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腹瀉就診暴增 週逾13萬人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國內腹瀉疫情上升,提醒民眾留意飲食安全,且多用肥皂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腹瀉疫情上升。疾管署監測發現,上週因腹瀉就診人次逾13萬人,近4週更接獲87起腹瀉群聚通報,檢出病原體以諾羅病毒為主,且多發生在餐飲旅宿業。提醒民眾留意飲食安全,且多用肥皂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8462人次,近2週呈上升。全國近4週共接獲87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86%案件有症狀人數為10人以下;檢出病原體陽性案件計58起,諾羅病毒占97%,餐飲旅宿業占71%。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春節期間團餐、外食機率高,過往在春節連假過後都會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的狀況。但今年因疫情關係,腹瀉疫情並未較去年高。

林詠青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汙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

通常感染諾羅病毒後1~3天,會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惡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症狀,林詠青表示,這些症狀跟流感十分類似,唯一差別是不會有呼吸道症狀,但可持續1~10天。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林詠青表示,如有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汙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由於諾羅病毒沒有外膜特性,一般酒精性乾洗手的清潔效果不佳。林詠青再次提醒,民眾要多用肥皂平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處理食材,並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

此外,疾管署也指出,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