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擴大給付 晚期泌尿上皮癌 降3成死亡風險

 

醫學會、臨床專家與病友團體共同見證我國泌尿道上皮癌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每年約有近4000名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患者,其中,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復發率高,一旦轉移,存活率更是不到一成。

所幸今年10月1日起,擴大給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於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學治療後的維持治療,不再限制生物表現量檢測,助我國晚期泌尿上皮細胞癌治療更進一步。

健保署署長陳亮妤指出,今年在癌症基金挹注下,希望台灣的癌症治療能與國際接軌。如今依照學會與國際實證重新評估給付標準。解除PD-L1限制後,預估每年將新增約300名病友可受惠,讓免疫治療能更普及。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表示,根據大型臨床數據,晚期泌尿上皮癌患者在化療後,若搭配免疫治療作為維持性療法,不僅能提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更降低近3成的死亡風險。如今,健保已跟上國際治療建議,放寬患者使用藥物的限制,以減輕癌友治療的經濟負擔。

台灣泌尿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吳俊德表示。泌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是一條從診斷到後續追蹤的長路,這次擴大給付不僅使整體治療流程更順暢,也使醫師對患者後續照護的規劃更有信心。

台灣癌症研究學會理事長蘇柏榮也分享,有臨床數據的支持,醫師如今能依循治療建議,及早為化療後患者提供維持性治療,使整體照護路徑更完整。台灣楓城泌尿學會秘書長鍾旭東也表示,此次的擴大給付,讓醫病雙方可以更專注於治療本身。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賴峻毅指出,過去在臨床上,經常看到許多患者在化療結束後,僅能被動等待復發,如今不僅能減少患者等待時的不確定性,對醫師而言,不必再有看著病友有藥卻無法使用的無力感,也能更直接的與患者討論後續的治療選擇。

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指出,過去常看到病友因高額費用而不得不中斷或放棄治療,這次擴大給付不僅使病友對醫療制度更有信心,在用藥上也能夠更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