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嫁接」之樂

■張和平

兒時的記憶裡,總有一段關於嫁接的神奇片段,如同夢幻般縈繞心間。那時,鄰居愛民大哥彷彿擁有某種魔力,經他一嫁接,平凡的野桃便能結出碩大的壽桃,野梨也會搖身一變成了清甜可口的雪梨。每當他手持利刃,小心翼翼地削切、貼合,最終讓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體融為一體,我總是站在一旁,瞪大眼睛,十分好奇與羡慕。

那時的我,對嫁接充滿了無限嚮往,也偷偷嘗試過幾次,看似與愛民大哥操作相同,但每次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那些被我寄予厚望的枝條,最終只能黯然枯萎,留給我的只有無盡的遺憾。

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活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了學業與事業上。備考、上大學、參加工作,公務、家務,這些忙碌而充實的日子讓我無暇顧及兒時的那份期待。嫁接的技藝,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被我遺忘在了記憶的角落。

退休後,我客居鄉村,享受那份寧靜與自在。在這裡,我栽下了兩棵柑橘樹,本意是增添幾分田園情趣,卻不料這些柑橘品種不佳,果實酸澀難咽。面對這些「不爭氣」的果樹,我心中湧起了一絲無奈與不捨——毀了它們,實在可惜;留著它們,又難以品嘗到甘甜的果實。

就在這時,兒時關於嫁接的記憶忽然浮現在了腦海中。我何不嘗試一下,讓這些柑橘樹煥發新生呢?儘管心中充滿了期待,但初次嘗試的結果依然不盡人意,那些被我精心嫁接的枝條,似乎並不願意依附在新的母體上,最終變成枯枝。

正當我準備放棄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得以親眼目睹果園中果農們的嫁接過程。他們手法嫺熟,每一步都透露出專業與自信。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得知了嫁接成功的關鍵——皮枝必須貼緊,同時還需要纏膜裹緊,以達到不被晃動、防曬保濕的效果。

去年,按照果農的指導,我再次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對兩棵柑桔進行了嫁接。這一次,整個手法,特別是選枝、貼合我甚感滿意,彷彿能感受到嫁接的每一個枝條(接穗)都在與母本傳遞著生命血脈。果然,不久我便看到了那些被我締造出的「新生命」在春風中誕生,看到輕輕探出頭、抽出嫩黃的新芽時,我內心的喜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快樂得像個少年。

春天如約而至。在這百花盛開的時節,我嫁接成功的柑橘樹上已長出花蕾,彷彿是報春,更像是在向我這個給予它生命的人報喜,春華秋實,這些花蕾是豐收的希望。我期待金秋來臨時,這兩株由我嫁接的果樹能夠結出又大又甜的柑橘,讓我品嘗那親手創造的甘甜,享受「嫁接」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