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壓力 守護心血管健康

 

鄭伊佐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沉重,是心血管問題的隱形推手。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立冬已過將迎大雪,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沉重,是心血管問題的隱形推手。根據統計顯示,台灣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2,有96%的台灣受訪者表示正處於壓力狀態。「血流就像水流,壓力太高會爆管,忽高忽低也會損壞。」若長期忽視壓力與血壓波動,容易導致血管內膜破裂,引發主動脈剝離等急重症。研究指出,急性升主動脈剝離若未及時手術,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五成。

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參與「心血保衛站plus」講座,以臨床案例與專業數據,帶領大眾認識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訊號,呼籲從轉換壓力到維持心力,強調「穩定」與「預防」的重要。

鄭伊佐說,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鼓勵大家學習放慢步調、練習深呼吸、培養放鬆習慣,「轉化壓力為心力,讓心臟有喘息的空間」。生活節奏放緩,血壓自然趨於穩定,心血管更健康。

改變飲食結構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推薦「地中海飲食」與素食生活,強調多攝取全穀類、蔬果、堅果與植物油脂,減少紅肉與高鹽、高油食物。飲食改變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膽固醇,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研究說明,長期素食者的血脂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低於葷食者,顯示素食是照顧心血管的好選擇。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鄭伊佐建議每周至少五天、每天30分鐘的有氧活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規律運動能增加好的膽固醇(HDL),幫助清除血管垃圾,血液流得更順。」

季節改變,氣溫驟降讓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隨之上升。冬季清晨氣溫最低,是血壓波動最大的時段,建議起床後先暖身再外出;患有三高、糖尿病或有心臟病史的人,應持續監測血壓與服藥,不可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