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近期氣溫節節攀升,不少民眾出現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夏季常見的不適症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林鈺庭指出,聰明地調整飲食內容與方式,打造清爽健康的「夏日餐桌指南」。
林鈺庭強調,「補水」是夏季最基本卻最常被忽略的重要原則。許多人習慣以冰涼的含糖飲料或運動飲料來解渴,卻不自覺增加高果糖糖漿的攝取量,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脂肪肝、高血脂症、代謝症候群,甚至是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林鈺庭建議,應優先選擇白開水,並採取「定時定量、少量多次」的主動補水策略,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才能真正維持健康。
食慾不振時,林鈺庭建議善用「酸、香、麻、辣、鮮」等多元風味來活化味蕾。例如酸味的檸檬、梅子可促進唾液分泌;香氣十足的蔥蒜炒香可喚起嗅覺食慾;適量使用花椒、辣椒可刺激口腔感官、加快新陳代謝;而香菇、柴魚、海帶等天然鮮味食材,則能簡易烹製營養滿分的湯品。
除了營養均衡,夏季飲食也可結合環保理念。林鈺庭指出,從食材選擇到烹調方式,皆可落實節能減碳。建議多選擇當季當地蔬果,如絲瓜、苦瓜、竹筍等台灣夏季盛產食材,不僅新鮮營養,還可降低碳足跡並支持在地農業;烹調方面則可採用蒸、燙、涼拌等方式,減少油煙與能源浪費,也能保留更多營養成分。例如使用電鍋一鍋到底,或製作簡單冷盤,皆是兼顧健康與永續的選擇。
林鈺庭也分享其私藏食譜「ESG彩虹蔬果拌米線」,這道料理選用紅、橙、綠等高植化素、多元抗氧化蔬果,搭配白芝麻、魚露、辣椒與香菜調製的清爽醬汁,不僅色彩繽紛、營養均衡,製作簡單、適合夏日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