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以農遊推廣為主題,合作辦理「一起嘉+遊」中台灣農創市集,共同行銷特色農村及產品,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將新竹縣的農特產品推出去,也歡迎大眾來新竹縣作客,走訪農村之美、體驗在地活力。
竹縣府表示,縣府為讓旅客深度體驗在地農村特色與魅力,也結合農村社區與休閒農業區合作推出「逐風趣」深度農遊路線,設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二項及第十一至十五項指標,藉由綠色農遊的實踐帶領遊客穿梭於農漁村間,認識新竹縣在地農村友善自然環境的方式,除了促進農村在地經濟,同時也鼓勵農戶持續加入友善土地的行列,促進糧食安全及維護農地生產環境。
農遊路線透過實際走進產地源頭,了解食物取得的過程,鼓勵消費者支持在地農產品,減少食物浪費和碳足跡,並支持永續的消費模式,深入在地了解農村產業、歷史與人文風貌。
新竹縣境內已有一百零七個農村社區參與相關培訓與推動,截至今年五月,共有卅八處核定為農村再生社區。這些年來,新竹縣政府持續秉持「由下而上」的精神,透過共同參與、創新思維與整合平台的建立,協助社區在執行年度計畫的同時,也累積人力與知識,為農村未來的永續發展儲備能量。
以新埔鎮北平社區為例,社區居民透過專業課程學習土壤管理、作物病蟲害防治、有機育苗等技術,更進一步研發出洛神花酥、洛神花饅頭等特色產品,讓社區產業有了新的價值與亮點。這些成果,不僅增加了居民的收入,也帶動了長者、志工的參與,讓社區更加團結。此外,更展現創意,將洛神花加工為洛神花蜂蜜醋、洛神花紫蘇汁,甚至設計自有品牌標誌,成功讓一級農產提升為二級、三級產業,為農村創造新的市場與競爭力。這樣的案例正是新竹縣推動農村再生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