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送藥到府及快篩實名制開賣 侯友宜慰問辛勞藥師

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前往社區藥局,了解居家照護送藥流程,並關心藥局前排隊購買快篩實名制的民眾。(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新北本土確診病例數昨(27)日更突破3千多例,為保全醫療量能,新北市率全國之先啟動居家照護計畫,當居家照護民眾有用藥需求時,由責任醫院開立電子處方箋,透過社區藥局調劑及送藥到府,並透過通訊方式給予民眾用藥指導與衛教。今(28)日是家用快篩實名制開賣首日,新北市長侯友宜特別前往社區藥局瞭解居家照護送藥流程,並關心藥局前排隊購買快篩實名制的民眾,侯友宜由衷感謝第一線服務的藥師及藥劑生們,與市府並肩作戰為新北防疫盡一份心力。 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前往社區藥局,了解居家照護送藥流程,並關心藥局前排隊購買快篩實名制的民眾。(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侯友宜表示,Omicron傳播快速,市府應變調整防疫政策,快速上線居家照護讓輕症及無症狀者在家即可受到完善醫療照護,從醫師視訊看診、開處方,再透過新北市藥師公會媒合社區藥局調劑並送藥到府,目前共有285間社區藥局共362位藥事人員加入行列,已提供超過800件居家送藥及用藥諮詢服務,兼顧隔離在家民眾用藥品質與安全。 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前往社區藥局,了解居家照護送藥流程,並關心藥局前排隊購買快篩實名制的民眾。(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侯友宜說,特別感謝投入居家送藥及快篩實名制販售的藥師與藥劑生們,在繁忙的藥局業務裡,願意投入防疫工作,身著隔離衣在街頭巷尾為居家照護民眾送藥到宅,又需安撫實名制排隊民眾的情緒,他並強調,社區藥局是陪伴鄰里的好厝邊,新北市有892家藥局配合快篩實名制販售,發揮社區藥局公衛助手的功能,在防疫扮演不可或缺角色。 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前往社區藥局,了解居家照護送藥流程,並關心藥局前排隊購買快篩實名制的民眾。(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新北市藥師公會表示,自居家檢疫關懷中心設立以來藥師就有幸參與其中,為防疫盡一份力,面對這波疫情迅速擴散,新北市藥師公會也將與市府協作,持續優化流程,以有溫度的專業服務守護市民的健康。

Read More

車手臨櫃取款行員察覺異常阻詐 淡水警搗詐騙集團16人遭逮

現場查扣多筆網路銀行交易明細、帳簿、身分證、現金26萬元及毒品安非他命等證物。(淡水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某銀行26日15時許有名男要提領大筆現金,行員機警覺得又是一粧詐騙案,立即向轄區派出所報案,淡水警方到場了解,發現47歲的柳姓被害人兼車手正在臨櫃領錢,另有34歲賴男、20歲鄒男、21歲劉男及20歲黃男等4人在銀行外等候,經盤查疑似為詐騙集團同夥,警方一併帶回偵辦後,進一步查出新市鎮某社區大樓疑為詐騙集團水房,且有多名被害人遭軟禁在內,立即前往查緝。 警方當場在房內查獲26歲的林姓水房主嫌在內的2女4男,以及遭到軟禁的39歲蔡姓女子等1女4男,現場並查扣多筆網路銀行交易明細、帳簿、身分證、現金26萬元及毒品安非他命等證物,全案朝詐欺集團報請士林地檢署指揮偵辦並深入溯源擴大追查。 淡水警分局指出,經警方調查,林姓水房主嫌利用網路刊登求職廣告吸引求職者前來後,將人誘騙到租屋處軟禁並沒收所有手機、證件及存摺,接著再監控被害人辦理金融帳戶或提領詐騙贓款,若被害人不從或意圖逃跑,便暴力相向。 淡水警分局呼籲,詐騙集團經常利用臉書或通訊軟體,以高薪當幌子招攬年輕學子或失業、待業民眾,伺機騙取他們的證件或存摺,求職者往往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淪為提供帳戶的人頭或車手,民眾求職務必要謹慎確認工作內容,不要因為經濟壓力或一時的思慮不周而觸法。

Read More

8旬老婦跌落深溝 岡山前峰勇警跳坑急救援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高雄市警察局岡山分局前峰派出所二十五日下午近四時許獲報,在高雄市岡山區阿公店路三段395號前有一名老婦人騎乘腳踏車不慎跌落路旁的排水溝,所長陳邦郁、員警吳錦龍等人立即前往救援。順利將老婦從水溝裡脫困,並送往醫院救治。 (記者陸瓊娟翻攝) 陳邦郁所長表示,該名八十三歲的黃姓老婦人二十五日下午近四時許騎乘腳踏車在岡山區阿公店路河堤邊閒晃,一不小心跌落至路邊深約1.5公尺的深溝,造成左手擦挫傷,黃婦無力自救只能癱坐在水溝裡等待奇蹟發生;員警到場時,黃婦不斷地發出痛苦的呻吟聲,員警立即展開救援,為了救援老婦便直接往水溝裡跳,試圖將老婦抬抱至溝旁讓救護人員進行救援;在警消人員齊力合作下,終於讓老婦從水溝裡脫困,送往醫院救治。 黃婦脫困後不斷唸誦著「阿彌陀佛」,感謝佛祖保佑。黃婦家屬隨後向警察及消防人員的救援行動,讓其年邁的老母親能及時脫困,將傷害降到最低。

Read More

3+4隔離新制急推行 國民黨痛批:問題一籮筐

國民黨27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指揮中心強推隔離新制,導致問題一籮筐。(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記者王柏倫、陳威穎/台北報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6日起將居家隔離天數改為3+4的方式,即為3天居隔、4天自主防疫,國民黨今(27)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指揮中心強推隔離新制,導致問題一籮筐,國民黨副秘書長王育敏就統整了五大問題,包括人力少、欠周延、風險高、難監督及缺快篩。 國民黨副秘書長王育敏指出,指揮中心沒有解決行政人力缺乏的問題。(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王育敏指出,指揮中心沒有解決行政人力缺乏的問題,居隔者3天隔離期滿,可能還沒有收到相關通知書,就進入4天的自主防疫階段,在未被清楚確認是否染疫的情形下就可以解除隔離;王育敏提到,政府沒有能力解決快篩試劑缺貨的狀況,民眾買不到快篩確認自身健康情形,就去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排隊做快篩,這樣的亂象都是政府無能所造成的。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陳宜民提出建議,輕症確診者的居家隔離應該要加嚴為5+5。(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理事長陳宜民提出建議,輕症確診者的居家隔離應該要加嚴為5+5,但對於密切接觸者的居家檢疫放鬆為3+3就可以。陳宜民強調,指揮中心可以開放地方政府「以篩代檢」,以篩代檢絕對不是「以篩代隔」,因為受檢者身體可能還帶有很高的病毒量,「如果有人Ct值20多,帶有數十萬、上百萬的病毒量,結果快篩陰性就解除隔離進入社區,這樣會造成天下大亂」。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蔡明忠表示,最不希望台灣步上香港的死亡率曲線。(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蔡明忠表示,在中、重症及染疫死亡會發生的情形下,最不希望台灣步上香港的死亡率曲線,因此現行所有防疫措施都是要防止中重症的出現及降低死亡率。蔡明忠也說,疫苗、快篩、抗病毒藥、單株抗體及恢復期血漿等抗疫物資,在疫情的各個階段都有用處,依照國際經驗,台灣疫情爆發早就可以預期,政府為什麼沒有提早準備這樣抗疫物資?「準備了沒有用到因此浪費是情有可原,但是要用時準備不足就是不可原諒」。

Read More

假警詐騙婦 警擴大調閱監視器 積極辨識身分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中和區一名邱姓婦人(47年次)於21日13時許接獲一陌生來電,聲稱邱女涉及一件刑案,請協助台中警察機關辦案,邱女不疑有他,依照電話中的指示,於家門口將提款卡及密碼交由一名陌生女子,隨後對方在電話中表示如有後續會再行聯絡,邱女於翌(22)日感到奇怪,並至郵局查詢存款簿資料,發現存款簿內的存款已遭人盜領,始驚覺遭騙,故至中和警分局中原派出所報案處理。 中和警分局指出,警方依規定受理,沿線調閱監視器,積極辨識確認身分。同時再次呼籲民眾,若接到電話提及「涉及刑案」、「司法調查」、「偵查不公開」、「監管帳戶」等關鍵字,要求提(匯)款或交付存摺、提款卡必是詐騙,請立即撥打165、110查證、報案。

Read More

熱水澆頭虐貓棄屍 警方以車追人查獲嫌犯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神學院工地附近遭丟棄奄奄一息的虎斑貓,送醫傷重不治死亡,疑遭熱水澆頭燙傷之虐貓事件,台南市警局第一分局東寧派出所前往該工地蒐證,以車追人,通知22歲的黃姓男子到案說明,全案依違反動物保護法第25條,報請台南地方檢察署及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偵處。 PTT及台南爆料公社等社群論壇,有市民反映4月23日上午10點許,在台南神學院工地外圍籬旁發現一隻奄奄一息的虎斑貓,發現民眾即時將貓咪送往動物醫院救治,但傷勢過重不治死亡。 獸醫師檢視貓咪傷勢係遭熱水澆頭燙傷,疑有遭虐情事。東寧派出所員警前往該工地查訪蒐證,發現一名男子於深夜時段將受傷之貓咪棄置該處,以車追人,查知該男子身分,26日通知黃姓男子到案說明。 據了解,黃男抓了一隻虎斑的流浪貓收養,沒想到虎斑貓在客廳奔跑撞到熱水瓶,熱水燙傷虎斑貓,不知所措,才將牠棄置於工地。全案依違反動物保護法第25條,報請台南地方檢察署及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偵處。

Read More

林口警防疫期間治安不停歇 清晨攔無牌贓車逮毒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林口分局林口所員警25日清晨4時執行巡邏勤務時,在轄區中正路發現1名董姓男子騎乘無牌車輛,形跡鬼祟,正打算上前盤查時,男子卻加速逃逸,逃竄近10分鐘達3公里後,在湖子地區附近遭員警攔下,男子遭攔下後還謊稱酒駕,但員警看男子神色有異,且身上完全沒有酒味,似乎在隱瞞什麼,仔細查看四周後發現機車旁有2包粉末,男子這才坦承粉末是海洛因毒品,且所騎乘的無牌車輛也是從路邊竊取使用,警方訊後依竊盜及毒品罪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 而警方的追捕行動在林口區湖北里寧靜的住宅區帶來騷動,警方巡邏車閃爍的警示燈與吵雜聲響,住戶們也紛紛探頭關切,在了解是警方在圍捕毒犯,也讓居民們貼上臉書社團大讚「警察辛苦了」。 林口警分局表示,值此疫情嚴峻期間,雖然要協助各項防疫工作,然治安本業絕不停歇,員警們仍然繼續戍守街頭,堅定捍衛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

Read More

台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賽 蕃薯厝5號獲優等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二0二0年台灣地方特色歌謠比賽歷經兩年,成績終於在日前公布,其中由一直教導社區長輩們台語文老師董峯政所創作的「蕃薯厝5號」贏得優等。董峯政表示,蕃薯厝5號是故鄉的地址,但它像海角七号一樣消失了,卻是心中永遠的故鄉。 蕃薯厝5號廣流傳。(記者張淑娟翻攝) 台灣地方特色歌謠比賽原二0二0年要舉辦,因疫情拖至去年才辦,連同成績一直未公布,參賽隊伍幾乎已遺忘了這件事,未料日前竟公布了,讓參與蕃薯厝5號的團隊歡喜無比。董峯政表示,快三十年了,當年看到永康鄉誌才知道原來故鄉蕃薯厝(今永康區西勢里)與蕃薯沒有關係,是西拉雅語中的番仔厝,荷據時期正是阿母斯特丹農場的所在,也因此讓他更想學台語文。 董峯政表示,廿多年前學台語文時,想到故鄉蕃薯厝,所以就以家裡的地址「蕃薯厝5號」寫下了一首台語詩文「蕃薯厝5號是一間有伸手的台灣厝,是阮阿爸做長工流汗錢疊起來的厝,是透風落雨會當覕的大欉樹,…蕃薯厝5號是郵差送批的番號,是出世的家園…是我這條蕃薯仔囝永遠的番號」。而這首詩文由前西勢國小退休校長呂隆義作曲,更由台南大學畢業校友們合唱,日前成績公布,贏得了優等獎。 董峯政持續在各社區指導台語文。(記者張淑娟攝) 呂隆義表示,「蕃薯厝5號」的創作,源自於作詞者董峯政送給他一本「漢學書鄉」,裡頭寫著父親呵護一個家的辛勞與生動活潑的快樂童年,勾起自己對小時候成長環境的回憶,而作了這首曲子,如今又在校長陳慧如製譜與牽線報名,此曲在社區裡被傳唱著,能得獎除了開心更是充滿感謝。 董峯政指出,蕃薯厝5號也呈現在台灣詩路上,目前教導的新化、新市、永康和府城的長輩們習台語文,也分享給長輩們憶童年,一九九二年當自己踏進台語文天地時,終於明白台語不只是三字經,用它來讀唐詩宋詞才能把詩文音韻之美表現出來,只是台語文的美被遺落了,所以他決定努力推動台語文,讓此台語之美能廣流傳。 董峯政持續在各社區指導台語文。(記者張淑娟攝)

Read More

拉拉老師離世 德高師生含淚用掌聲送別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拉拉老師再見!」德高國小的「拉拉老師」二十二日離開人世,校方今天上午為拉拉老師舉辦了樹葬儀式,將拉拉的骨灰葬於牠最愛的大榕樹下,讓牠長眠於德高校園。追思活動現場,全校師生含淚用掌聲送別拉拉,場面感人。 德高國小為拉拉老師舉行樹葬,讓拉拉長眠於牠最愛的大榕樹下。(記者施春瑛攝) 曾經是流浪犬的拉不拉多犬「拉拉老師」,在二0一四年的耶誕節流浪到德高國小,並被校方收留,由於拉拉十分地溫馴且穩定,與學生的互動融洽,最後學校舉行了校務會議,讓拉拉成為學校的一份子,還頒了「輔導教師」證給拉拉,讓拉拉在學校的地位不是校狗,而是生命教育課程最棒的老師。這些年來,個性溫和且善於陪伴與傾聽的拉拉,帶給全校師生滿滿的歡樂與穩定人心的力量,學校還特地為拉拉老師發展出校本課程,讓學生更加的了解拉拉老師。 德高小朋友雙手合十靜心為拉拉祈福。(記者施春瑛攝) 已經十五歲的拉拉在汪星人界算是高齡,校長劉裕承說,近期拉拉陸續出現耳血腫、胰臟炎的症狀,經檢查還發現身體有腫瘤,日前已經住院一段時間。上週三好不容易回到學校,但精神及食慾都不佳,上週五又因發高燒而住院,住進氧氣箱,醫生也告知若是休克、心肺衰竭,要校方決定是否要進行插管急救,貼心的拉拉可能知道他們難以抉擇,自己選擇安靜地離開人世。當天下午拉拉從醫院被送回學校時,下班放學後還留在學校的一些師生,紛紛留下來等候拉拉回到學校,見拉拉最後一面。 德高國小各班代表為拉拉獻上鮮花,和拉拉說再見。(記者施春瑛攝) 今天上午校方集合全校師生舉辦拉拉老師的追思紀念活動,前任校長陳茂盛也特地來送拉拉走完最後一程。校方將拉拉的骨灰安置於校園的大榕樹下,並讓小朋友將想念及感恩的話,寫在小卡片上並掛在榕樹上,為拉拉靜心祈福,也與拉拉老師好好說再見。 劉裕承表示,拉拉老師很幸福,有這麼多老師孩子熱愛著牠;德高的孩子很幸運,有拉拉老師陪伴著一起長大。雖然很不捨,但這就是要面對的生離死別,感謝拉拉為孩子上了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

Read More

公車司機精神不佳誤駛入人行道 波及路邊等公車民眾1人擦傷

公車司機精神不佳誤駛入人行道,波及路邊等公車民眾1人擦傷。(淡水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號前今(25)日上午9時許,發生一起公車司機因精神狀況不佳,誤駛入路邊人行道事故,淡水警方獲報後前往處理。經了解,黃姓司機(男、52歲)駕駛大客公車由沙崙往淡水方向行駛,行經中正路時,疑似精神狀況不佳,致車輛駛入路邊人行道,波及路邊等待公車之杜姓乘客(男、70歲),造成杜男四肢輕微擦傷,經送往淡水馬偕醫院就診,意識清楚,無生命危險。 公車司機精神不佳誤駛入人行道,波及路邊等公車民眾1人擦傷。(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表示,警方獲報到場協助傷者送醫,公車司機經酒測無飲酒情事,全案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處置,現場於9時45分狀況排除,交通恢復順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