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人長期受到鼻塞困擾,甚至在感冒或睡眠時更為明顯。日前有讀者在社群平台提問:「醫師說我有鼻中膈彎曲,是不是一定要開刀?會不會很嚴重?」對此,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明劭特別針對民眾疑問做出回應。
醫師蔡明劭表示,鼻中膈彎曲其實相當普遍。研究顯示,約有7至8成的人在檢查時可見不同程度的偏斜,但真正會造成明顯鼻塞、反覆鼻竇炎或打鼾的,大約僅兩成左右需要治療。換言之,「彎曲」不代表一定得開刀。
多數輕度的鼻中膈彎曲患者,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即可改善。例如使用鼻噴劑減少過敏反應、降低鼻黏膜腫脹,或搭配口服抗過敏藥物,都能讓鼻腔暫時回復通暢。若合併鼻竇炎或感冒,適度用藥及生活作息調整也能有效緩解。蔡醫師打比方說,鼻中膈彎曲就像牙齒稍微不整齊,不必急著「矯正」,只要沒有造成嚴重困擾,藥物就是首選。
至於手術,蔡醫師強調,絕不會隨意建議患者動刀。只有在症狀持續、藥物效果有限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手術。臨床經驗顯示,鼻塞往往不單純來自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肥大也是常見原因,特別是過敏體質者。若僅矯正鼻中膈,效果恐怕有限,必須同時處理下鼻甲,才能真正改善呼吸。
近年來,鼻中膈手術技術已有長足進步。蔡醫師指出,現今透過內視鏡輔助的微創方式,只會調整必要的組織,並搭配低溫能量,將傷害降到最低。病人出血少、疼痛輕微,不需長時間塞鼻,恢復快速且舒適,術後呼吸更為順暢自然。
總結來說,鼻中膈彎曲是常見的解剖現象,並非人人需要手術。大部分患者可先藉由藥物控制症狀;若影響生活品質,才需進一步考慮手術。而手術的重點不僅是矯正鼻中膈,也應一併處理下鼻甲肥大,才能徹底改善鼻塞。蔡明劭醫師強調,最終目標是讓病人擺脫困擾,重新享受輕鬆自在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