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慶安宮 門神彩繪待修

慶安宮殿前的門神和宮女彩繪都已斑駁。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市定古蹟善化區慶安宮有三百多年歷史,前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主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兩側門則是宮女服侍,均由名師丁清石所繪,惟因日久西曬加上風雨侵襲,使得宮女圖早已斑駁脫落,連宮女臉都已毀損,亟待修復,慶安宮正思索著如何處置。

善化慶安宮沿革誌記載,善化慶安宮廟原屬荷據時期西拉雅族之目加溜灣社,時值荷人為教化原住民,在今廟址創建教堂(另一說為荷語教習所),教化於民。明永曆廿七年(西元一六七三年),台灣文獻始祖沈光文,在善化教學行醫,當時廟址曾是沈光文教學之所。

至日治時期,昭和十七年(西元一九四二年),日本實施皇民化運動,除神廢廟,當時新化郡守日人古川,奉令拆毀慶安宮,另築「北白川宮能久親灣裡街御遺跡所」於此。

舊的廟被拆之後,地方仕紳們二次大戰後發起重建慶安宮,將原有被拆除的材料加上由其它地方購買的二手材料,重建慶安宮,並迎媽祖神像安座,且經古蹟審議後,由三級古蹟、縣定古蹟至今的直轄市定古蹟。

當時,前殿彩繪的主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及兩側門的宮女,因多年西曬和風雨,讓木作彩繪作品已斑駁脫落,尤其宮女的彩繪作品受損相當嚴重。

慶安宮表示,該彩繪宮女曾於十多年前重新修復過,但因西曬問題和風雨,如今又再出現斑駁脫落,初估需要龐大的經費;尤其除了彩繪宮女的側門斑駁外,門神也一樣有類似問題,若要修復肯定要全面重新,經費是個問題,希望文資單位能正視文化資產,予以協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