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家榕
中秋節前夕,意外收到一件快遞:冷凍貨車直送、蒂芬妮藍包裝、精緻西式糕點,外加指名「送給古小姐」的禮盒。必須承認,年過三十的已婚婦女,竟能簽收專程宅配的月餅,哪怕新陳代謝吃不消,其怦然度並不亞於青春期拿到的巧克力(清醒點,妳沒拿過巧克力)。
寄來驚喜的是Eunice,我的鄉民好朋友。由於認識至今,我們無論再忙都堅持傳訊騷擾對方,她丟來張哏圖、我回敬個彈幕,互相傷害久了,遂在雲端上勾肩搭背起來。過去的我,儘管承認通訊軟體之必要性,仍不免反感它綁架全人類身心,直到遇上Eunice,第一次,接受了螢光綠的「Line」,可作居中牽「線」的線字解。多虧它的維繫,方使我倆不致在歲月中走散(這些年來,雙方碰面的次數屈指可數,計算時甚至毋須動用腳趾),從這角度來看,也算是當代正面教材。
兩人最初的交集,是因著辦活動。我與她,站在大型社死現場,帶著拘謹的微笑,為了工作互加Line帳號。直至一日忘了因何事交談,雙雙發現「這人挺有意思啊」,後來便不時會閒聊幾句。儘管訊息往返間常有著時差,但,興許是網路的去抑制效應,剝除了彆扭的社交姿態,每每點開對話框,有趣的靈魂總一再碰撞出話題──因著她,我這個二次元老人終於開通IG帳號,也總算知道防彈少年BTS並非一款生酮飲料,更機智地在第一季時便追起了機智醫生;當然,本人私藏的書單片單油土伯訂閱清單,還有詭異的迷因品味,也大大方方地傳染給她──於是,就像那個欠錢的老笑話,每次都只還之前的一半、錢就永遠還不完,兩名樸實無華的小女子,漸漸聊出股債留子孫的氣勢。
曾看過個說法,真正的好友,是能已讀不回的。但我和Eunice之間,卻是「已讀必須忍住不回」的關係。如同旋開一管金黴素,藥膏總無可抑止地往外竄,為免災情蔓延,必須強迫自己盡快鎖緊蓋子,可即便只取出那麼一點,生活的傷口,仍在這三言兩語間感受治癒。不過,實際察覺兩人交情「開始」匪淺,是某回聊到各自的愛書,一時衝動便抓起一本準備互寄給彼此,結果卻在填寫託運單時,發覺寫不出對方的手機號碼──此次事件後,我深刻體會到,在一掃條碼即可「加好友」的今日,「是否持有手機門號」比起「能否聯繫上對方」,更能體現情感的縱深。
尤其我還掌握了她的郵遞區號。
或許,科技時代的友情,判準依然非關科技。不在於已讀後該如何回覆,而在乎樂意讓對方參與在已讀之外的程度。
那些雲端下方的地表起伏。
回到中秋節前夕。簽收完宅配,我拍好實物照、搭配六十字花式小作文,圖文並茂感謝了Eunice。沒多久,收到她的回訊:「這家的甜鹹食都超好吃,我上次去店裡一吃,驚為天人瞬間變腦粉,前陣子閉關在家,還訂了它們的可麗露禮盒……」
能把妳一起拉進坑底,我也就放心了──我想,這就是「真‧鄉民之友」的陰暗與偉大吧。