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節令已過立秋,「蒙面俠」紅尾伯勞現身四草、土城一帶,意謂台江冬候鳥季即將開鑼。目前正值候鳥換羽期,同一族群不難發現夏羽、冬羽及夏冬羽混雜的候鳥,鳥友必須仔細觀察才能辨識其身分,這也是賞鳥的樂趣之一。
每年「立秋」之後,不少北方候鳥振翅展開長途的度冬之旅,台灣位於大陸北端與南太平洋之間,正好是候鳥境遷的中繼站;八月份的鳥況與七月份有相當大差異,除了留鳥和還未離境的夏候鳥,不過一些度冬候鳥先鋒部隊已出現在台南沿海濕地,以鷸鴴科候鳥為主,除了彎嘴濱鷸、鷹斑鷸、青足鷸、小環頸鴴,還有台灣稀有的半蹼鷸、流蘇鷸、黑尾鷸及赤足鷸。
蒼鷺是在台灣度冬的鷺科中,體型最大的冬候鳥,目前已有零星幾隻飛抵安南區土城一帶濕地,修長的體型比大白鷺多三公分,全身羽色大致為灰色,頭頂於眼後長有一前寬後細的黑色飾羽,為其最大特徵。
紅尾伯勞現身四草、土城一帶,沿海的防風林、銀合歡樹上不難發現牠們的身影,之後,赤腹鷹、灰面鵟鷹等猛禽會在恆春集結,南台灣將掀起一波賞鷹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