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痊癒仍累 免疫系統記仇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民眾稱感冒都好了,但人還是很累、喉嚨怪怪的,甚至會頭暈、胃也不舒服…。醫師指出,這樣的狀況並非病毒殘留,而是免疫系統「還沒放下警戒」。

研究指出,人體的免疫系統具備「訓練性免疫」,也就是免疫細胞具有「記憶」甚至「記仇」的能力。當身體經歷感染、壓力或發炎時,免疫細胞會留下痕跡,讓下次反應更快,但有時反而會「太過頭」。基因醫師張嘉銘形容,這就像戰爭結束後,軍隊仍繃緊神經、聽到風吹草動就開槍。感冒雖痊癒,免疫系統卻仍在「過度戒備」:人會覺得疲倦、喉嚨卡卡、腸胃不適、皮膚乾癢,甚至情緒低落。

研究顯示,這種免疫記憶藏在骨髓中。造血幹細胞會「記得」感染經驗,之後產生的免疫細胞反應更劇烈。當壓力、睡眠不足、油膩飲食或焦慮頻繁出現時,免疫細胞長期處於「過度警戒」,導致慢性發炎與內耗。這種免疫重編程效應可能持續一年、甚至更久,且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病及阿茲海默症等慢性疾病都有關聯。

要如何「教免疫系統放下」?張嘉銘建議:

1.從飲食開始。高糖、高脂與加工食品會刺激發炎;相反地,富含植物多酚、膳食纖維與Omega-3脂肪酸的地中海型飲食,能幫助免疫細胞冷靜反應、降低慢性發炎風險。

2.睡眠是免疫重置鍵。睡眠不足會讓骨髓幹細胞誤被訓練成「高警覺型」。規律作息能讓免疫系統回歸穩定,就像讓孩子回到有秩序的學校,重新學會節制。

3.管理壓力與適度運動。焦慮、孤單、憤怒都會改變免疫反應。深呼吸、曬太陽、聽音樂或靜坐,都能「解除免疫警報」。此外,每週3~5次中等強度運動可訓練免疫系統「有節制地出手」,減少過敏與疲勞。

他提醒:「健康的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而是懂得何時出手、何時退場。」當學會放慢腳步、好好吃飯、睡好覺、讓心平靜,免疫系統自然會重新學會信任;在那股說不出的疲倦慢慢消散時,代表身體不只是痊癒,而是真正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