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每年9月是「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據統計,近年我國的兒童癌症發生率略有下降,為支持病童及照顧家屬,國民健康署結合醫院建構「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協同醫院跨專科團隊、地方政府、學校及社會資源,建立關懷網路,與兒童癌症家庭邁向康復與希望。
成大醫院26日攜手國民健康署舉辦國際兒童癌症關懷月活動,癌症是18歲以下孩童及少年第四大死因,據111年症登記報告,19歲以下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為562人,相較101年788人,呈現緩降趨勢。相較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各類癌症5年存活率皆達近6成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結合家庭照護與社會支持體系,也能進一步提升病童康復之路基礎。
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表示,為讓每個癌童與家庭都能獲得更完善的支持,國民健康署推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由醫療院所串聯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團體等,整合治療、照護、復學,一路扶持病童、家庭,提升兒童癌症的治療成果。
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指出,成醫多專科團隊針對新診斷癌友家庭進行全方面評估,除提供治療與生理照護外,診斷初期同時納入可取得資源,以家庭會議方式了解家庭現況、評估資源需求,說明後續治療。病童如狀況穩定、經主治醫師評估達返校標準,將召開返校照護會議,邀集校方、家庭共同參昱會議,協助兒童返校後順利學習與返回正常化生活。
國健署強調,癌症照護的理想藍圖,需要醫療、教育、公共衛生與民間團體多方協力,也期待國人共同投注愛心與溫暖,讓每位癌友與家屬在生命的艱難時刻不再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