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8日指出,日前在6家電商平台隨機選購21件兒童商品及飾品,標示僅4件符合國內法規,並有2件童鞋塑化劑超標,境內、外電商各1件,提醒父母別讓幼兒啃咬塑膠商品。
消基會表示,2024年7到8月在6家電商平台選購兒童商品及飾品21件,包含6件玩具、5件兒童手錶、3件童鞋、4件紋身貼紙,其餘3件為飾品項鍊;其中11件標示中國大陸製造,2件標示台灣生產,其餘8件沒提供資訊。
標示檢視中,僅有4件符合商品標示法等規定,其餘都沒有中文標示;違規樣品中有6件來自國外購物平台,2件跨境運送,其餘9件購自國內網站。
在塑化劑含量檢測方面,消基會說,除了紋身貼紙、飾品項鍊沒有檢測,其他14件樣品檢測後,有2件童鞋超標,違反國內CNS 4797「玩具安全(一般要求)」、以及CNS 15503「兒童用品一般安全要求」的總和不得超過0.1%(質量比)標準。
消基會指出,購自境外無法可管,國內產品經主管機關確認超標,可依「消費者保護法」要求下架,並請製造商或進口商回收改善,屆期不改正可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罰;但是童鞋不是應施檢驗商品,提醒父母別讓幼兒啃咬塑膠產品。
消基會也發現,玩具會添加含重金屬的色彩吸引目光,21件樣品的8項元素遷移測試結果顯示,有1件兒童電子錶的金屬扣環元素鉻遷移量超標。然而,商品內容物的日文卻標示適用年齡為「15歲以上」,若依CNS 4797-2和CNS 15503規範,就不屬於14歲以下兒童使用的各類兒童用品,樣品是否符合規定,仍待主管機關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