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媒合三聖慈善會照顧弱勢獨老

北區區長潘寶淑(左四)偕同三聖慈善會執事們前往雙安里慰問弱勢獨老。(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中秋節將屆,為讓弱勢獨居長者也能感受到節慶溫暖,北區區公所媒合台南市三聖慈善會,廿日在成德福德華德里聯合活動中心辦理「中秋送暖、關懷弱老」活動,北區五十六位弱勢獨居長者每人都可獲贈一千兩百元紅包及中秋禮盒一份,並由區長潘寶淑偕同三聖慈善會執事們前往弱勢獨老家中發放。 這場中秋關懷弱勢長者的公益活動,民政局主任秘書楊雅苓、議長邱莉莉、北區里長聯誼會長黃文宗會長、立委謝龍介服務處執行長童小芸等人前來共襄盛舉。此次活動的總經費達八萬零六百四十元。 力漢建設成立的三聖慈善會理事長郭政男致詞表示,獨居長者因缺乏家人陪伴,生活上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照顧與支持。該慈善會長期投身公益服務,深知弱勢族群在節慶時特別容易感到孤單,因此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讓這些長者感受到社會的愛與祝福。他強調,助人為快樂之本,能為社區盡一份心力,是三聖的社會責任與榮幸。 允統食材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旭文也在致詞中強調,企業在追求經營績效的同時,更應善盡社會責任。希望此舉能帶來拋磚引玉之效,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公益行列。 活動結束後,區長潘寶淑和三聖慈善會執事們象徵性地前往雙安里發放兩位獨老,其餘由北區各里長及里幹事逐一分送至長者家中,透過實地送達,讓長者能親手收到紅包與禮盒,感受到社會濃濃的人情味,也讓「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不會孤單。

Read More

新營公所表揚鑽石婚夫妻與各里模範父親

  新營區長陳宏田頒獎表揚鑽石婚夫妻。(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新營區公所二十日上午在新民國小活動中心舉辦「一一四年度鑽石婚夫妻暨晶鑽爸爸表揚活動」,共有二十對牽手六十年的伉儷與廿三名模範父親到場接受區長陳宏田頒發賀匾與紀念禮品,地方民意代表及里長也都到場表達敬意與祝福,場面溫馨隆重。 新營區長陳宏田頒獎表揚模範父親。(記者翁聖權翻攝) 公所指出,這項表揚活動安排「樂活薩克斯風樂團」演奏悅耳動聽的曲目、「新營高中流舞社」帶來活力四射的舞蹈,現場充滿歡樂與祝福。希望透過本次表揚活動,喚起大家對家庭價值的重視,並將愛與責任的精神持續傳承,共同營造幸福溫暖的社會。 今年鑽石婚夫妻由新北里鄭清德及鄭李月伉儷以及民榮里李昭雄及李林碧珠代表新營區接受市府表揚。模範父親由民生里黃德弘代表接受市府表揚。原訂八月二日舉辦的父親節活動,因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工作,延期至九月二十日與鑽石婚夫妻表揚合併舉辦。

Read More

原民射箭賽 全國逾300人競技

新北市市長盃原住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二十日於樹林區鹿角溪原住民族傳統射箭場展開。(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第五屆新北市市長盃原住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二十日於樹林區鹿角溪原住民族傳統射箭場展開,吸引來自全國一百支隊伍逾三百位選手參賽爭冠及總獎金十七萬元,市長侯友宜特別到場為選手加油,並參與開弓儀式及體驗傳統射箭。 新北市自一0九年起舉辦新北市市長盃原住民族系列運動賽事,包括傳統射箭、棒球、籃球、慢速壘球等多項運動,持續推廣原住民族運動及生活環境。侯友宜二十日也到現場為傳統射箭邀請賽射出第一支箭,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射箭好手齊聚新北展現技術、互相砥礪,傳承發揚原住民族傳統文化。 原民局表示,這場比賽不僅是運動賽事,更是一場文化盛宴。傳統射箭承載了族人的文化智慧和生活技藝,透過一年一度的市長盃原住民族傳統射箭賽,更能為傳統文化發展盡一分心力。

Read More

中央逕自申請商標惹議 交部促刪文宣淡江大橋字樣 新北開砲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交通部公路局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淡江大橋」相關商標引發討論,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陳柏翰二十日表示,把私人企業的考量套用在公共建築上,台灣從無前例。若公路局認定同意淡江大橋的公共財價值,為何在從未徵詢新北市意見下,即逕自將淡江大橋申請註冊商標?甚至在商標申請案未通過的情況下,行文要求市府刪除活動文宣品上「淡江大橋」字樣?公路局前後說法根本自相矛盾,若此案審核通過,新北市府會提出異議。 陳柏翰質疑,難道未來市府文宣都得經過交通部審核,還是宣傳跨年煙火只能說「歡迎來淡水那座不能說出名字的橋」、「淡水那座你知道的橋歡迎你」?陳柏翰也說,地方農漁產品牌跟公共建設無法類比,如果交通部真的擔心遭濫用營利,為何不全台每座橋梁一視同仁都申請? 陳柏翰強調,淡江大橋是中央、地方歷經數十年共同努力下的成果,新北市政府不僅負責橋體以外的聯外道路工程,也負擔淡江大橋主體工程三分之一的經費。淡江大橋是公共財,是市民驕傲的地標,不是特定部會的專屬商標。

Read More

守護生態多樣性 大坑生態園區推動獨角仙及蝴蝶復育

風管所志工與紫斑蝶協會親子志工,獨角仙放養任務完成。(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風景區管理所攜手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於大坑生態園區推動友善生物多樣性計畫,進行紫斑蝶標放與獨角仙復育,共同促進生態保育與生物多樣化。台中市政府觀旅局表示,將持續監測,並於大坑生態園區持續推動獨角仙復育行動。 觀旅局長陳美秀表示,經過今年於大坑生態園區的努力,生態園區及九號步道上的獨角仙數量已較往年明顯增加,協會在五月時成功採種、保種並繁殖出上百隻獨角仙幼蟲,透過紫斑蝶協會親子志工與生態園區導覽志工合作,小規模進行幼蟲野放,並持續監測,將於大坑生態園區持續推動獨角仙復育行動。 觀旅局表示,大坑素有「台中後花園」美譽,生態資源豐富,每年四至五月可欣賞螢火蟲點點星光,五月有黑翅蟬,六月紅腳黑翅蟬接續登場,六至八月可觀察渡邊氏長吻蠟蟬,六月以後更是紫斑蝶大量停棲的重要季節。今年大坑生態園區更迎來保育類黃裳鳳蝶前來產卵並成功孕育十多隻成蝶,為園區生態多樣性再添珍貴紀錄,顯示自然環境正逐步恢復並展現良好的生態循環。 黃裳鳳蝶的順利繁衍,也象徵大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與保育努力的豐碩成果,近期除了獨角仙復育,協會也持續安排紫斑蝶標放練習,培育更多蝴蝶調查志工,為大坑生態園區的調查與保育培養新生力量。

Read More

危老+都更博覽會 雙北獎不完

開幕式大合照。(台北市都更處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為推廣都更危老政策,參與「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主題館以「都更我來 成就都更STEP by STEP」為題。台北市府王玉芬副秘書長表示,台北面臨極端氣候及自然災害頻繁,再加上「人老屋老」現況,保障市民居住安全及推動都市更新是當前首要任務,北市積極推動「都更八箭」政策,都更案量相較以往已成長超過兩倍。 台北市都更處二十日表示,本年度「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開幕式,由賴清德總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雙北與桃園市政府等產官學代表共同出席。自市長蔣萬安上任推動「都更八箭」政策後,已展現顯著成效,在「公私協力」方面,公辦都更七五九九專案共計二十四案申請,並輔導整宅更新共計七案;在「加速審議」方面,為提升審議效率,推動都更一五0專案,已受理十八件申請案,平均審議天數僅二十七天。 在「增加誘因」方面,亦透過「防災型都更專案」積極推動危險老舊建物重建,迄今已累計受理四十九案申請,並提高補助增設電梯金額,總申請案已超過百件。整體而言,台北市都更案為其餘五都總和近一點四倍,近二年報核案件為過去八年的二點三倍,都更及危老總案量更達到平均每年二百四十五件,成果穩居六都第一。 都更處長期深耕的「都市更新教育推廣」,也以「都更知能推廣交流行動」榮獲評審團特別獎,由處長詹育齊代表領獎。 「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在台北市圓山花博爭豔館登場,新北市府團隊推出「更新更好宇宙探險隊」展攤。 (新北都更處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為期二天「第七屆危老+都更博覽會」二十日在台北市圓山花博爭豔館登場,新北市府推出「更新更好宇宙探險隊」攤位,將都市更新用宇宙探險到多元都更星球的意象,搭配遊戲領好禮添加民眾對於都市更新的印象,邀請民眾到攤位來參觀。博覽會揭幕式中並頒獎表揚都市更新暨危老重建優秀團隊,新北市共有三件都更案深受評審肯定,由總統賴清德頒獎。 副市長陳純敬出席博覽會揭幕,他致詞表示,市長侯友宜上任來總把市民「安居樂業」作為首要任務,不遺餘力推動都更三箭政策,並持續推出防災都更、五八0專案等新措施,多元都更成果截至八月底核准一三八五件,是歷年的八點二倍,飛躍性成長有目共睹,也是新北市民最可靠的都更後盾。 陳純敬表示,這次都市更新暨危老重建團隊獎,新北市有三值獲獎,分別是整建維護類獲獎的是「板橋區文化路立面修繕」,重建公辦類獲獎的「永和大陳單元3公辦都更案」;而在重建民辦類,位於新北新店區已進入工程階段的「榮工都更單元5」;市府會在這樣的優良基礎下,不斷精益求精,建立宜居社區。

Read More

「一起嘉+遊」中台灣農創市集開幕 新竹縣共襄盛舉

  竹縣各農村社區手作產品參加中台灣農創市集,讓竹縣好物讓更多民眾知道。(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以農遊推廣為主題,合作辦理「一起嘉+遊」中台灣農創市集,共同行銷特色農村及產品,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將新竹縣的農特產品推出去,也歡迎大眾來新竹縣作客,走訪農村之美、體驗在地活力。 竹縣府表示,縣府為讓旅客深度體驗在地農村特色與魅力,也結合農村社區與休閒農業區合作推出「逐風趣」深度農遊路線,設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二項及第十一至十五項指標,藉由綠色農遊的實踐帶領遊客穿梭於農漁村間,認識新竹縣在地農村友善自然環境的方式,除了促進農村在地經濟,同時也鼓勵農戶持續加入友善土地的行列,促進糧食安全及維護農地生產環境。 農遊路線透過實際走進產地源頭,了解食物取得的過程,鼓勵消費者支持在地農產品,減少食物浪費和碳足跡,並支持永續的消費模式,深入在地了解農村產業、歷史與人文風貌。 新竹縣境內已有一百零七個農村社區參與相關培訓與推動,截至今年五月,共有卅八處核定為農村再生社區。這些年來,新竹縣政府持續秉持「由下而上」的精神,透過共同參與、創新思維與整合平台的建立,協助社區在執行年度計畫的同時,也累積人力與知識,為農村未來的永續發展儲備能量。 以新埔鎮北平社區為例,社區居民透過專業課程學習土壤管理、作物病蟲害防治、有機育苗等技術,更進一步研發出洛神花酥、洛神花饅頭等特色產品,讓社區產業有了新的價值與亮點。這些成果,不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帶動了長者、志工的參與,讓社區更加團結。此外,更展現創意,將洛神花加工為洛神花蜂蜜醋、洛神花紫蘇汁,甚至設計自有品牌標誌,成功讓一級農產提升為二級、三級產業,為農村創造新的市場與競爭力。這樣的案例正是新竹縣推動農村再生的最佳寫照。

Read More

法蘭墊片消失釀興達爆炸  中火新機組才失火又用同款零件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高雄興達電廠燃氣機組九日發生爆炸,台電二十日公布調查結果,坦承法蘭接頭墊片是承攬商未使用正確規格法蘭墊片,爆炸後發現墊片「消失」;無獨有偶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四日也發生火災,承攬商、法蘭等零件與興達廠相同,令台中民眾憂心。對此,台電表示,興達火災改善措施將同步展開至中火,並全力配合台中市府依法檢查。 台電公司表示,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工程因四日電氣室內的變壓器冒煙起火燃燒,至今停工受檢中;台電現正進行興達電廠火災事故調查,研擬精進改善措施,並同步展開至台中新建燃氣機組,將於完成調查報告後對外說明。台中市政府作為台中電廠的地方主管機關,依法啟動相關檢查,台電全力配合。 台電說,台中電廠運轉工作都與市府密切聯繫並受相關規範管理,台中電廠提供台中市穩定電力,日常工作包括發電運轉、電廠運轉等,都與市府密切聯繫互動,環保排放資訊也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連線台中市環保局,各項工作皆依法及市府相關管理規範辦理。

Read More

公路局申請「淡江大橋」商標 防堵惡意搶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交通部公路局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淡江大橋」相關商標,公路局二十日說,商標申請是基於品牌建立、公益保護與公共設施行銷推廣需要,目的為防堵「商標蟑螂」惡意搶註。 淡江大橋預計明年五月通車,公路局二十日表示,為確保橋名正當使用、維護淡江大橋公共設施公用的官方形象與公共利益,已於今年二月二十日申請「淡江大橋」及「Danjiang Bridge」文字商標,並於四月三十日申請圖示商標,目前正由主管機關審查中。 公路局指出,淡江大橋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及國際性地標,更是淡水、八里地區的共同驕傲與榮耀,名稱具高度公共性與辨識度,若未及早事先申請,恐遭其他特定民間廠商或人士搶先登記,未來甚至出現「官方地標必須向私人購買商標權」的惡意盈利情況。 公路局提到,國內外均有類似案例,舊金山金門大橋有商標註冊;台灣方面,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於二0一四年完成「萬里蟹」商標註冊,目的即在於確保業者在推廣與使用上不受限制。 連江縣政府則於二0一七年註冊「馬祖藍眼淚」商標,背景是當時出現民間業者申請「藍眼淚」商標並傳出欲轉售的情況,引發地方社會關注與抗議,縣府因此進行防禦性註冊,以避免未來觀光推廣受制於私人權利。 公路局指出,上述案例凸顯,惡意盈利的核心在於利用公共名詞或知名地標,以商標壟斷阻止合理使用,並藉此收取權利金或授權費。 針對部分民眾擔憂是否會影響蛋糕、車輪餅、T恤等日常商品的使用,公路局說明,商標申請並非為限制人民表達或創意,而是針對「商業用途」進行規範,對於非營利性、城市推廣或公益用途,都會授權使用,不會影響一般合理使用。 公路局指出,未來若商標權獲准,將訂定授權辦法與使用規範,以確保公共性不被削弱、名稱不被任意侵用;另依商標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任何機關或團體均可依法提出異議,公路局皆會充分尊重並配合審議程序。  

Read More

北市國中小導護志工 逾兩百人受獎

  台北市114年度國民中小學優良交通導護志工表揚大會。(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北市教育局二十日舉辦「台北市一一四年度國民中小學優良交通導護志工表揚大會」,副市長林奕華親臨頒獎典禮,向二百十三位台北市交通導護志工總隊幹部與學校推薦的國中小優良交通導護志工,還有十家愛心導護店家,對學校的付出與貢獻,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讚譽。 今年首次頒發愛心導護店家獎,與青年局合作將導護志工服務社區,納入社宅青創計畫,希冀鼓勵社區民眾共同加入導護的行列,擴散導護志工熱心公益的嘉德懿行,就像溫暖的光照耀城市安全。 台北市國小交通導護志工隊自八十五年底成立,組織完善且經驗豐富,是台北市重要的志願服務團體,更是各校愛心導護志工的堅實後盾。在今年獲獎的優秀導護志工,二十位來自導護志工總隊,一百七十五位國小及十八位國中交通導護志工,服務年資超過二十年的有五十一位。 導護志工愛與榜樣臻美善的精神正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期待這份服務熱忱永遠持續下去,鼓勵更多市民投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