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備受家長關心,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孟臻說,若孩子有生長發育問題,在西醫就診的同時,也可尋求中醫的協助,治療方法多元,包括中藥、藥膳、針灸等,第二性徵出現時開始介入轉骨方,把握黃金成長期衝刺身高,提醒家長,平時孩子的飲食、運動及作息的配合也很重要,不要熬夜,建議讓孩子十歲前就寢。
莊孟臻表示,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長多高,身高受多重因素影響,如遺傳、營養、運動、作息及壓力等,其中遺傳決定了七成;宜於六到八歲左右開始監測孩子的生長發育,可較準確預測成年身高並及早發現問題。
若孩子有生長發育的問題,在西醫就診的同時,可同時尋求中醫的協助,中醫常透過補腎、疏肝、健脾的方式來處理兒童生長發育的問題,治療方式包含中藥、藥膳、針灸、雷射針灸、艾灸或穴位按摩等。
她說,當孩子還沒有出現第二性徵前,中醫會先調理脾胃、過敏和睡眠等問題,建立好的體質基礎;第二性徵出現時,則開始介入轉骨方,補腎壯骨、活血通絡,把握黃金成長期衝刺身高。
中醫轉骨目的不僅在長高,也有調理生長發育和改善體質等作用,性早熟或骨齡超前的孩子要慎用中藥處方,服中藥期間也要持續追蹤骨齡變化,以避免補過頭,反而造成生長板提早閉合,不利於成年身高。

除中藥調理,亦可刺激長高穴位,如「湧泉穴」為腎經井穴,能啟動腎氣循行,可透過跳躍或按摩刺激;「身柱穴」為督脈穴位,有身體的支柱之意,可提升陽氣、調整體質,有利小兒生長,可透過艾灸或推拿刺激。
莊孟臻提醒,除西醫或中醫的藥物治療,飲食、運動及作息的配合也很重要;飲食上要多補充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少吃高糖、高油脂食品;建議以跳躍運動為主,如跳繩、慢跑等;要有規律作息,早睡、不熬夜,建議孩子十歲前就寢,因為生長激素在深夜十時到二時,會藉由熟睡分泌至最大值;要讓孩子學習如何解壓、抗壓,保持身心愉快對長高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