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淋巴水腫難行 超顯微手術改善

婦人接受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術後「右腳比左腳腫大3倍」(左),經接受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腫脹大幅改善(右)。(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90歲陳姓婦人多年前因為子宮頸癌切除子宮,接受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術後「右腳比左腳腫大3倍」,行走困難。經藉由超高倍顯微鏡輔助,重新將直徑不到0.8mm的淋巴管與小靜脈做吻合,術後復原良好,回診時不僅可以自己走入診間,右下肢腫脹也大幅改善。

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郭彥辰表示,淋巴水腫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2種。原發性多為基因的異常而造成淋巴系統之缺損所造成;續發性則是後天因為癌症治療、創傷或感染等因素所造成,其中最常見的是癌症治療,包括任何惡性腫瘤治療手術及術後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標靶藥物治療等,常見於乳癌、泌尿生殖系統癌症及婦科相關癌症。

郭彥辰表示,患者因子宮頸癌手術治療影響骨盆腔的淋巴結,導致下肢含大分子和高量蛋白質的淋巴液無法正常回流,堆積在肌膜層以上的細胞間質中,引起下肢腫脹,還出現疼痛並影響關節活動,甚至造成反覆感染發炎,皮膚及皮下組織變得很厚,最後變成如象腿一般的象皮病。嚴重時可能引發壞死性筋膜炎、甚至敗血症,面臨截肢風險。

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郭彥辰執行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是在超高倍(放大超過30倍以上)顯微鏡下進行。(記者陳金龍攝)

研究指出,越初期的淋巴水腫患者早期進行手術,其預後成效最佳。郭彥辰提醒,民眾若有疑似淋巴水腫問題,應盡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與評估,避免症狀惡化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反覆感染造成軟組織潰爛纖維化硬化等不可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