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鄉歷史 董峰政分享鯽魚潭前世今生

董峰政分享前人以鵝毛筆寫下的文獻。(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一幅畫說出古早永康鯽魚潭歷史,一張地圖道盡古早故鄉,還有一份鵝毛筆寫的天書,讓新市社內社區十七日的台文班,更加認識了生活所在的故鄉文化故事。老師董峰政表示,因為好友翁佳音提供的資料,更清楚台灣最早的文明就在永康新市這一帶。

「大灣海峽古地形,鯽魚潭水流無停,文人雅士東湖景,龍潭求雨顯神靈。道光年間大風雨,流入台江全石塗,鯽魚潭水倒翻箍,從此向南換水路…」,這首由董峰政新創作的鯽魚潭之歌,紀錄下鯽魚潭的前世今生。十七日董峰政在社內台文班,透過了古地圖和相關文書資料,說著自己故鄉永康鯽魚潭的滄海桑田,也說著荷蘭人在王田設置阿姆斯特丹農場,以及荷蘭人日記上所記載的鄭成功軍隊在永康東北新港溪的所在,更明白開元寺竟是荷蘭人打造的別墅花園所在。

董峰政表示,大家熟知的鯽魚潭曾是台灣十景之一的「東湖」,更是對照中國的西湖,而得名的,另一說則是赤崁樓東望的一湖潭水,還有一說是「龍潭」即清朝祈雨的所在。特別的是數百年前這一帶原本就是大灣海峽,一片汪洋,而古早沒有虎頭埤,卻有著鯽魚潭美景,只是隨著風雨變化,地形地貌大改變了,東湖不見了,倒是有了虎頭埤南瀛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