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月薪五萬元免繳稅,真的可喜可賀?

賴清德(前右2)到竹北市新天宮參香時表示,明年5月報稅時1個月賺約5萬元者不用繳稅,看似減輕薪資所得較低者負擔,但也反映出所得分配失衡更趨嚴重等問題。(中央社)

賴清德總統近日數度提到月收入大約五萬元以下、四到五成民眾不用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頗有月薪五萬免繳稅是「政府德政」之意。一般而言,賦稅除了提供政府財政收入之外,還有減輕經濟弱勢族群負擔、改善所得分配等功能。月薪五萬以下免繳稅,看似減輕薪資所得較低者負擔,但也反映出所得分配失衡更趨嚴重等問題。

或許是為了凸顯政府對於年輕族群、經濟弱勢族群的照顧,賴總統指出,年收入六十二萬元以下單身上班族可以免繳綜所稅;若夫妻扶養幼兒、父母,收入低於一定門檻也不用繳稅。賴清德並且強調,由前百分之一高收入族群來承擔稅收,明年將會是國人稅負最輕的一年。綠營對於賴清德的「輕徭薄賦」之說一片掌聲,在野則批賴清德拿著既有制度魚目混珠,而且政府一邊喊窮、一邊喊月薪五萬元以下免稅,豈不矛盾?

從量能課稅的角度來看,賴總統凸顯高所得者多繳稅、低所得者少繳稅或不繳稅,確實有其道理;但是四到五成民眾免繳綜所稅,卻恐怕傷了很多人、而且可能是越來越多人的心。就以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到六月平均月薪為四點七萬元,但有百分之六十九點八低於平均薪資。以此推算,可能有超過七成的受薪族不必繳稅;即使其中有人因有額外收入而高於繳稅門檻,免繳稅的比例可能還是超過賴總統說的四到五成,他們應該都是快樂不起來的低薪族。

再進一步來看,二0二0年上半年低於平均薪資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六點八,二0二二年上半年百分之六十七點二,去年上半年又升高到百分之六十九點三,照此趨勢,明年上半年就會突破七成。換句話說,全體薪資分配失衡的程度越來越高,依賴總統的邏輯,免繳稅的民眾也將越來越多,這對台灣算是好事?

台灣薪資分配越來越失衡,與產業失衡應有關聯。財政部統計,二0一二年八月電子產品、資通訊產品的出口比重合計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七,今年八月已達百分之七十四點八,但只吸納百分之七點五的就業人口;相對的,其他產業的出口金額卻一減再減,甚至落入生存保衛戰。二0二三年十月,主計總長朱澤民在立法院回覆「分配不均是政府責任大,還是企業責任大?」的問題,坦言「政府責任大」;由是觀之,所得分配失衡、越來越多人淪為低薪族,政府難辭其咎。

所得分配失衡,又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根據主計總處日前公布的調查,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吉尼係數去年為零點三四一,較前年高了零點零二個百分點,顯示貧富差距仍在擴大中。同一項調查顯示,縮小所得分配差距的租稅效果為零點一五,與前年、大前年相同;換句話說,當前稅制對於改善所得分配差距的效果並未增強,賴總統與其宣揚五萬元以下免繳稅,不如督促卓內閣研商如何以稅制縮小所得分配差距。

事實上,從改善所得分配的角度來看,早就有學者專家點出台灣稅制在這方面的缺失,也就是證券交易、土地交易等資本利得並未課稅;相對的,OECD國家大多開徵資本利得稅,英國即為百分之十或二十。問題是,課徵資本利得稅,無異於對富人拔鵝毛,賴清德拔得下手嗎?

附帶一提,近幾個月失業率、無薪假人數持續攀升,近四成五民眾認為未來半年就業市場會更困難。就此而言,不繳稅的人更多是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