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燒燙傷 快沖水降溫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師魏秀慧表示,燒燙傷急救無偏方謹記沖脫泡蓋送原則。(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民眾寒冬中圍爐進補,因意外燒燙傷的情況屢見不鮮,奇美醫學中心傷口照護中心傷口護理師魏秀慧表示,常見的燒燙傷種類包括有溫度性燒燙傷、化學性燒燙傷、電燒燙傷,廚房意外造成的溫度性燒燙傷應確實降溫減少傷害,切勿亂用偏方,導致傷口惡化。
 燒湯傷依皮膚受傷深度,可分為一度、淺二度、深二度、三度、四度五種。一度燒燙傷,傷及範圍為表皮層,將伴隨紅腫、疼痛;淺二度燒燙傷,傷及部分真皮層,將有水泡、劇烈疼痛和灼熱感、深二度,傷及真皮深層,皮膚呈現淺紅色並長出白色大水泡,此期較無疼痛感。三度燒燙傷,傷及全層皮膚,呈現白色或乾硬的皮革狀;四度燒燙傷則傷及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
 護理師魏秀慧指出,燒燙傷時不論傷口大小、嚴重程度,都應立即沖冷水15至30分鐘,幫助皮膚降溫,避免高溫持續傷害。另燒燙傷時應讓皮膚溫和地降溫,切忌以冰敷的方式來降溫,刺激敏感的皮膚組織,導致凍傷。偏方如牙膏、白藥膏、小護士、神奇紫草膏、凡士林等覆蓋於皮膚上,反而會將熱度包覆停留於患部,減緩皮膚降溫的速度。
 魏秀慧特別提醒,食鹽水具有吸熱和高滲透壓的特性,但受傷的皮膚預防水分流失的保護功能會喪失,不宜浸泡鹽水或使用鹽水沖洗,否則也易因高滲透壓而導致體液流失。民眾於燒燙傷時應謹記「沖、脫、泡、蓋、送」五步驟,於沖冷水降溫後,脫掉覆蓋傷口的衣物,如有燒焦衣物黏著表皮,應泡於水中小心去除。在傷口蓋上無菌紗布或乾淨毛巾迅速送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