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當火光、金屬交錯的瞬間,一場源自日本東北的美味序曲緩緩展開。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HAYASE鐵板燒」擁有全台首家正宗「仙台鐵板燒」,將武士之都的精緻魂魄帶入城市心臟,靈感來自伊達政宗的豪邁與優雅精神,主廚於鐵板前盡情揮灑刀藝,火焰在鐵面上舞動,香氣如詩般靜靜流轉於空氣間。

這裡不僅是饗宴,更是一場藝術展演,肉的焦香、海鮮的鮮甜、蔬菜的清透,都在高溫瞬間鎖住靈魂。每一次鏗鏘聲,彷彿訴說著仙台職人對「旬」與「誠」的執著,也讓「HAYASE」成為台北首家以仙台鐵板燒為靈魂的餐廳。當鐵板上最後一道火花熄滅,留在心中的,不只是美味,更是伊達流的風雅與膽識!

首次來到「HAYASE」的人,很難不被大門的武士盔甲吸引目光,黝黑色盔甲散發陣陣光芒,讓人有種一秒穿越日本宮城縣的錯覺,透過服務人員的解說,好似與當年仙台藩主伊達政宗來上一場近距離接觸,讓人更加期待今晚的菜色。

「HAYASE」作為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的首家海外分店,承襲日本匠人精神,將對料理的專注與細膩完整帶入台北。從食材選用到器皿細節,皆體現出對「原味」的極致追求,不僅大量採用來自日本的食材,連餐具、調味料亦悉數自日本進口,只為重現仙台專屬的風味與氣韻。

鐵板燒的世界有多種風貌:講究醬汁與層次的法式流派、充滿人情味與煙火氣的台式風格,而「HAYASE」則以日式精神為軸心,化繁為簡,以靜制動。主廚以俐落刀工與精準火候,呈現對食材的敬意與節制之美,每一刀、每一聲鐵板的輕響,皆是一種職人語言。餐飲部日料副主廚 林智群(Frank)更以「食材搭食材」為核心理念,透過鐵板的溫度引出自然鮮味,不倚賴繁複調味,讓每一口都回歸食物最純粹的本質,這是「HAYASE」對料理,也是對時間的一種尊重。

餐期由秋日限定「土瓶蒸」揭開序幕,清亮的日式高湯在口中綻放柔和餘韻,伴隨多種蕈菇的香氣層層疊起。牛肝菌與猴頭菇的濃郁、龍膽石斑的細緻彈牙,以及蛤蜊特有的鮮甜,共同勾勒出秋季的味覺章節,味蕾被輕輕喚醒。晚間套餐「錦秋 鐵火旬響」規劃11道菜點,其中最令人驚艷的是「雲丹牡蠣·白昆布添鮮」,Frank嚴選宮城縣牡蠣,以鐵板微煎封住鮮汁,再覆以糖醋白昆布提香,最後鋪上炙燒赤海膽,入口的瞬間在溫度與鮮味間達到微妙平衡。即使是不習慣生食的人,也能感受道海洋的柔和。


點睛之筆,來自Frank以手工灑上的宮城「伊達鹽」,他以指尖輕揉,讓鹽分如霧般均勻散落在食材上,細膩地襯托出每一層風味。這不只是調味,更是一種對料理的敬意與溫度的傳遞,讓人從一口鹹香之間,感受到他對食材的執著與熱誠。

隨著餐期進入高潮,來自法國布列塔尼的藍龍蝦是老饕的心頭好,以高品質藍龍蝦為食材,從頭開始都不浪費,「海饌·海之精粹」能一次嚐到蝦膏蒸蛋、乾煎蝦身的風味,建議先從蝦身吃起,藍龍蝦肉質更緊實、Q彈,不須過度調味,高溫鎖住肉質嫩度,讓人回味再三。以蝦頭為底,放上滿滿蝦膏與滑蛋,濃郁滋味直衝腦門,龍蝦的甜味久不散,好的食材,簡單就是最好的調味劑。

大快朵頤「龍蝦螯·抹茶炙香」前,別忘了以醋漬蔥中和味蕾,先手工去除蝦殼,油炸出蝦螯天婦羅,甫上桌,還冒著騰騰熱氣,咬上一大口,薄脆外衣包裹著肥美蝦肉,佐以抹茶鹽提味,讓美味再升級。

「鰻肝卷·胡麻風味」選用高品質星鰻入饌,刻意捨去常見的白鰻。Frank 解釋,鐵板燒講求的是火候與香氣「瞬間封味」的藝術。星鰻肉質細緻、油脂輕盈,能在高溫中展現柔軟而細膩的層次;相較之下,白鰻偏重油脂與濃厚風味,更適合慢火醬燒而非鐵板高溫,因此難以呈現出星鰻的清雅與純淨。

鐵板上的星鰻,是一種極為溫柔的存在。當高溫鐵板輕觸魚身,油香隨著熱氣緩緩散開,留下一抹細緻的甜與鹹。無須繁複醬料,只憑一撮鹽、一份火候,便能喚出食材最真實的柔軟。搭配現煎鴨肝與大片海苔,層次更加豐富。Frank 堅持親手「以手奉上」,讓剛離開鐵板、仍帶餘溫的鰻魚與鴨肝透過掌心傳遞給食客,那份溫度,是料理的延伸,也是職人精神的象徵。入口之間,柔嫩星鰻中和鴨肝的醇厚油香,細膩而深邃,正是日式鐵板燒對「食物原味」最極致的詮釋。

主菜端出「肉饌雙享 和牛」饗客,能一次嚐到「極上和牛肉捲」與「日本和牛肋眼」雙重美味。創意菜「極上和牛肉捲」分兩卷享用,一卷裹入日本蜜柑、另一卷則是玉米筍、明太子,蜜柑的酸與和牛相得益彰,鹹香明太子更能帶出肉質甜味。厚切「日本和牛肋眼」外酥內嫩,淡粉色肉質飽含汁水,建議先從原味嚐起,再蘸佐少許昆布鹽,能讓味覺更豐富。


壓軸登場的「蒜香炒飯」,是整場鐵板饗宴的完美收尾。這道源自日本仙台的經典之作,看似樸實,卻蘊藏著火候與時間的藝術。Frank選用日本一見鐘情米,在高溫鐵板上反覆翻炒、輕壓,讓米粒吸飽蒜香與醬油的靈魂。當醬油落在鐵板瞬間,空氣中瀰漫出微焦的香氣,恰似一場味覺煙火。

最後灑上以甜口調和的牛筋,讓炒飯多了一抹柔韌層次。外層微脆、內裡飽滿,每一口都在香氣與口感間交錯,像極了日式職人對家常的詮釋,簡單卻深刻,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