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防衛韌性,一場中度颱風就吹爆?

 

民進黨眼裡只有鬥爭的施政風格,讓民意對民進黨政府的不滿持續升高,最新民調賴清德施政贊同度第三度「死亡交叉」。(中央社)

中度颱風丹娜絲雖然早已遠颺,但造成的創傷卻仍待縫補,除了滿目瘡痍的災區手機斷訊、房屋受損等狀況造成民眾生活不便之外,光電板散落在陸地和海邊,三座電塔加上六百五十根電線桿倒塌,導致至少七十一萬戶停電,更暴露台灣供電的脆弱性。諷刺的是,賴清德總統視察災情,接二連三失言激起民怨;綠營繼續大罷免全台繞境,彷彿鬥爭才是最高價值。與基層民意越行越遠的賴總統和民進黨,讓民眾無語問蒼天。

先不論災情對賴政府的施政影響,民進黨眼裡只有鬥爭的施政風格,讓民意對民進黨政府的不滿持續升高。台灣民意基金會七月十五日公布的民調,不贊同賴總統施政多於贊同,這是賴清德去年五月就職以來的第三度「死亡交叉」,上一次「死亡交叉」是在今年四月;不滿意卓內閣持續高於滿意,卓內閣已連續四個月「死亡交叉」。民心對民進黨政府的向背,一目瞭然!

基層民意不滿民進黨,關鍵在於民進黨政府鬥爭至上,僵固意識型態作祟聽不進民意,甚至遊走於違法、違憲邊緣。就以賴政府要求在台定居陸配限期補交喪失原籍證明,否則將剝奪身分而言,連大法官被提名人詹鎮榮都認為侵犯人權。賴、卓執政以來,只要在野黨力挺卻不符合民進黨黨意的修法、立法,民進黨就動輒覆議、釋憲,但民進黨黨意就真的永遠和民意站在一起嗎?從民調來看,反倒是民進黨背離了民意!

民進黨、賴清德「擇惡固執」,丹娜絲風災儼然成了照妖鏡,把過去民眾看不到的隱患都照了出來。光電板的經不起中部颱風,颳到海岸、吹離屋頂,汙染海域、砸壞財物;丹娜絲來襲前才爆出來的高雄市大樹區和山里光電場,往昔一片青色竟成光禿案場,大風大雨一來果然就泥河滾滾、威脅家園。民進黨急功近利推動綠電,卻毫不顧慮政策負面效應,這場颱風不只吹出了供電脆弱性,更吹出了國土安全的脆弱性。

風災導致停電,尚且情有可原,台電人員日夜搶修,令人感謝敬佩;但停電六天還沒有安置八十八歲中低收老婦,老婦點蠟燭照明引發火災燒死,民眾只能淚水往肚裡吞?一場風災,就能釀成這種悲劇,所謂防衛韌性幫了老百姓什麼?

賴總統在災區說國軍不能進入民宅、不能什麼事都靠國軍,乍聽之下言之成理;但災區民眾若不是力有未逮,又何須求助於總統?嘉義六腳鄉八旬老翁爬上屋頂修繕,不慎摔下致死;豈料,兩天後賴清德到台南七股視察災情,還要民眾自己爬上屋頂蓋帆布遮雨。鄉下災區都是七、八十歲,甚至更高齡的老人家,銀髮民眾擔心爬上屋頂「不是屋頂壞,連人都壞了」,防衛韌性此時都照顧不了無力的民眾,戰時能照顧得了?

民進黨無限上綱搞鬥爭,搞到不能用同理心看待民意、搞到不能急民所急。土城家暴男殺死妻子、小姨子,台中詐騙案一家五口走上絕路;家暴、詐騙橫行多時,所謂「安全防護網」卻一再漏接,台灣還要付出多少慘痛代價?平時的安全防護如此脆弱,政府趕緊補破網吧!

質言之,吹爆台灣防衛韌性的不是丹娜絲,而是長期以來民進黨為攫取政治利益撕裂台灣社會,以及這九年多來民進黨政府粉飾失政的大內宣。前民進黨政府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痛批綠委沈伯洋「反共反到起肖」,民進黨聽進去了嗎?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