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半導體、機械、車輛科技能量 助力打造臺灣智慧製造競爭力

工研院建置「中大型電動商用車AI結構設備與性能驗證示範場域」,整合油耗、能源效率與行車安全等關鍵議題,進行車體結構AI最佳化設計,並涵蓋底盤傳動系統與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系統之性能驗證。(工研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經濟部、機械公會、電電公會車輛公會、電子設備公會、先進車用協會等相關公協會、業者代表日前實地參觀工研院AI試製線設備,業者表示,工研院試製線就像一個五星級廚房,可以煮出各式各樣的菜,如能善加利用,支援不同業者挑選想客製化的菜色,將可協助產業加速開發新產品以及降低所需成本。

工研院副總暨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表示,工研院擁有少量多樣AI試產線與應用場域,提供多領域創新支援。

業者表示,過去業者缺乏一座可快速試作、驗證與調整的「技術廚房」,透過工研院結合建構具備設計導入、封裝對位、製程與AI監控能力的高階試產線,協助企業驗證關鍵技術、降低開發風險、加速產品導入,這不僅提升開發彈性,更奠定台灣在AI時代晶片異質整合的領先地位。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團隊表示,此次為業者提供的AI試製線,涵蓋金屬和塑膠成型零件生產、面板級先進封裝、智慧動力模組開發以及電動車動力系統等多個領域,業者可以藉由這些先進技術試製線,提升製程精準度及生產效率,並確保產品的高品質。

機械公會莊大立理事長表示,試製線的AI課程可帶領機械業者突破AI導入門檻,希望可以平均分散到中南部場域進行,更接地氣為在地廠商服務;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吳智魁指出,工研院投入高階試驗設備與AI建模服務,正好補足業界缺口,協助業者商品化落地,提升產業整體研發與創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