尋求骨科診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