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跑馬拉松OHCA 台大團隊救回

胡先生(右4)與陳小姐(右3)都是到院前心臟停跳(OHCA),經台大醫院採低溫療法而完全復原獲得重生。(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49歲陳小姐、43歲的宋先生都是到院前心臟停跳(OHCA),經台大醫院復甦科學中心全方位照護又獲得重生,台大醫院指出,透過降低體溫保護身體器官,OHCA經醫療後能順利回到工作崗位的患者,已由20年前的1%,提高到去年的24%。

43歲的宋先生在參加112年的12月舉行的台北馬拉松時突然倒地,當場失去呼吸與心跳。經現場醫護人員緊急搶救後送往台大醫院,在台大醫院一連串高品質的急救與復甦後照護,經放置心血管支架後,奇蹟般地康復出院,並在1年後再度站上台北馬拉松的賽道,完成整場比賽,展現驚人的生命韌性。

49歲的律師陳小姐,患有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在辦公室突然暈倒,幸經同事緊急進行CPR並火速送醫,終於挽回生命,經妥善治療與復健後,已重回工作崗位。

台大醫院復甦科學中心執行長蔡旼珊指出,台灣地區每年發生約2萬起事件,其中台北市每年每10萬人有58件,由於腦部及心臟只要缺氧超高6分鐘就會造成無法挽回傷害,即使在2000年時,OHCA患者能成功出院的僅約10%,而更只有不到1%的患者能恢復正常生活。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張維典表示,台大引進降低體溫療法,將OHCA患者的體溫在250小時內降到32到36度,就是希望降低細胞活動來保護腦部及心臟避免受損。台大醫院統計,如今突發性心臟暫停的心肺復甦成功率在台大醫院可達67%,其中36%可存活出院,近24%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可恢復正常生活。

蔡旼珊表示,對抗心跳停止症候群的關鍵環節,包含及早識別、啟動緊急醫療服務、高品質CPR、去顫電擊、復甦後重症照護及神經康復,提供從急救現場到完全康復的完整照護流程等缺一不可。台大復甦科學中心也積極推動跨領域創新與AI技術,與各領域專家共同提升心跳停止病人的救治與康復機會,而復甦醫學領域帶來更多創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