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面對無經驗之醫師直接投入醫美行業,衛福部預告修正特管辦法,要求醫美醫師至少要有2年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並溯及已執業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19日要求衛福部對此要有配套,「避免淪為修理小孩給外人看」。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指出,衛福部公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將光電治療、針劑注射等醫美處置納入更嚴格管理,未來必須由完成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並且修畢32小時課程的醫師才能施作,而醫學美容手術則限定由外科系專科醫師執行。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出,草案不只對醫美產業,也對整體醫療人力生態影響甚鉅,草案實施後首當其衝的是過往畢業逕自投入醫美產業的醫師,可能必須重返醫院進行2年之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PGY),若未有銜接期間的配套,除了勉強部分醫師接受未必與醫美安全相關之臨床負荷,對於醫院教學行政而言亦是陌生的挑戰與成本,強摘的瓜不甜莫過於是。
陳亮甫表示,雖然本次公告草案,將進行醫療美容之初階門檻訂於PGY外,也將醫美手術劃分類型並授予特定專科具有執業之權限,其邏輯是基於提升醫美病人安全之意識,但衛福部仍必須面對外界質疑,例如過去爆發重大病安疑雲者,其實並非未經專科訓練之醫師。
陳亮甫要求,在推動限縮政策同時,衛福部自然應對以下內容提出服眾之數據佐證,包含過往未完成PGY而從事醫美者人數、非外科系與未具PGY資格之醫師涉及醫療事故比例及調查等,並質疑「修法之後是否就能降低醫美事故發生?」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表示,如本次修法如是要關懷在於病人安全,衛福部也應提出實證基礎,避免淪落「修理小孩給外人看」、「為鞏固臨床人力關閉直美大門」的質疑。而究竟醫美工作有何強烈吸引力,又或者醫院工作如何刀口舔血,致使逃離醫院者如過江之鯽,盼望在本次修法塵埃落定時仍能是大眾有心探究的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