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政府與上海市政府每年舉辦的「雙城論壇」因故延期,再度引發朝野攻防。藍營指責陸委會蓄意刁難且延宕審查進度,使得赴陸作業不及;綠營則回嗆台北市府卸責,陸委會還說已經要發證讓全團出發,台北市突然宣布延期「有點意外,也有點遺憾」。按台北市府評估,雙城論壇可能在年底前舉辦;不過這段時間正好讓國人檢視朝野的兩岸政策,延期並非全然是壞事。
綜合各方說法,台北市府依慣例兩週前提交行程等文件送審,但不僅陸委會不表任何意見,送審的合作備忘錄(MOU)也遭相關部會已讀不回,國安人士還指稱備忘錄內容違規;而且,對於是否同意MOU,相關部會也沒有正式公文。眼見距離預訂舉辦時間二十五日迫在眉睫,台北市府仍然無法確定是否能與上海市政府簽署MOU,只好宣告延期。
無論朝野的兩岸政策立場為何,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應是所有台灣民眾的共同願望和目標;因此,發起雙城論壇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就說,「希望民進黨政府不要破壞目前唯一的官方溝通管道」。因為兩岸城市交流不僅能減少彼此誤解,也能讓兩岸穩定發展。簡言之,藍營的立場是,若能促進兩岸和緩,「急事緩辦」並不是壞事,就擔心民進黨為保政權蓄意炒作敵意扯後腿。
《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結果發現,六成三民眾不滿意賴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八成八認為兩岸需要維持溝通管道,四成六期待加強經貿交流,雙雙創下四年來新高。更特別的是,連續兩年有六成六民意認為台灣應在美國及中國大陸之間維持等距,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增加到四成九,也是近四年高點,顯見民眾在擔憂兩岸衝突情勢升溫下,對民進黨「民主同盟救台灣」的大內宣根本不買單!
賴清德上任以來,其對抗心態主導民進黨兩岸路線,不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更是台海現狀急速惡化的主因之一。中共對台咄咄逼人的威嚇姿態固然是彼此互不信任的原因,但民進黨以為炒作「抗中保台」就能保住政權,從未嚴肅思考如何緩和敵對氛圍,難道不是癥結所在?
甚至,賴清德將中國大陸列為「境外敵對勢力」,一連串的兩岸政策不僅擾民,對促進國家安全及維持台海和平也毫無助益。賴清德敲鑼打鼓的「團結十講」隨著大罷免大失敗無疾而終,正凸顯大多數國人拒絕接受民進黨的鬥爭路線。
持平而論,民眾的期望值並不高,就是希望兩岸當局恢復正式對話溝通機制,進而達到降低衝突風險的目標,而不是成天高喊備戰,卻無視於民眾冀望維持台海和平的心聲。然而,從賴總統到陸委會的發言和舉措,甚至阻撓雙城論壇,台灣民眾實在看不到政府有尋求和解、化解歧見的誠意,只剩下增加國防預算的鷹派嘴臉,更看不到順應國際時勢調整對外政策的務實靈活。
賴總統日前為政治大學安倍晉三研究中心揭牌,將台海和平歸功於安倍的高瞻遠矚,被批評為有失台灣主體性,甚至被譏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當賴感謝安倍時,不就反證賴清德的無能,以致人民深陷「以戰止戰」的憂慮?備戰是基本,但避戰與和平才是人民企盼看到的兩岸僵局解方,畢竟台灣不能、也無法與大陸進行軍備競賽。賴清德應該全面反轉兩岸政策,否則只會讓兩岸的死結越綁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