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喝油…3成異膚病友試過偏方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花大錢用偏方得不償失,醫師呼籲「正規治療」才是長期解方。(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3歲的小琳 (化名)從小就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經常紅腫、脫屑、潰爛,影響外觀及人際關係,甚至曾痛苦到想結束生命。為了「根治」,她試過無數偏方,包括中藥、算命和通靈祭改,還曾嘗試放血、喝油等偏方。然而,不僅病情未改善,還帶來巨大心理壓力與經濟負擔。

每年9月14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今年的國際主題訂為「Our Skin,Our Journey」(我們的肌膚,我們的旅程),強調全球病友在這條「異膚抗病之旅」的處境與心聲。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針對418位病友進行治療調查,結果發現,雖然高達99.5%的病友都有使用正規治療,但仍有34.7%的人嘗試過另類療法,而這些另類療法,讓大部分病友都認為走了冤枉路,調查顯示近9成(86.2%)病友認為另類療法「無效」,有87.3%的病友更表示「不會推薦給他人」。

儘管如此,仍有68.4%的病友花費超過1萬元在另類治療上,25人投入超過10萬元,甚至有5人花費破百萬元,但最後幾乎全數認為無效且不推薦。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慢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名譽理事長朱家瑜醫師指出,異膚是無法「根治」的,治療的目標是長期控制與減少發作,「正規治療需要時間,但能真正改善病因,並逐步讓病情穩定。」

調查指出,使用生物製劑、口服標靶藥物的病友滿意度可達8成,而另類療法僅約7成,甚至低於僅使用乳液與藥膏等基礎治療。

朱家瑜提醒病友,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場長期抗戰,沒有捷徑。追求「根治」的偏方,往往只是徒增失望與經濟負擔。唯有回歸正規醫療,才能逐步改善病情,迎向更穩定與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