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區農改場開發果木枝條循環利用技術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果木枝條循環利用技術。(台中農改場提供)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為促進農業生產剩餘物質再生利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果木枝條循環利用技術,包括異地加值堆肥化應用與果園現地處理,協助果樹及庭園苗木相關產業實踐枝條再利用,成功將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枝條,轉化為具高效價值再生資材,此綠色永續農業模式,促成企業社會責任(ESG)行動方案,為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創造雙贏局面。

台中農改場指出,台灣每年產生的果木枝條高達二十五萬公噸,若隨意堆置田間或露天燃燒,易衍生環境汙染與公安問題。為使農業剩餘資源有效利用,該場篩選能分解果木枝條微生物菌株,開發循環再利用技術,針對枝條可集中清運果園,建立果園枝條集運與破碎流程,並接種地衣芽孢桿菌TCLigB進行堆肥發酵,產製成有機質肥料及栽培介質,應用於東方甜瓜與洋香瓜等作物栽培,較傳統泥炭介質可節省百分之八十氮素、百分之五十六磷酐及百分之五十六氧化鉀等化肥施用,並提升東方甜瓜與洋香瓜單果重百分之三十五、二十七。

針對枝條不易集中清運果園,建立枝條現地處理技術,並以木黴菌TCT-P00一枝條加速分解速度,應用於葡萄園,分解枝條養分回饋土壤,可提升葡萄單果串重量百分之十五,並提升土壤有機質百分之零點二七及節省約百分之三十三肥料用量;除果木枝條外,針對行道樹枝條處理,該場輔導業者,將接種木黴菌TCT七六八菇包木屑混合行道樹粉碎枝條,發酵處理後再回施至行道樹下作為覆蓋資材,可降低雜草孳生。

該場表示,開發技術皆授權業者完成商品化,並透過合作建立綠色循環、友善環境及永續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