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鹽水區歡雅里、三明里、文昌里地勢低窪,長年飽受水患威脅,南市水利局持續推動岸內排水整治作業,繼第二期工程順利完工後,再獲中央核定一點七億元補助,第三期治理工程已開工,預定明年十二月完工,將大幅強化鹽水區防災韌性,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局表示,岸內排水長達十二點八公里,為鹽水區重要排水;以往由興農橋上游至鹽水市區約三點八公里之人口密集區已整治完成;不過,中下游渠道寬度不足且多為土堤,一旦有颱風豪雨來襲,常有溢淹及堤岸沖毀災情發生。為改善此問題,水利局推動歡門橋至羊稠厝橋間瓶頸段河段整治作業,目前剩僅剩歡門橋下游左岸三公里加一百八十公尺處至九百公尺處尚未完成整治,期望透過岸內排水治理工程第三期施作後,完善整體排水系統效能,降低發生水患風險。
水利局指出,因應現地地質鬆軟易受沖刷,第三期工程採用「預力混凝土版樁結合懸臂式護岸」複合工法,具備穩固、抗掏空等特性,底部混凝土版樁可大幅強化基礎穩定性,避免水流沖刷造成結構掏空,同時亦可解決地基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大幅提升整體護岸安全性與耐久性。

主要施作內容包含新設懸臂式護岸長度約六百卅二公尺、側溝及防汛道路約七百二十公尺,完工後現況堤頂加高至五點四五公尺、河道寬度由原本卅公尺拓寬到五十公尺,將有助提升整體排水通洪能力,可保護鹽水區的歡雅里、三明里與文昌里等二千八百人以上的聚落人口;在第三期工程完工後,歡門橋至羊稠厝橋瓶頸段將完成全段整治,與上游已施作完成的建設形成完整排水體系,有效強化區域整體防洪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