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新銳主廚領軍!台北互舍酒店「互餐廳」翻玩在地與法餐

主菜「胭脂鴨胸」肉質軟嫩,讓人一試難忘。徐力剛攝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大稻埕的街角,風聲輕輕拂過紅磚立面的歲月痕跡,舊時的商旅繁華,與今日的慢步光影交疊,在這片土地上生出了新的樣貌。台北互舍酒店靜靜佇立於此,經歷滄海桑田的歲月時光,唯獨不變的是「互餐廳」像是一位守候時光的朋友,以美食留下美好記憶,將旅行、生活與城市故事串連。走進這裡,既是品味一餐,也是參與一段與大稻埕呼吸的日常。

台北互舍酒店獨特紅磚建築,見證大稻埕冉冉歲月。台北互舍酒店提供

首次來到台北互舍酒店,很難不被外觀所吸引,酒店1至3樓保留了磚造的古典巴洛克式風格建築,以紅磚與洗石子構築,4樓以上則是灰色花崗石新建築,古典與現代戲劇性碰撞,兩者形成強烈視覺對比,似乎也訴說著大稻埕的黃金歲月故事,凝練出新舊交接的橋樑。

「互餐廳」舒適環境,提供絕佳用餐體驗。台北互舍酒店提供

館內「互餐廳/HU’s Restaurant」由年僅30歲的年輕行政總主廚阮紹榮(Benny)掌勺,出身廚師世家的他,從小在廚房長大,家中長輩爺爺、叔叔擅長川菜料理,奶奶則專長江浙料理,Benny 16歲初出茅廬,曾在天香樓學藝,鐘情於江浙菜系,爾後前往新加坡、美國深造西餐造詣,從他的菜色上不難看出中西融合的影子。以前菜「胡椒胭脂蝦」來說,靈感來自經典的台式胡椒蝦,將胭脂蝦以西餐常見的舒肥手法烹調,最大程度保留肉質嫩度,玫紅色外觀綴以晶瑩剔透的澄清湯凍、墨黑色的橄欖油魚子醬,搭配蝦油製成的胡椒美乃滋、醃冬瓜一起品嚐,視、味覺雙重享受一次滿足。

30歲年輕行政總主廚阮紹榮(Benny)。阮紹榮提供
前菜「胡椒胭脂蝦」色澤豔麗,好吃又好拍。徐力剛攝

嗜辣之人絕不能錯過的「碳烤美國牛舌」,先以滷水醃漬3天,讓風味緩緩滲入纖維,再以炭火細烤,封存厚切牛舌的軟嫩。最驚豔之處,在於主廚特製的「焦化辣椒醬」,將四川二荊條辣椒的熱烈,揉合黑蒜的厚實與蠔油的醇潤。初入口時,微辣氣息在舌尖流轉,似乎還在可忍受的界線,隨著牛舌於齒間咀嚼,辣度層層推進,如同一場華麗樂章在口中熱烈奏響,尾韻則由油封蛋黃醬、芥末籽與薄片鮮蘑菇輕聲收束,溫柔化解辣意,留下恰到好處的餘韻,也是整場餐期我最喜歡的一道料理。

「碳烤美國牛舌」配上特製辣椒醬,香辣夠勁

主菜「胭脂鴨胸」色澤嬌豔,主廚特別選用彰化在地養殖的玉露玫瑰鴨,刻意保留20%血水不去除,Benny分享,法餐常見的野味料理,製作時保留血液的鐵質與礦物感,能強化紅酒醬的深度,形成獨有的「金屬與醇厚感」,玉露玫瑰鴨保留20%血水,不僅色澤豔麗,品嚐時搭配紅肉梨與鹹甜風味的冰梅醬,層層風味在舌尖堆疊。

近期來到「互餐廳」,除了能享用Benny的招牌料理外,為迎接2025「台北餐廳週」的到來,同步推出5道套色佳餚,以北部5大夜市招牌小吃為靈感,巧妙融合中西式料理技法,帶給食家饕客為味覺新饗宴。

創意菜「麻辣鹹水雞」口感多層次。徐力剛攝

首先是通化街夜市的「麻辣鹹水雞」,主廚將傳統鹹水雞皮、肉分離,鮮脆小黃瓜包裹著雞肉,再拌入鹹水汁、油潑辣子提味,建議先從原味嚐起,黃瓜的脆度能襯托雞肉的鹹香,佐以糖漬檸檬、拇指檸檬的酸甜滋味,帶給味蕾全新刺激,唯獨可惜的是雞皮仙貝口感雖脆,卻少了點鹹味,若能微調風味會更佳。

創意菜「胡椒餅」肉感扎實。徐力剛攝

饒河夜市的「胡椒餅」造型醒目,有別傳統胡椒餅的老麵皮,改以油皮包裹滿滿肉餡,烹調前加入肉凍,隨著溫度升高,餅皮吸收滿滿肉汁精華,餡料混合手炒黑胡椒、松露與少許牛肝菌,中西合壁創造多元食感,

創意菜「生炒羊肉」香滑細緻,能嚐到滿滿肉味。徐力剛攝

士林夜市的「生炒羊肉」精選澳洲羊小排入饌,以特製甜麵醬鋪底,搭佐雲林大蔥與淺黃色的薑汁蘿蔔泥,能中和羊肉羶味,細緻又好吃。景美夜市的招牌「四神湯」乳白色湯頭以豬大骨、豬里肌為基底,加入四神:芡實、茯苓、淮山、蓮子等食材,搭配九孔鮑、陽明山山藥、薏仁與蓮子泥,可依個人喜好添入蔘鬚、當歸熬煮的家傳藥酒,入口溫潤黏滑,十分養胃。

創意菜「四神湯」桌邊秀服務,滿足視、味覺雙重饗宴。徐力剛攝
創意菜「炸芋棗」巧妙結合大稻埕茶文化與乾貨文化。徐力剛攝

寧夏夜市則端出「炸芋棗」凝練出大稻埕的茶文化與乾貨文化,傳統芋棗與鐵觀音冰淇淋入口竟異常的搭,現場撒上麵茶粉,瞬間香氣四溢。

甜點「互舍椪餅」韻含南部人的成長記憶。徐力剛攝

甜點「互舍椪餅」以台灣南部傳統點心椪餅為發想,巧妙融合四果冰概念,圓型椪餅罩住的是鐵觀音冰淇淋、醃漬鳳梨、當季水果,以及桂花釀、麻油釀製湯圓,先敲碎椪餅,挖上一勺冰淇淋與水果,配上香甜椪餅,美味再升級。

整場餐期細細品味,不難看出主廚Benny以「台灣原生食材」為根基,巧妙融入大稻埕的乾貨文化,形塑出獨樹一格的料理。他不僅延伸了傳統家庭料理的記憶風味,更將多年旅居海外所吸收的飲食文化轉化為創作靈感。於是,一道帶有川味靈魂的「焦化辣椒醬」,不只是辛香的刺激,而是對地方調味深度的再詮釋;一道承襲法餐經典的「血鴨」,亦不只是技法的移植,而是在台灣語境下的文化對話。這樣的料理,既有在地情感的溫度,也承載跨文化的視野,讓餐桌成為傳統與當代、在地與世界之間的橋樑。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