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畫/林明理
一、其人其詩
《水深水淺》是《秋水詩刊》編輯委員、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會員、美國World Academy of Arts and Culture榮譽文學博士黃昭蓉創作的詩集。這部詩集的英法翻譯是青峰教授翻譯完成的。
黃昭蓉的詩浪漫、隱逸,別具一格,主要表現在「意在言外」的意味。在我的想像中,她應是一談起話來,詩人的氣質便流露出來,和善可親,又帶點書卷味。她站在中西文化匯合處,一步一腳印,書寫出比喻新奇的詩句,展現出女詩人堅強而不是柔弱的內心世界。
二、作品賞讀
在《水深水淺》的一些詩中,無論是寫景還是寫其人生境遇,都能巧妙地將文化意蘊融入所詠之詩的意象,也透露出其人生的達觀。比如〈過境〉:
一片候鳥眷戀的彩雲
一次不曾預知的邂逅
一段來不及彩排的演出
一份一年期的公寓租約
一個揮汗三年的工位崗位
一場聲名赫赫的戰役
一地翻飛堆積的落葉
一排排遠去的路樹
一聲聲夏日的蟬鳴
一趟天馬行空的遠遊
一件遺失的行李
一張機場快線地鐵票
一抹維多利亞港灣夜色
一架航班的起飛與降落
星月流雲
一次次穿過回歸線
黃昭蓉是一位摯愛文學的女詩人,她的詩是正面抒情的,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深刻的思考。她以候鳥、港灣為景語,以自己情感的線索將其聯綴,傾訴她在旅途中留下了她的足跡與難以抵達的理想的愛。同樣,她還遊歷了敦煌、太和殿,甚至踏上了布達拉宮、耶路撒冷等地,流連於香榭大道的巴黎一隅,而這些遊蹤都記錄在她的〈法式流浪〉詩作中:
偶遇一場大雪
讓這趟旅程充滿未知
四面八方而來的飄飄灑灑
不是預期 彷彿久久渴盼
剛剛好降臨不早不晚不約而至
那是一個旅人一群飛鳥愛惜的 羽毛
這是今年敦煌的初雪
蒼茫遼闊得如此不諳人間煙火
落在檐角紅牆太和殿中和殿永 和宮
落在青玉欄杆和欄杆旁等待發 芽的枯枝上
莫高窟崖頂月牙泉邊的駱駝絲 路
傳奇遙遠得一生時間只夠走一 回
一片銀白的世界
降落不知名的河流兩岸
熱鬧又寂靜,不禁想起
想起天邊的布達拉宮,雪域的 王
想起紫禁城的步步驚心,温婉 的若曦
想起耶路撒冷那塊通往天堂大 門的石頭
以及石頭後面隱藏的日月星辰 銀河宇宙
巴黎也在下雪吧
整座城市歡唱紛飛的戀歌
憂傷地看著雪花融化的樣子
就像傾心閱讀一部經典巨著
故事情節與留白堆積層層疊疊
香榭大道走來一雙雙攜手的男 女
慵懶著熱烈著晶瑩著慢慢變白 頭
此詩將世界風景之愛和人生之愛化為一體,詩人仰慕的豈止是國際名勝古蹟,在莫高窟崖頂月牙泉邊的駱駝絲路上,她被中國甘肅省敦煌等地的美麗傳奇所吸引。於是,又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地圖〉:
腳印重疊著腳印
這不是人的足跡
是大地伸出手指
劃出的美麗圖案
是太陽熱吻
留下的朵朵唇印
在腳印中穿行
思緒就繫在腳尖
回望,兩行
深一腳淺一腳
深是雪月風花的記憶
淺是金木水土的涵義
詩句簡約自然,頗有哲學意味的話語,特別是結尾一節,含有無限深意,又能展現詩人從容不迫的心境。另一首〈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寫詩人在島國與海洋之間瞬間的感覺,也許是一次旅行的留影,也許是似夢境般美麗的現實造成的恍惚之感,是一首寫感覺延伸到外部世界的難得佳作:
隔水相望
瀲灩的光
閃閃的青綠
經緯綿延到天空
隱隱傳說,先祖泛舟
日出日落尋覓山的影子
最後推介的這首〈時光派對〉,也是黃昭蓉著力描繪自己一生總是不斷向前的,往往伴隨著歡樂、帶點孤獨,卻永遠積極進取的情感:
本來是要寫故事的
寫些意義寫些滄桑
只是花都開好了
菜也上桌
太陽淺笑
迷迭香,鳥鳴,稻浪
月亮在湖底正婀娜
夏雨初歇
門環上的鎸刻
等風來
不必再修改劇本
看一幀綽約
看一處紅顏
看一山茂盛
長滿可觀的愛情
看一生擺盪隨緣
三、結語
記得中國哲學家、文學家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常以虛靜之心去深看具象層次之後的不能被知覺的事物。他有句感悟天地人生的名言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我認為,《水深水淺》是黃昭蓉主觀情志的具象載體,也是走進其詩世界的橋梁。她的詩也有種東方之美的幽遠、深邃,內裡透露出一種恬淡美好的禪境。正如英國浪漫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生前曾說:「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這本詩集出版的意義,也是如此,暗喻人愈淺薄,愈喜歡言談浮誇;也正因如此,她才對那些經風沐雨侵蝕過的大自然美景情有獨鍾。
總之,黃昭蓉走過的歲月,所寫下的感人詩篇,就像飄飄的風送來蘆葦搖盪的歡聲……她靜靜地俯視無數的港灣和城市,走過了山河和原野,彷若一隻小小的飛蝶,卻有著柔情的力量,讓讀者也體驗到了她的每一首詩都很陽光,真摯而感人,正閃動著迷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