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針減重 勿忽略營養均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年「瘦瘦針」掀起減重熱潮。減重營養師表示,瘦瘦針並非萬靈丹,若未妥善補充營養,反而容易造成肌肉與骨質流失;使用者必須建立正確減重觀念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千萬不要有「打了就不餓、不吃就會瘦」的錯誤認知。

姚蘊珈表示,瘦瘦針的原理是模擬腸道激素GLP-1(類升糖素胜肽-1),透過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慾與穩定血糖,幫助減少食物攝取並延長飽足感,進而達到減重效果。

過去瘦瘦針多用於BMI超過30的肥胖者,如今使用族群逐漸擴大,診所門診中常見為追求理想體態而施打的多元族群。

姚蘊珈提醒,BMI接近標準者,若未妥善補充營養,反而容易造成肌肉與骨質流失。該族群本身肌肉量更是珍貴,若施打後食慾下降、飲食攝取量不足,不僅蛋白質攝取不夠,碳水與脂肪也可能過低,失去「節省蛋白質作用」,無法有效保留肌肉組織,甚至導致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她強調,碳水與脂肪並非減重的敵人,適度攝取能幫助保留蛋白質,避免代謝下降。

姚蘊珈指出,許多人誤以為瘦瘦針「打了就不餓、不吃就會瘦」,反而忽略均衡營養進食與肌肉維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間飲食高油高糖,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效果,還可能傷害腸道菌相,增加身體負擔。減重不能只靠少吃,還需要建立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否則停針後復胖速度會非常快。

她強調,運動的目的除了消耗熱量,更是幫助維持肌肉與穩定代謝;尤其在食量減少的情況下,重量訓練能減少肌肉流失,讓身體保留足夠的肌肉量。建議採取彈性策略,平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偶爾也能享受美食,避免讓飲食與運動成為壓力。

姚蘊珈提醒,減重的重點並非體重數字的起伏,而在於身體機能是否改善、生活習慣是否穩定。脂溶性毒素常與脂肪細胞共存,減重過程中身體需代謝脂肪與毒素;若短期內復胖,發炎反應和脂肪細胞仍有記憶,復胖後的脂肪細胞恐更頑固。她呼籲民眾,快速瘦身可能帶來短暫成果,但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穩健且能長期維持的健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