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訴法釋憲說明會 藍綠白針鋒相對

憲法法庭12日下午召開憲法訴訟法釋憲案說明會,大法官蔡宗珍(左起)、呂太郎、謝銘洋、楊惠欽、蔡彩貞等人出席。(中央社)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憲法法庭於十二日下午二時舉行釋憲說明會,審理民進黨立院黨團針對《憲法訴訟法》修正條文提出的釋憲聲請案。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批評藍白聯盟「擴權毀憲」,民眾黨總召黃國昌要求大法官「不要把手伸太長」,避免干涉國會自治,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則呼籲政治人物不要陷大法官於不義,避免將司法捲入權力鬥爭。立法院訴訟代理人廖元豪也則強調,若司法介入立法兄三讀程序爭議,可能動搖過去一千多項法案的效力。

此次爭議源於一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憲法訴訟法修正案,該法案要求總統在大法官人數不足十五人時二個月內補足提名,並將作成違憲宣告的門檻提高至九人以上。民進黨籍五十一位立委質疑三讀程序存在瑕疵,主張當時院長韓國瑜以「舉手表決」強行通過,未尊重反對黨意見,因此聲請憲法法庭暫時處分及釋憲。行政院隨後提出覆議,但遭藍白聯手否決,總統賴清德則於一一四年一月二十三日公布修正案,引發進一步爭議。

在說明會現場,柯建銘指控三讀會是「在暴力行為下完成」,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更指出,她當場多次要求記名表決均被忽視,「嘶喊聲都被視為無物」。然而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反駁,三讀程序是「無異議通過」,符合議事慣例。雙方爭執焦點集中在「無異議通過」的認定標準,以及院長主持程序是否合法。

關係機關代表則強調司法應尊重國會自主。廖元豪引用一一三年憲判字第九號判決指出,司法不應擔任「民主程序的糾察」,並舉例民國一0九年憲一字第五號決議曾明確國會內部事項不屬釋憲範圍。他警告,若憲法法庭推翻現行三讀程序認定,將導致過去一千多項法案面臨效力危機。黃國昌也表示,若司法介入國會自律,將「加深人民對民主制度的不信任」。

憲法法庭12日下午召開憲法訴訟法釋憲案說明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左1)、幹事長吳思瑤(右1)、立委鍾佳濱(右2)等人出席。(中央社)

值得注意的是,憲法法庭現有八位大法官,未達修正案要求的十人開議門檻。

吳宗憲質疑,此次說明會以「程序諮詢」名義規避人數限制,後續作成判決的合法性存疑。他呼籲政治人物「不要陷大法官於不義」,避免將司法捲入權力鬥爭。

此次說明會未對修法內容進行實質審查,僅聚焦程序爭議,結果將影響憲法法庭是否受理此案。觀察人士指出,此案不僅涉及黨派角力,更牽動憲政體制的權力平衡,未來發展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