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吃止痛藥失靈 中藥調理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26歲女性,13歲初經開始嚴重經痛需仰賴止痛藥,近日開始痛經加劇。經中醫辨證,並以中藥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香砂六君子湯加生地、川芎治療1個多月後,不僅經痛改善許多,生活品質也明顯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謝秉芮說,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經痛發生在無骨盆腔病變的情況,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素水準升高誘發的發炎反應,導致子宮收縮和痙攣性疼痛。繼發性經痛是由骨盆病理或特定狀況引起,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腫瘤等引起。

謝秉芮指出,中醫有許多經痛治療相關方劑,如《金匱要略》:「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提及的當歸芍藥散、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以及散寒止痛的溫經湯等。

北市聯醫中醫科更有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湯」,除了四物湯基礎外,更添加補腎填精的枸杞子等,一般在經後服用3帖,對於虛證導致的月經不順及經痛是很有幫助的。無論是原發性痛經或續發性痛經,中醫皆可透過詳細辨證論治選擇適合病人的方藥。

謝秉芮說,實證醫學更發現,中藥不僅能抗發炎止痛,亦有活血化瘀作用,以預防沾黏、纖維化,藉此除了緩解經痛外,更能減少內膜異位症的復發及不孕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