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隨著飲酒文化在社會中普及,許多人會小酌怡情,甚至將酒類當作日常社交的潤滑劑。然而,醫師表示,酒精本身就是失智的重要風險因子,飲酒會加速腦部退化,很可能讓人提早邁向失智;國際研究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洪研竣表示,酒精代謝物,乙醛,除了是一級致癌物以外,也具有直接的神經毒性,長期飲用之後會造成慢性發炎、自由基堆積及神經細胞受損。
此外,酒精會改變腦部神經受體的功能,因此導致認知功能受損。這些變化使得大腦生理功能受到傷害,包含記憶、判斷、衝動控制、情緒調節的能力都會下降。
根據國際期刊《Psychosomatics》2017年發表的一項系統性回顧,持續飲酒可能導致中壯年族群大腦功能受到影響,提早出現失智症狀。
洪研竣說,除了直接的神經毒性,酒精也會導致神經生長必須的維生素B1缺乏,造成「韋尼克氏腦病」與「高沙可夫症候群」,病人可能出現眼球運動異常、步態不穩(導致跌倒)、嚴重的失憶與虛談症狀,讓病人與家屬承受沉重照護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