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永源(二) 用人不疑 永源善待員工

老闆吳旻鴻對內完全放手 給予足夠發揮空間 面對下游廠商有擔當 伙伴願追隨

永源天后宮望出去的海景。

吳旻鴻是業界大善人,廠裡員工流傳很多故事,永源的高階主管每個人都有配車,據說2013年外界傳言永源有財務危機,吳旻鴻為了破除謠言,高階主管的配車全面換新,幾乎每星期都有新車入廠,整個大園工業區都聽到永源的鞭炮價響;還有一則故事是有名泰國勞工在永源工作了12年,12年來的儲蓄拿回泰國開了一家雜貨店,感念老闆善待員工,就將雜貨店也取名「永源」。

研發品保處處長謝育民則說老闆的哲學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會完全放手給員工足夠的空間去發揮才能。吳旻鴻年輕時開營建廠,承包某一家醫院工程,完工待驗收時意外火災,一把火燒掉所有設備,院方要吳旻鴻擔起所有責任,吳旻鴻幾乎破產,但是沒有逃避,在接下來的日子慢慢工作,將債務還清,把款項清楚的支付給所有下游廠商,這樣的擔當也讓所有和他一起工作的伙伴心服口服,願意追隨吳旻鴻,形成一輩子解不開的關係。

研發部經理彭御賢在永源工作10年,他的研發極有成果,但是仍在市場推廣階段,尚未獲利,每年都要靠永源化工的本業支持,他坦誠每天都活在「被辭職」的忐忑中。彭御賢說研發工作是燒錢的事業,「東風不來要賠上10年,東風一來就可以吃30年」一般以獲利為主的公司,禁不起這麼長年的虧損,如果老闆不是有很強大的理念,有很雄厚的資本,研發部門很難長久支撐下去。他們都了解吳旻鴻對產業抱持百年志業的理想,產業鏈完整,永源才能永續經營。

今年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副主任黃美怡也被挖角到永源,是永源天后宮媽祖特選之人;黃美怡纖細溫柔,但是處事細心又幹練,就任吳旻鴻特別助理,將她在工業區服務的經驗全力施展,將提升永源集團發展十年計畫。

吳旻鴻每天都要到永源天后宮敬拜上香,很多會議也都在媽祖跟前召開。

永源天后宮 鎮廠之寶

許多初次參訪永源的人,都會被帶到永源天后宮參拜,吳旻鴻和媽祖的緣分頗為奇妙,2013年有一回他到斗南進香,意外聽到廟公告訴他「媽祖在找你」,永源早年工廠內就有關聖帝君、玄天上帝神明駐廠,他歷經1年時間走訪全台媽祖廟,2014年終於在新北市三峽區找到一尊有緣的黑面三媽祖神像,當時媽祖希望在永源集團廠區內蓋一座媽祖廟,讓神明能駐廠保佑所有員工。

吳旻鴻也因為媽祖和成大教授張祖恩結了不解之緣,張祖恩位於彰化大城老家的媽祖,家中兄弟皆在外打拚,原來神明廳的媽祖難以早晚上香,永源天后宮的媽祖示現吳旻鴻可以請這家媽祖來永源做伴,吳旻鴻一看這不是張祖恩老家的媽祖嗎,他立即告知,張祖恩回家擲筊,確有這個事實,張祖恩就把媽祖供奉到永源做客;人要有伴,神明也需要閨蜜。

2023年5月永源集團營運總部落成,這個地點也是媽祖欽點,占地200多坪的營運總部緊鄰永源廠區,但是並非永源土地,媽祖示意後,事情發展非常順利,地主主動來簽約賣地,整個興建過程也非常順利,目前是全大園工業區最高的一棟大樓,興建完工後永源天后宮從原來廠區的一隅,搬遷到頂樓,面對大海,視野遼闊,那一刻吳旻鴻才恍然大悟,大海的對岸是湄洲,正是媽祖的故鄉。

媽祖不言不語,但卻是永源鎮廠之寶,吳旻鴻喜歡在媽祖前與人會晤訪談,表示無不可言說的坦蕩,有時遇到難解的關卡他會在殿前沉思短坐,會有意想不到的閃電靈光;基至員工要辦理旅遊,他也自由讓員工請示,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吳旻鴻帶著媽祖坐遊艇海上遶境。

打破傳統 遊艇上談生意

2013年吳旻鴻買了一艘遊艇,取名「永源公主號」,是全台第一艘掛牌的遊艇,當年5月19日在大園鄉竹圍漁港遊艇碼頭舉行盛大下水典禮,當天吳旻鴻說希望能改變台灣現有的送禮、應酬方式,要打破傳統在飯桌或包廂裡談生意的模式,打算把客戶帶上遊艇,邊談生意邊飽覽海上風光。

吳旻鴻有船長執照,會開船,但是他花3600萬買下遊艇,是為永源打一劑強心針,向外界證實他歷經波折,財力沒有問題。

永源公主號遊艇長度五十八呎,總重三十三噸,兩具柴油引擎,最高航速二十六節,是國內專門承造世界各國頂級豪華遊艇的巨星造船公司為客戶量身定做的諾瓦帝(Novatec)歐風豪華遊艇,可一次搭載二十三人,遊艇前甲板及飛橋甲板均可做日光浴,後甲板及第三層甲板也非常寬敞,足足可分別提供十人乘坐觀賞海景,艉端還有一個跳水甲板,可在此從事跳水、游泳、釣魚、烤肉等活動。

除了吳旻鴻個人的旅遊,搭載賓客旅遊談生意,永源公主號最主要任務是載著永源媽祖遊海會香,媽祖是海神,曾經向吳旻鴻示意「想要看海」,於是2013年開始每年吳旻鴻每年都帶著媽祖出海繞台灣本島與離島,到各地媽祖廟會香,也曾經領軍與桃園的廟宇舉辦海上祈福遶境。

永源廠區最重要的焙燒爐。

最佳寫照 把壞牌打好 

在永源集團吳旻鴻的個人介紹中,有一句話「在人生的牌戲中,拿到一手好牌,不算成功,能把一副壞牌打好,才是成功」,這句話大約是吳旻鴻最好的寫照。

1965年吳旻鴻出生於雲林土庫,他常說自己是鱺魚子,他出生時家貧,爸爸是到鄰近的臭水溝抓捕鱺魚給產婦進補,媽媽才有奶水餵養他,說也奇怪,等到媽媽滿月了,臭水溝卻再也抓不到鱺魚,應該是天公仔子;國小四年級就跟隨父母親北上討生活,高中開始半工半讀,從當水電學徒開始,一路努力到中國海專畢業,退伍後他回到了水電這行,做了幾年後累積一些人脈和資金後,改從事營造。

35歲那年,吳旻鴻承包新北市台北港八里焚化爐土建工程,起造單位聘請多位日本環保專家來台協助設計監造,吳旻鴻和這些專家相處多時,在他們提點協助下,另起爐灶,開始進行金屬廢棄物資源回收,從電子廠回收電路板開始做起。

永源廠中千年古木,象徵集團會源遠流傳下去。

早年台灣四處爆發的鎘米,酸洗廢五金都是未經過專業處理的嚴重污染問題,吳旻鴻說這稱為「鬼仔銅」,造成很多環境問題,吳旻鴻創立永源,總算逐步解決台灣的污染問題。早期進料廢金屬,可以收取處理費,焙燒精鍊後再出口,又賺取利潤,所以吳旻鴻很快成為億萬富翁,致富後大展鴻圖到香港、大陸設廠,但由於公司內部不法人士涉及逃漏稅而遭受波及被關了3年多,永源財務幾乎被掏空,家庭也瀕於四分五裂。

這些人生重擊,沒有讓吳旻鴻崩潰,他更堅定信念,硬是把一手壞牌打成好牌。從2013年到2023年,永源集團不斷擴大,零廢棄零污染全回收,從早年3個廠已經擴大到6個廠,還繼續再加蓋2個廠,繼續自主研發完整銅礦產業鏈。

同時起心動念要蓋台灣第一個冶煉銅廠,台灣在1980年在新北市瑞芳區曾經蓋了禮樂煉銅廠,由台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預計一年煉銅五噸,並且生產副產品十五萬噸硫酸;但是這個煉銅廠先天不足,碰上國際石油危機,後天失調,焙燒和酸洗技術都不成熟,在1990年發生儲酸槽外洩事件,結束營運,留下業界「煉銅三年,焦土一片」評語,目前僅留孤獨老朽的建築在北海岸邊供人憑弔。

吳旻鴻念茲在茲,要把銅這個重要的戰略物資掌握在台灣自己本土中,永源的技術設備都已經到位,也曾經向工業局提出申請,設廠地點也有了著落,政府高層也贊同這個理念,但是囿於台灣電力不足,設廠與不設廠陷入天人交戰,電力問題不是永源能獨力解決,必須政府全力支援,像支持台積電特別設立台南再生水廠,有電力支援,台灣煉銅廠將不再只是夢想。

永源是環保模範生,拿過的大大小小獎項不計其數。

回饋社會 培育家鄉孩子

吳旻鴻成功之際也沒忘記回饋社會,尤其是他出生的雲林土庫,他被雲林縣選為旅外傑出企業家,也是土庫國小傑出校友,他更挹注土庫鎮內所有國中小學和土庫商工弱勢學生營養午餐費、急難救助金,要讓孩子們吃飽飽,安心讀書,培養更多博士,才能提升競爭力。

他也在永源集團的大樓闢建「永源圖書館」,搜集環保科技、資源循環相關圖書,蔡敏行和張祖恩率先響應,捐出他們的藏書,未來這個圖書館是廠內員工再進修的充電之地,也開放給研究人員使用。

永源集團營運大樓的桌椅,全部是以千年烏心石古木打造,巨大厚重沉穩,質感動人;2023年吳旻鴻在永源廠區立了千年大樹幹,成為永源的新地標,他對古木特別鍾愛,老樹具有永恆的時間性,也象徵他對地球的用心,更重要他希望古木傍著永源,永源集團將會與古木一樣恆久。

吳旻鴻取名「永源」這2個字,含意是「永續經營,源遠流傳」,再加上「光明正大」;他站在廠區仰望朗朗藍天,衷心期盼永源將潔淨的空氣和天空還諸大地,不負這片土地餵養之情;而他還有未竟的雄心,他計畫將永源在股票市場上市,讓更多人有機會一起投資經營;蓋起煉銅廠,有自己的倉儲,進入期貨市場;後世將會記得永源不是台灣第二個台積電,而是第一個永源集團。

(文∕楊淑芬,圖∕永源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