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馬偕引進PICC導管技術 助病患免除重複扎針痛苦

 

台東馬偕PICC導管技術,助癌症化療等病患,免除重複扎針的痛苦。(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為解決長期接受靜脈治療病患反覆扎針的痛苦,台東馬偕醫院自五年前引進PICC技術,至今已成功替近二千位病患改善治療品質,並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此項創新醫療措施,讓需要長期輸液治療的病人擺脫三天更換留置針的困擾,是慢性病、癌症及營養治療患者的一大福音。

此技術的推動源自一段深刻感人的故事,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護理長郭玉琦,為協助一名罹患慢性腸阻塞、長期需輸液營養的病患,親自下班後前往病人家中協助換針。

當病患因頻繁換針產生求生意志低落時,郭玉琦決心尋找替代方案,最終與放射線科醫師洪紹庭攜手,引進並學習PICC技術,成功為該名患者置放導管,讓她恢復生活信心,重拾希望。

PICC(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一條長約50至60公分的導管,經由上臂周邊較大靜脈置入,導至中心靜脈,全程僅需局部麻醉,並透過超音波與X光輔助,約10至15分鐘即可完成,置放後可使用數週至半年,無需重複穿刺,顯著提升治療便利與安全性。

目前PICC已納入健保給付項目,涵蓋癌症化療、末期疼痛控制、全靜脈營養(TPN)及免疫抑制治療等。

洪紹庭表示,PICC技術在台東馬偕已十分純熟,五年來感染率極低,護理團隊也具備完善的照護與衛教訓練,不僅提升病人舒適度,也減輕護理人員找血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