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人情預警系統 防詐騙利器

台南市有十三家的第三信用合社系發揮“人情預警系統”攔下詐騙,每年破案都是最小的個位數。(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市碩果僅存的區域金融機構第三信用合作社,大部分客人都是老顧客,其家人更如數家珍,每年詐騙案件都很少,就靠此「人情預警系統」。位於北區的成功分社今年只有一件,西門分社也只有一件,還是「自己人詐自己人」,三信成為警局眼中的模範寶寶。

成立於一九二七年的第三信用合作社迄今已有一百零一年歷史,台南市全盛時期有八家信合社,營運最好的是三信和六信,兩家的存款最高曾在民國八0年代達到三、四百億,維繫客人的就是一份濃濃的人情味。

今年台南市金融詐欺持續攀升,市警察局統計,本年度遭詐金額已突破一億元,在金融機構中,報案率最低的是三信,因為他們有一種別家銀行沒有的「人情預警系統」。

三信西門分社內一方民國四十八年“裕庶民生”舊匾,傳達為庶民經濟保關的核心價值。(記者陳俊文攝)

三信西門分社經理馬華礽表示,主顧客都是住在商圈內的民眾,年齡層偏高,但包括他的家人都很熟悉,每位老主顧進門來都會經過寒喧問暖了解他們來銀行的目的,發現有異常馬上阻止或通報家人,攔阻詐騙成功,不靠高科技,靠的是人情預警系統。

以成功分社為例,經理鄭雅如表示,被人情系統攔下的不說,今年只有一件報警,目前還在訴訟之中。西門分社全年也只有一件,還是少來銀行的大嫂要監管小叔的帳戶和存款,也是被該社攔阻下來,和一般的詐騙無關。

走進西門路三信,一方民國四十八年的舊匾「裕庶民生」,金漆褪去,精神仍在,這是三信最重要的核心信念。還有一個近七十年歷史的骨董金庫,守護過不少顧客的嫁妝與老本。該社副主管黃富生表示,金融業不是只服務有錢人,而是讓一般人也能有尊嚴地安心生活。

而當多數金融機構鼓吹數位化、快速交易之際,三信許多長輩仍習慣拿著存摺、寫單子、到櫃台面對面辦理,行員面對熟悉的老顧要領錢一定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懷疑有詐時,不用嚇他們,跟他聊一下,比貼一百張告示牌有效。

黃富生表示,三信一直是那一個:看得出你在緊張、會問你用途是否合理、在危險時會幫你喊停的銀行,如同舊匾上「裕庶民生」四個字,它是一個地方合作社對庶民金融安全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