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交所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 上市

期交所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六月二十七日上市。
(期交所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臺灣期貨交易所於六月二十七日推出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除原有週三到期契約之外,進一步擴充至每週有兩個到期日,提供短期避險與策略調整之靈活性。新契約於每週五掛牌,交易人可交易當週與次週五到期之契約,形成週三與週五「雙到期」架構。有助交易人針對週四、週五發布的重大經濟數據或政策消息進行事件型策略操作,也強化避險展期與時間價差策略的彈性。例如交易人可於週三部位到期後,轉倉至週五契約延續部位,達到精準調整與風險管理目的。

隨著國際情勢變動夜盤交易需求日益增溫,期交所已於六月二十三日將金融期貨與小型金融期貨納入夜盤交易,進一步提升夜盤跨商品價差交易的便利性。交易時段同樣為每日下午三時至翌日凌晨五時,有助應對國際政經變動所引發的盤後市場波動,降低跨夜價格跳空風險,且大小金融期貨也有利於投資人執行分批進場、加減碼等操作策略。

近期在制度方面,期交所亦調整三階段漲跌幅機制,將價格波動觸及漲跌幅限制後的冷卻期從十分鐘縮短至五分鐘,與國際主要交易所制度接軌,提升商品價格反應效率,適用標的涵蓋國外股價指數、原油、匯率與黃金等商品。另為促進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反應效率,亦同步放寬該商品第一、二階段漲跌幅限制,由正負五%、正負十%擴大為正負七%、正負十三%,以因應國際原油價格顯著波動。

此外,期交所也優化股價指數選擇權動態價格穩定機制。過去深價外契約的退單點數係以標的指數一%計算,隨臺股指數攀高,一%對應的點數放大,退單保護效果下滑。為提高對投資人的保護,期交所將週到期與最近月到期深價外契約之退單點數縮小至指數的零點四%,進一步防範錯單、胖手指及流動性瞬間失衡所造成的價格異常。

另期交所人民幣、小型人民幣、歐元、日圓、英鎊及澳幣等六檔匯率期貨自一一五年七月交割月份契約起,最後交易日與最後結算價決定日,從交割月份第三個星期三提前至前二個營業日,與美國、新加坡、香港等主要交易所接軌,此舉可望更加提升我國匯率期貨市場流動性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