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颱風、豪雨重創溪北,邊緣化問題浮上檯面,市議員蔡育輝、方一峰、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二十八日說,縣市合併以來溪北缺乏重大建設,人口流失五萬多人,邊緣化嚴峻,痛批地方制度法是「只准地方合併,不准地方分開」的惡法,要求中央修法,讓溪北回歸原台南縣,讓地方重生。
蔡育輝、方一峰、尤淨寬等人說,縣市合併後,在溪北地區聽到越來越多的後悔聲浪,鄉親陳情,對比溪南的繁華,溪北人好像二等公民,合併以來,人口流失五萬四千五百五十人,人越來越少、老化嚴重,主要是缺乏重大建設,沒有高薪機會,溪北邊緣化越來越嚴峻。
蔡育輝等人表示,合併前溪北人口有五十萬八千三百零一人,到今年七月底溪北人口數,溪北十七個行政區,總人口數是四十五萬三千七百五十一人,比現有的縣市宜蘭縣、基隆市、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等人口還要多,和南投縣、新竹市的人口不相上下。
他們說,溪北宜維護農地面積約九點三萬公頃,雖在非都市土地,規劃近七千公頃的未來發展區,卻是跟鄉親畫大餅,以這次受颱風和豪雨侵襲的溪北地區為例,二萬多棟房子屋頂受損嚴重,如要將老宅重生,完全無法走都更路線。
為活化地方,溪北人要脫離台南市,因此主張修地方制度法,因為這是一部「只准地方合併、不准地方分開」的惡法,地方制度法第七之一條規定,只有將縣市合併改為直轄市的規定,卻沒有從直轄市分離的相關規定,溪北地區人口達四十五萬三千多人,比宜蘭縣人口還多一點,更比花蓮縣和台東縣的人口還多,為何台南溪北不能跟台南市分開,如同一對怨偶,問題不處理未來會如同火山爆發,不可收拾,城鄉差距會加大,因此應速修地方制度法,讓溪北回歸原台南縣,讓溪北重生,可透過公投讓民意決定。
對此,市府則強調,問題不在縣市合併,優先要改革的,應是被藍白粗暴通過的財劃法!合併以來市府持續投入資源,包含麻豆工業區、開發中的七股科工區,與規劃中的柳科三期等,溪北獲得的公共建設、治水投資與產業園區開發,遠超過過去縣市分治時期;事實已證明,溪北正在發展、正在轉型,「溪北被邊緣化」是刻意扭曲。
市府說,溪北要發展,靠的不是「分家」,而是「合作」!放下黨派共同為台南爭取合理的財源分配,爭取溪北應得的資源!
根據最新人口統計,今年七月新營、麻豆、大內、學甲、西港等溪北行政區,遷入人口皆大於遷出,證明溪北正逐步吸引人口回流;人口總數減少的主因是自然老化,屬政策難以逆轉的全國趨勢;但「社會增加」則顯示市府推動溪北經濟、承接南科外溢效應,已逐漸展現成效。
市府強調,縣市合併後,溪北獲得的公共建設、治水投資與產業園區開發,遠超過過去縣市分治時期;事實證明,溪北不是被邊緣化是正在發展、轉型;市府會持續爭取中央資源、推動均衡建設,讓溪北與溪南共榮發展,共創大台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