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卡、話斷續…她罹年輕型失智症

羅東博愛醫院醫師劉競雄提醒,早年失智有新藥可減緩。(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逐年攀升,其中以退化型阿茲海默症為主,但65歲以下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比例亦不可忽視,羅東愛醫院有一名50多歲婦女因為無法清楚表達,常出現說到一半突然卡住、說不下去的狀況,最後發現就是年輕型失智症。

「中年危機」可能是年輕型失智的症狀,因為年輕型失智症的表現可能不僅是記憶衰退,還包括方向感喪失、語言障礙、情緒不穩和工作判斷力下降等,這些症狀可能會被誤認為是「中年危機」。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指出,長輩年齡越大則失智的比例越高,失智照顧是高齡社會必需面對的議題。(記者傅希堯攝)

博愛醫院近來就有一位58歲何女士前來求診,她表示近年經常思緒不順、言語斷續,甚至表達與心中想法不符,長期覺得不對勁。經羅東博愛醫院以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消息令她與家人難以接受。

雖然失智症仍無法完全治癒,但治療已有新突破。羅東博愛醫院率先在宜花東地區引進衛福部核准的「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新藥」,能針對病因進行清除性治療。臨床數據顯示,治療18個月可延緩3至5成認知退化,並爭取約7.5個月自主生活時間,為患者帶來希望。

院方表示,照護不僅依賴藥物,還需整合生活型態醫學與社會資源,強化醫療與生活的結合。醫師提醒,「及早診斷、積極治療、全期照護」,才能替病人與家屬爭取最寶貴的時間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