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台平均每4名學童,就有1個人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醫師提醒,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有高達5成、肥胖青少年有7成機率,在成年後仍為肥胖成人。
依據教育部發布11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全台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盛行率則為28.6%。國健署11日上午召開「FIT動起來!健康體位,一次到位」記者會,將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等面向導入兒童健康體位,特別結合教育部推動學童健康體位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全台平均每4位學童,就有1個人過重或肥胖的問題,孩童肥胖不是孩童個人的問題,而與家庭的營養跟運動習慣息息相關,沈靜芬鼓勵家長應以身作則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從小做起,並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教育,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黃啟南也警告,很多家長誤以為「小時候胖沒關係,長大就會抽高」。但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有高達5成的機率,在成年後仍為肥胖,而肥胖青少年機率更高,高達7成會成為肥胖成人。兒童期的肥胖若未及時介入,不僅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與自信心,還會大幅提高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深遠,不可輕忽。
小兒科醫師「柚子醫師」陳木榮分享曾在診間遇過重達16公斤的3歲胖娃,嚇壞醫療團隊,想洗掉小胖子國的稱號,營養與運動是關鍵,尤其含糖飲易肥,還侵蝕專注力。
陳木榮建議,家長可以落實「FIT動起來」的3大要素:運用「Fitness運動」、「Intake飲食」、「Team合作」3大要素,應規劃兒童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並建議以「我的餐盤」建立兒童均衡飲食習慣;且強調陪伴與合作的重要性,家長的以身作則讓兒童養成喜歡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