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蔡宜璋建築師事務所變藝廊

建築師蔡宜璋將辦公室的大廳和樓梯等公設,化身為藝廊,展現建築和人的對話。(記者林雪娟攝)

建築,不僅僅是一棟被定義為住宅、辦公室或美術館的房子,它更是一個人為構築的場域,承載著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台南市建築界每三年推出「三年展」,建築師蔡宜璋在整理相關展品之際,也在建築事務所所在地,運用大廳公設、樓梯間等,規劃成為藝廊空間,除和來客分享,也期許空間不只是展示牆,更是對話平台,成為一個隨時提醒我們「為何而建」的新場域。

畢業於東海建築系的蔡宜璋,在奇美博物館競圖時脫穎而出,留下其人生代表作,提到其大作,眾人喝采,然對他而言,作品畢竟須和業主磨合,但在其堅持下,還是留下部分他所想表達發揮;外型像書本堆疊的台南南區鹽埕圖書館,貫穿三層樓的「書梯」,陽光引入,又具機能,設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近年來星巴克咖啡建築也成為造訪者收集的重要特色,位於台南佳里的星巴克,無論是外型還是綠意盎然的空間,都讓人為之一亮。

建築師蔡宜璋將辦公室的大廳和樓梯等公設,化身為藝廊,展現建築和人的對話。(記者林雪娟攝)

蔡宜璋表示,每一個設計與建照的實體,都是對「存在於這片環境」概念所作出的回應與詮釋。他說,當我們日復一日專注於工作細節時,是否也會遺忘建築初衷?為提醒自己不斷省思與對話,他特別在辦公室的流動空間中,將值得探討的案例與作品張貼出來,與同道朋友共享、交流,並保留一方自我檢視的角落。

有些建築設計作品,難免因競圖結果扼腕,沒有機緣和世人相見,他也趁機進行公開分享。蔡宜璋期許未來能持續更新張貼內容,讓空間除了展示功能,更能成為彼此交流、激盪的空間;透過建築設計,讓空間和人的心靈交會。展期無限期,不斷更新內容,有意參觀者,因需安排導覽,請提早預約,電洽:0928679687。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