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興漁品等三品牌共推中秋節聯名禮盒

聖保羅烘焙花園、東大興漁品及新願藝術等三品牌共同推出中秋聯名「鬼頭刀魚鬆Q餅」禮盒「潛遊.團圓」,提供消費者中秋節新選擇。(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中秋佳節將屆,聖保羅烘焙花園、東大興漁品及新願藝術等三品牌共同推出中秋聯名禮盒「潛遊.團圓」,八日下午於東港鎮東大興漁品旗艦店舉辦發佈會,推出兼具藝術與永續理念的「鬼頭刀魚鬆Q餅」,提供消費者在中秋節新選擇。 該款中秋聯名禮盒融合聖保羅烘焙技術,選用東大興「鬼頭刀魚」魚鬆,其通過海洋之心生態標章認證製成,鬼頭刀肉質細緻、富含蛋白質且低脂肪,與聖保羅特製低甜度起司豆沙餡搭配,鹹甜交織,創造出美味新口感。 而禮盒則由新願藝術規劃,邀請青年藝術家楊婷羽以「潛遊.團圓」為創作靈感,禮盒外觀描繪了公鬼頭刀與母鬼頭刀在湛藍海中比肩而游,形成一個象徵愛與陪伴的心型,背後映照著滿月的光輝,讓中秋的團聚時刻多了一份浪漫。 東大興漁品總經理黃馥廷表示,鬼頭刀魚排主要外銷歐美,受美國疊加關稅影響,漁業界擔心可能影響鬼頭刀外銷,之前該公司受台東新港區漁會委託研發絕不添加雜魚、麵粉的100%鬼頭刀魚鬆,這次更首次以鬼頭刀魚鬆入餡研發鬼頭刀魚鬆Q餅,可說是為鬼頭刀另覓新出路。 聖保羅行銷經理蘇冠融指出,這次聯名合作,不僅是一份節慶禮盒,更代表品牌持續不斷創新並推動永續,重要的是讓大家能在中秋節嚐到不一樣的甜鹹點心。 活動現場特別設置楊婷羽藝術原作展示區與產品試吃,邀請與會貴賓們體驗鹹甜交織的獨特口感,這款限量中秋禮盒為消費者團聚時帶來別具意義,也是少有的鹹甜點新產品,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能支持海洋永續、文化傳承及藝術創作,用這份「潛遊.團圓」禮盒,共同分享中秋佳節的美好與溫暖。

Read More

柯志恩批美濃大峽谷案是「照妖鏡」 痛斥治理失職誓言追查到底

立委柯志恩強調,美濃大峽谷案這不是單純砂石案,而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治理的虛偽與失職。她會追查到底,絕不退讓。(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八日強調,美濃大峽谷案這不是單純砂石案,而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治理的虛偽與失職。她會追查到底,絕不退讓。 柯志恩表示,她揭露「美濃大峽谷」案,讓高雄市民和國人看到真相,但高雄就是有人喜歡出來洗地,明明她接獲陳情後、直擊現場揭露弊案,側翼卻說「市府早開罰,柯志恩在收割」,實在令人憤慨。 柯志恩痛批,如果市府真有魄力、真有行動,何以美濃的農地會被挖成「大峽谷」?又為何農地在回填後,還是有營建廢棄物出現?這不叫「開罰」,而是麻痺,這不是荒謬,而是可恥! 市民向柯志恩投訴,指美濃新吉洋段有農地遭違法盜採砂石,深達廿米以上,砂石車頻繁進出壓毀路面,導致居民騎車滑倒受傷,業者更傾倒來源不明土石,颱風季來臨恐有坍塌風險。 柯志恩指出,七月廿八日豪雨時,陳情人告知該農地地基遭掏空,擔心影響馬路地基,當天她與林義迪議員,立刻到現場查看,發現情況相當嚴重,即刻請林義迪安排,邀集市府相關單位會勘,但令人傻眼的是,會勘當天,業者的砂石車在官員面前進行回填作業,從車上倒下來的竟然是來源不明的紅色土砂。 她提到,從陳情人檢舉以來,長達數個月的時間,高雄市府對不法業者,只是不斷重複「開罰→要求改善→再開罰」的消極流程,未能有效制止破壞。令人質疑如果真如市府經發局所說,二○二二年十月開始,就陸續對不法業者開罰並持續追蹤,為何「美濃大峽谷」會越挖越大、越挖越多? 柯志恩認為,不法業者盜挖回填廢棄物,不法所得高達三億元,共犯卻僅以二至十萬元交保,引發市民憤怒。如今這些天坑,處於全面停工狀態,若後續復原,要動用公帑幫不法業者回填,那是對市民的二度傷害。 柯志恩再次強調:「是誰破壞國土,就必須由誰復原!」這是原則,更是公義,人民的血汗錢,不能淪為替違法者擦屁股的冤枉錢!

Read More

湯詠瑜出席終戰80紀念儀式 感謝協會守護台籍老兵歷史

市議員湯詠瑜週日出席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主辦的終戰八十紀念及二戰台灣戰歿者慰靈暨和平祈念儀式。(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湯詠瑜週日出席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主辦的終戰八十紀念及二戰台灣戰歿者慰靈暨和平祈念儀式,她特別感謝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這些年來在口述歷史、紀念活動與藝文推廣上的努力。 湯詠瑜表示,今年是二戰結束八十週年,在這場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中,也有不少台灣人的身影。 她指出,他們是在戰場上運送物資的軍夫、擅長叢林作戰的高砂義勇隊、「聽海湧」描述的戰俘監視員,造飛機的高座少年工,以及少數精銳的台籍特別志願兵。 湯詠瑜說,這些人的故事在戰後戒嚴與白色恐怖的年代裡,長期被迫沉默,烽火記憶被塵封數十年。這是時代的悲歌,也是我們必須銘記的歷史。 湯詠瑜提到,已故的許昭榮前輩不畏政治打壓,甚至因此入獄多年,卻仍堅持走訪各地,團結台籍老兵,把他們的故事帶回台灣。他一生守護信念,最後甚至燃燒自己。 湯詠瑜進一步說,在許前輩的努力下,現在每年都有舉行莊嚴的紀念儀式,也因此在這裡有了全國唯一紀念台灣兵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讓更多人看見這段歷史。

Read More

甜食、澱粉上癮?中國醫談:中樞型減重藥物如何應對「食物噪音」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 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到2050年,全球將有六成成年人過重或肥胖,已成重大公共衛生隱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國際趨勢顯示,減重手術合併藥物治療已成為有效策略,其中對嘴饞、壓力型肥胖患者,中樞型減重口服藥物在術前及術後的應用,正發揮關鍵輔助角色。 一站式整合照護策略 打造國際減重交流據點 黃致錕院長指出,中心以「一站式照護」為核心理念,團隊涵蓋內外科、身心科、營養、個管及體適能專業,為患者提供完整治療與追蹤。個管師陳筱薰補充,藥物使用除了安全性與有效性,還必須搭配嚴謹的回診追蹤,中國附醫的術後追蹤安排於1週、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年,協助及早介入甜食癖或澱粉依賴等問題。 目前中心已通過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肥胖醫學會、美國SRC卓越中心三重認證,黃院長也培育逾150名國際學生,持續吸引亞洲各國醫師前來交流。2026年更將主辦亞太減重手術大會(APMBSS),屆時將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多國專家齊聚交流,進一步鞏固台灣在亞太減重醫療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壓力與食物噪音 常見肥胖難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辛明哲主任說明,肥胖成因複雜,壓力與飲食控制不良密不可分。常見情境包括:長時間未進食後暴飲暴食,或因壓力而不停吃零食。 黃致錕院長指出,部分患者雖不餓卻被「食物噪音(food noise)」影響,飯後仍想進食,這類患者若僅靠意志力往往難以成功。兩位醫師共同提醒,當出現上述飲食狀況,同時合併體重過重,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手術結合中樞型藥物 突破停滯期 黃致錕院長進一步指出,隨著微創手術與機械手臂技術進展,減重手術安全性與患者術後恢復皆獲改善,中國附醫近期也引進新一代機械手臂,手術視野提升和可360度旋轉的手部關節,使手術困難度降低。不過,手術改變的是腸胃構造與代謝機制,但甜食癖、壓力性飲食與大腦中樞的多巴胺回饋系統有關,中樞型減重口服藥物因此成為合併治療的重要工具: 術前應用:對於腹部脂肪過多、嚴重肥胖患者,術前若先搭配藥物減重7至10公斤,有助於降低手術風險。 術後3至6個月:最容易出現嘴饞(嗜澱粉、甜食)、體重停滯期,此時介入口服藥可提升療效。 相較腸泌素藥物,中樞型藥物對腸胃影響低,更適合與手術合併使用。 辛明哲主任強調,肥胖是一種需要多專科合作的疾病,單靠手術並不足夠,術後若能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會更理想。關鍵在於「何時介入」。他分享一個很有即視感的個案: 一名28歲經隔代教養的女性,阿嬤多餐餵養從來沒讓她餓過,自小以食物為情感寄託,術後一個月即出現甜食癖,習慣在餐桌上清盤獲得滿足。經口服藥物輔助後,嘴饞衝動獲得緩解,飲食習慣逐步改善。 醫師提醒:減重需專業管理 近期海關查獲多批減重偽藥,黃致錕院長強調,市面來路不明的減肥藥品與保健品風險極高,曾有患者因此導致肺纖維化,終身仰賴呼吸器。肥胖與三高一樣,是需要專業醫療處置的疾病,必須由正規醫師開立合格藥物。 辛明哲主任補充,手術與藥物只是手段,生活型態調整才是長遠關鍵。因此中心透過多專科整合,依職業、成長經歷與生活習慣制定個人化策略,並結合定期追蹤與動態調整,協助患者走得更穩健。 資料來源: Ng, Marie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adul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1990–2021, with forecasts to 2050: a forecasting study for the Global Burden…

Read More

高雄「三民火車快飛」單車微旅行9/21登場 復古派對騎遊綠園道

觀光局辦理乘風而騎首場單車活動「三民火車快飛單車微旅行」,將於九月廿一日在台鐵三塊厝車站登場。(觀光局提供)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觀光局八日表示,高雄乘風而騎首場單車活動「三民火車快飛單車微旅行」,將於九月廿一日在台鐵三塊厝車站登場,以復古派對為主題,邀請民眾以復古時尚妝點,一起沿高雄最美綠園道乘風而騎。 觀光局說,主會場台鐵三塊厝車站將規劃美食市集及精彩的舞台活動,同時更推出全新的互動趣味競賽「蝦拼 GO」;讓參賽者前往三鳳中街依題目採買指定商品,藉由趣味而生活化的讓更多遊客深入認識商圈特色,提升三鳳中街的觀光能見度與魅力。 圖說:觀光局辦理乘風而騎首場單車活動「三民火車快飛單車微旅行」,將於九月廿一日在台鐵三塊厝車站登場。(觀光局提供) 觀光局指出,三民火車快飛單車微旅行,以三塊厝車站為起點,讓民眾透過百年鐵道遺跡回顧高雄的鐵道歷史,並沿著綠園道感受城市發展的脈動;接續前往中都濕地公園,探索綠色生態之美,最後順著愛河沿岸前行橫越斜光橋,走進中都唐榮磚窯廠,一探高雄獨特的工業歷史與文化魅力。 觀光局說明,除了單車活動,更設計全新的互動挑戰——三鳳中街商圈「蝦拼 GO」,除強化乘風而騎不同場次的在地連結,更為活動增添獨特性與趣味,讓民眾深入探索在地商圈特色。活動將邀請廿組參賽者進行趣味PK賽,每組發予三百元購物金、以兩組PK方式進行;抽選題目後參賽者須提示前往三鳳中街採購指定商品,考驗參賽隊伍採買商品的速度與策略。

Read More

把握乳癌治療時機 基因檢測揪BRCA突變

劉佳樺醫師指出,近期基因檢測在乳癌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對於早期乳癌患者而言,透過基因檢測可判斷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變,協助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乳癌是影響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對健康可能造成長期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超過一萬五千名女性罹患乳癌,其中超過2,000人因病過世。然而,乳癌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存活率將大幅提升。現今醫療技術已能透過基因檢測判斷是否帶有乳癌相關的基因突變,進而協助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標靶藥物,作為治療策略的一部分。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劉佳樺醫師表示,傳統化療雖能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細胞,引發較多副作用;相較之下,標靶藥物具備高度專一性,可針對特定癌細胞發揮作用,減少對健康細胞的傷害,提升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品質。 早期乳癌接受基因檢測 及早做好治療對策 劉佳樺醫師指出,近期基因檢測在乳癌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對於早期乳癌患者而言,透過基因檢測可判斷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變,協助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隨著邁入醫療個人化時代,若患者本身屬於三陰性乳癌、50歲以前罹病或是有乳癌、卵巢癌、胰臟癌或前列腺癌家族病史,建議及早接受遺傳基因檢測。若有相關基因異常,配合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有助於提升治療成效。 乳癌BRCA基因突變 能透過PARP抑制劑輔助治療 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劉佳樺醫師指出,乳癌相關的常見基因突變包括BRCA1/2、PIK3CA、AKT、PTEN等。HER2陰性乳癌,BRCA1/2生殖細胞突變(gBRCA)約佔7–9%。其中,若是三陰性乳癌,則提高至10–15%。經基因檢測發現帶有BRCA突變,醫師可進一步評估是否使用PARP抑制劑作為治療的一部分,改善治療成效與預後。 乳癌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 臨床證實降低復發風險 劉佳樺醫師解釋,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可考慮使用PARP抑制劑。其作用機轉是抑制PARP酶的活性,進而阻斷癌細胞DNA修復路徑,導致癌細胞無法修復受損的DNA,最終誘導癌細胞死亡。根據近期臨床試驗觀察結果,對於HER2陰性且BRCA突變的早期乳癌患者,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可降低無病存活率風險,亦可提高整體存活率。 34歲女性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一名34歲女性,因母親曾罹患乳癌,具家族病史,自己則為早期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患者。在完成標準化療後,醫師建議進一步接受基因檢測,確認帶有BRCA基因突變。因此,醫療團隊安排她使用PARP抑制劑作為治療選擇,以降低復發風險。劉醫師表示,這位患者自去年開始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以來,至今已有一年多,治療過程穩定,未見復發跡象,生活品質亦維持良好,目前持續規律回診追蹤中。 早期乳癌治療迎來新選擇!標靶與免疫療法納入健保 自六月起,健保正式將PARP抑制劑與免疫輔助治療納入給付,這是近20年來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上的重要突破。健保給付範圍的擴大,讓乳癌逐步朝「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邁進。劉醫師也提醒,治療方式的選擇仍需依據患者的個別病況,由專業醫師完整評估後,才能決定最適合的方案。 治療早期乳癌 醫療團隊制定個人治療計劃 降低復發風險 劉佳樺醫師指出,以台中榮總為例,乳癌治療採取多專科團隊合作模式。確診乳癌後,除了主治醫師、專科護理師,也會有個案管理師協助,解答治療過程中的各項疑問。經由每周的多專科會議,乳房腫瘤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腫瘤內科、整形外科、放射腫瘤科的醫師們,針對每位患者制定出個人化、整合式的治療策略。 劉醫師進一步說明,早期乳癌的治療,著重在降低復發與遠端轉移風險。因此,治療乳癌並非透過單一藥物,而是一套治療計劃。若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基因突變,將有機會納入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進一步優化治療成效。

Read More

囤積症不是「愛物品多過家人」!VR模擬「丟棄」情境 助尋治療新解方

多數囤積症患者都有童年創傷經歷,隨之而來的羞恥感和社會偏見會導致患者進一步被孤立,直接把雜物清理掉是一個好方法,但根本原因不解決,囤積症很容易就會捲土重來。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 捨不得丟棄任何物品,久而久之家裡堆滿東西連走路都不行,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和人身安全。CNN報導指出,「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精神疾病之一,要患者學會丟棄雜物不是易事,近期專家也正在測試將虛擬實境(VR)用於治療,讓患者先在模擬情境下訓練自己整理雜物,再回到家中落實。 囤積症常因「創傷」形成 專家:暫時慰藉但非妙藥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心理學Nick Neave教授指出,人本來就很重視自己的財產,甚至死後也想擁有,所以才會有「陪葬品」的存在,「收集東西的衝動是人們的個性和文化的一部分,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其實用不上的東西。」 要如何區分正常的收藏行為和「囤積症」?Neave教授表示,自己遇到的多數囤積症患者都有童年創傷經歷,包括遭受身體虐待、性虐待、缺乏父母關愛、長期被忽視等。「要填補內心的空缺,靠囤積東西一開始很有效,但很快就會惡化成嚴重的成癮和心理健康問題,也更難解決。」 Neave教授說明,隨之而來的羞恥感和社會偏見會導致患者進一步被孤立,直接把雜物清理掉是一個好方法,但根本原因不解決,囤積症很容易就會捲土重來。 囤積症患者自述經歷 遭朋友忽視靠「尋寶」慰藉 心理諮商機構同儕專員、囤積症專家Lee Shuer表示,自己從不用「囤積狂(hoarder)」形容任何人。「如果想建立信任和融洽的關係,這個詞一般會讓人反感,我就稱自己為康復中的尋寶者,也有人用收藏家、檔案管理員、環保主義者或末日準備者來稱呼自己,目的都是希望營造正面積極的氛圍。」 他分享,自己從小就跟其他孩子一樣喜歡收集貼紙和卡片,後來朋友們都有了別的喜好,留下他一個人。他在十幾歲時就開始出現抑鬱症狀,二十多歲時更加投入於「尋寶」作為心理慰藉,尤其在他發現自己因大量收集電玩而受到圈內人注意後。「直到接受治療,我才理解自己的行為。」 書多到「十輩子」才能讀完!目標「訓練丟棄」但有落實困難 53歲的單親媽媽Kim分享,自己在接連遭到虐待、朋友去世和確診嚴重疾病的打擊後開始出現囤積習慣。「我會把路邊免費的東西裝滿我的車然後帶回家,像是衣服、需要修理的物品等,我家的書可能得花上十輩子才能讀完。」有一次她在自己家裡絆倒,才意識到自己患有囤積症。「不過丟東西真的很難,如果讓我們知道這些東西有好的歸宿,可能會好受一點。」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囤積症研究計畫主任、精神科Carolyn Rodriguez醫師表示,現有治療方法多數著重訓練患者做出決策和丟棄物品,「在現實生活中丟棄雜物並不簡單,例如雜物堆積過高非常危險,讓團隊無法到個案的家提供幫助,丟棄帶來的情緒本身對患者來說也很痛苦。」因此,團隊希望能創造一個虛擬、相對安全的環境,她與團隊目前正在測試一種具開創性的虛擬實境(VR)干預措施。 專家:患者立意良善勿再誤解 新療法結合VR模擬情境助學習放下 在這項研究中,9名參與者被要求在他們家中最雜亂的房間拍攝360度的照片,以及30件要丟棄的物品。虛擬場景建立完成後,參與者可使用VR頭戴式裝置和手持遙控器在裡面移動。在一小時的療程中,參與者學習理解自己對物品的依戀,並練習將它們分別放入虛擬的回收箱、捐贈箱或垃圾箱,回到家後再真正地將這些物品丟棄。 現在協助推廣這項計畫的Shuer表示,社會對這些人的誤解多是「愛囤物多過愛家人」,但他們其實多數是出於好意,希望這些物品繼續被善用,雖然結果常常不盡人意。「在感受到被尊重的情況下學習放下,會讓人覺得自己並不是異類,也沒被社會拋棄。如果可以看到希望,人們也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改變。」

Read More

高市副議長率團訪法國亭林中文學校 盼推台式華語成國際品牌

高雄市議會指出,副議長曾俊傑日前率團踏入法國亭林中文學校參訪,了解台式華語教學成果。(高雄市議會提供) 高雄市議會指出,副議長曾俊傑日前率團踏入法國亭林中文學校參訪,了解台式華語教學成果。(高雄市議會提供)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會八日指出,副議長曾俊傑日前率團踏入法國亭林中文學校參訪,了解台式華語教學成果;曾副議長及議員除了表達肯定其推廣台式華語成效卓越,也建議能將高雄或台灣特色納入課程,打造台式華語成為國際品牌。 高雄市議會說,曾副議長一行前往亭林中文學校參訪,受到校長楊馥吟及華語文老師熱情迎接,我國首位女性駐法國代表郝培芝也特地到場與訪團交流法國當地推廣台式華語的故事。 楊馥吟校長指出,學校堅持以「繁體中文」、「ㄅㄆㄇ注音符號」,傳授最「原汁原味」的台式華語,另有音樂、武術、英文、藝術及線上等多元課程,讓學員從不同管道了解台式文化;此外,每年還和高雄文藻外語大學合作,讓學生至法國實習,推廣台式華語的精神,讓曾副議長與議員們頻頻點頭表達肯定。 高雄市議會提到,曾副議長表示,近年高雄與法國交流熱絡,未來可與雙方在師生互訪、文化語言夏令營等領域展開更多合作,讓彼此在語言、文化與專業領域建立更深連結。 議員們也建議高雄市議會與當地議會簽訂MOU加深實質交流,以及納入更多元的台灣特色於課程中,如護國神山台積電、港都經濟、智慧城市等,形成文化與技術的雙向交流,透過創新與更貼近台灣的課程與教學,讓「台式華語」在世界舞台持續發光。

Read More

 雲林縣領全國之先  國中小四萬多名師生一人一平板快樂學習

雲林縣領全國之先,一九五校國中小四萬多名師生一人一平板快樂學習。(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領全國之先,新學期國中小四八五○位教師及四萬名學生「一人一平版」,使得教學與學習更有趣的讓孩子們贏在起跑點,教學不僅數位化、智慧化,更精準、即時且有效能。 縣長張麗善說,教育是百年大計,縣府繼營養午餐加值、班班有冷氣、水洗智慧黑板後,新學年國中小師生有平板上線等,都是領先全國教育政策,讓雲林的孩子在學習、成長都享有不輸其他縣市的軟硬體設施,彌平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平權。 張麗善指出,智慧科技是未來人才必備基礎能力,師生平板全面到位,未來教育處將結合智慧教育中心、六大科技中心及數位辦公室資源,推動AI素養、運算思維、素養導向課程與雙語融入,透過無遠弗屆資訊網絡,連結國際,打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孩子具備世界觀,掌握全球脈動。每位孩子都能在雲林找到學習成就與國際競爭力,有能力及機會站上國際舞台。 教育處長邱孝文說,教育部所推動「生生有平板」,規劃偏鄉達成一生一平板,其他地區六人共用一平板。此政策造成一般及非山非市學校在推動智慧教育上不易落實,反而出現城鄉落差。為此,縣府自籌二億七五六三萬元,補足五十八校共一萬九六○○台平板需求,落實「師生有平板」是全國第一個達標縣市。 邱孝文說,在斗六國小協助下,順利完成平板、平板筆、集合充電筆座、充電車、保護套及玻璃保護貼採購,同時全機四年保固。新學期,縣內國中小一九五間學校,四八五○位教師及四萬名學生「一人一台平板」到位,實現全員數位學習嶄新里程碑。

Read More

「花蓮艦」交艦、「澎湖艦」命名下水 蕭美琴主持聯合典禮

台船基隆廠8日上午舉辦第四艘「花蓮艦」交艦及第五艘「澎湖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台船公司提供)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6艘1000噸級巡防艦,基隆廠8日上午舉辦第四艘「花蓮艦」交艦及第五艘「澎湖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由蕭美琴副總統主持,並率同海委會管碧玲主委、台船公司陳政宏董事長。 活動由副總統蕭美琴主持。(台船公司提供) 8日觀禮貴賓包括立法院王正旭和蘇巧慧兩位委員、基隆市在地各級民代助理、基隆市府邱佩琳副市長、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和海軍司令部邱俊榮中將參謀長,及海巡之友會幹部等產官學各界賢達人士共同見證參與。「澎湖艦」特別由海巡署張署長夫人李文玲女士親自執行擲瓶儀式,為新艦祈福,象徵守護國土與海防的新力量。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為加強巡邏台灣周邊海域、保障漁民安全及維護海洋秩序,特別委託台船公司建造6艘1000噸級巡防艦。首艦「彰化艦」已於111年11月交船,第二艘「台中艦」於112年12月交船,第三艘「連江艦」於113年11月交船,第四艘「花蓮艦」8日正式交付使用,第五艘「澎湖艦」同時命名下水,持續展現「國艦國造」政策成果。 新一代1000噸級巡防艦相較於過往同級艦型,具備以下顯著優勢: 船體放大與耐航性能提升:船身設計更長更大,耐浪性與穩定性優於舊型艦艇,可在東北季風及惡劣海象下持續執行任務。 強化武備系統:搭載中科院開發之「鎮海武器系統」,取代傳統40快砲,射程約10公里,最多可搭載42枚2.75吋火箭彈,具備威嚇與精準攻擊能力,提升水面防禦效能。 高壓水炮裝備:配備射程達120米之高壓水炮,能有效驅離非法船隻及執行海上鎮暴勤務,特別適合在近海護漁與取締走私偷渡作業。 多功能任務能力:除護漁、執法、救援與防衛外,艦上設施亦能支援救災與緊急醫療任務,展現全方位海上執勤能量。 國產化自主建造:全艦由台灣自主設計與製造,結合本土供應鏈,展現「國艦國造」成果,提升產業自主能量與後勤維護效率。 台船表示,本艦由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全程依國際標準及國內規範執行檢驗與驗證工作,涵蓋設計審查、材料檢測、製造過程監督及最終試航測試等階段。驗船中心透過嚴謹的品質管控機制,確保艦艇在結構強度、耐海性、武備系統整合及安全性能等各方面均符合標準,並出具合格證明,提供政府單位與國人最堅實的信賴。 驗船中心為我國唯一具國際認可之專業驗船機構,不僅協助提升國艦國造品質,更確保艦艇能於各種嚴苛海況中發揮最大效能。其角色如同「海上守護神」,不僅是船舶安全的把關者,更是「國艦國造」政策能被國際肯定的重要基石。 台船公司作為國內最大造船廠,自創立以來即肩負支援國家建設與國防發展的使命。近年更積極配合政府推動「國艦國造」政策,持續為海巡署及海軍建造性能優異之艦艇。 未來台船公司將持續精進造艦技術與產能,協助海巡署及海軍汰舊換新,並參與各型作戰與後勤艦艇設計建造工作,落實「國艦國造與造修合一」政策,為台灣海防與海洋執法注入堅實戰力,不負國人期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